镜子测试

✍ dations ◷ 2025-10-16 22:11:54 #认知测试,意识研究,镜子,心灵哲学,知觉,自我

镜子测试(英语:Mirror test),又称镜中测试,是一个自我认知能力的测试,它基于动物是否有能力辨别自己在镜子中的影像而完成。

该测试是由盖洛普小戈登在1970年,部分基于查尔斯达尔文的观察结果所提出的。在参观动物园时,达尔文向一只猩猩举起一面镜子,并记录了该动物的反应,包括作出一系列面部表情等等。达尔文注意到这些表达的意义是模糊的:它们既可以表示该灵长类动物是在冲着它以为是另一只动物的的个体作出表情,也可能是和一个新玩具在进行某种游戏。

戈登盖洛普基于这些观察制定了一个测试,试图通过判断动物是否能够辨别出它在镜中的像是它自己而判断其自我认知能力。在实验中,实验者在动物身上标上两个无味的颜料斑点。测试斑点被置于动物身体上在镜中可见的部分,而对照斑点则放在动物身体上可触及但不可见的地方。科学家们观察到动物的许多反应可以显示它意识到测试斑点是在自己身上,而同时忽视对照斑点。这些反应包括转身和调整身体姿势以便更好地观察镜中的标记,或在看镜子的时候用肢体试图触碰自己身上的标记。

开始时,甚至是那些可以通过镜子测试的动物也有着如同达尔文所描述的猩猩一样的反应。事实上,幼儿以及恢复视力的先天盲人最初也会对他们在镜中的像作出仿佛是对待另一个人的反应。

已经通过镜子测试的动物包括:

1981年,爱泼斯坦、兰扎和斯金纳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认为鸽子也可以通过镜子测试。一只鸽子被训练以通过看镜子来找到它身后的对应钥匙,然后转身去啄它。正确的选择可以换得食物(亦即,鸽子学会了通过镜子找到对它的环境至关重要的元素)。之后,鸽子被训练以啄其身上羽毛上的斑点;食物仍然是触碰斑点的奖赏。后一个训练是在没有镜子的状态下完成的。最后的测试是在鸽子身上放一个小围兜,正好可以盖住它下腹部上的一个斑点。在没有镜子的对照期中,鸽子不会去啄斑点。当加入镜子后,鸽子开始变得活跃,向镜子里探望并试图去啄围兜下面的斑点。诚然,未经训练的鸽子从未能够通过镜子实验。但是,鸽子通常无法碰到镜子,也不会有使用镜子必要的经验。给予鸽子这种经验并没有保证它能够通过镜子测试——事实上,鸽子直到最后一个测试之前,从没有在有镜子的情况下啄过它自己身上的斑点。此外,喜鹊已被证明能够通过镜子测试:在看到镜子里喙下面的彩色纸条时,喜鹊会试图弄掉它。

狗、猫和人类婴儿都无法通过测试。人类往往需成长到18个月大后——精神分析学家所谓的“镜像阶段”——才能通过镜子测试。

卡普希猴子对其镜中像的回应没有任何善意或敌意,而斑点测试已表明它们无法自发地进行镜像的自我认知。利用视频技术进行的类似测试支持了这些结果,但也指出猴子具有明确的自我认知所必须的原始输入系统。

科学家让恒河猴照镜子,用高功率镭射笔照射猴子脸部,镭射光点产生的轻微灼热感,使猴子会抓挠脸上的光点。经过2到5周的训练,当再用低功率无灼热感的镭射笔照射猴子脸部,7只猴子中有5只能在镜子前准确地触摸到脸上光点,明白镜中光点和自己脸上光点之间的关联,即能识别镜中的自我,还会进一步观察自己身体上平时看不到的部位。

猪也可以通过镜子测试的一个变种。8只测试猪中的7只可以通过使用镜子找到隐藏在墙后的食盆。第八只猪则试图在镜子后面寻找食物。

在为期三年的实验中,天普大学的心理学家戴安娜·雷斯,在海豚的饲养池中摆了一面镜子,在镜子后面装设摄影机观察了七月大的Bayley及十六个月大的Foster,发现它俩会在镜子前翻转、靠近看、玩泡泡。而进一步得用无毒颜料标记它们,它们会利用镜子来观察标记。甚至在镜子前张开嘴巴摆动舌头。

对于镜子测试的价值和对结果的诠释,存在着一些争论。虽然已经对灵长类动物广泛地进行了这个测试,但对于将这一测试应用于那些主要依赖视觉以外的知觉的动物,仍然存在争议。也有一些基于其他模式的镜子测试的变体,例如使用气味的测试等。例如,生物学家马克贝科夫发明了一个用狗尿测试自我意识的范例。极少数狗通过镜子测试,可做为马克贝科夫的佐证。

另外,即使是视觉导向的动物,也可能因为对镜子不够熟悉而无法通过测试,或无法被激励而去(为了无论什么原因)碰触其前额的标记。因此,盖洛普的镜子测试被批评为逻辑无效的,因为否定结果是无法诠释的。例如,面容失认症患者可能会无法通过镜子测试,虽然他们有着自我认知的能力。

相关

  • 记忆树记忆树是利用关联性记忆法,有效的将大量的资料整理并且快速的在脑中留下印象,特色是会以一个主题当作是主干,与其相关联的资料会采上下半辐射状依序连结出,呈现出类似树状图的图
  • 位图位图(Bitmap),又称栅格图(英语:Raster graphics)或点阵图,是使用像素阵列(Pixel-array/Dot-matrix点阵)来表示的图像。位图(Bitmap)也可指:位图的像素都分配有特定的位置和颜色值。每
  • 多奈哌齐多奈哌齐(Donepezil),商品名为安理申(Aricept)等,是一种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它似乎能有限地改善心理机能和功能。然而,尚未证实服药可改变病程。如果病情没有任何改善,应停
  • 欲望号街车《欲望号街车》(英语:A Streetcar Named Desire),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1947年所作剧本,1948年获普立兹戏剧奖。于1947年12月3日在百老汇剧院首演。百老汇上演时由伊利亚·卡
  • 改琦改琦(1773年-1828年),字伯蕴,号香伯,一号七芗,又号玉壶外史,江苏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祖籍北京宛平,是清代中期的画家。先世为西域人,祖父改光宗曾任寿春镇总兵。改琦多才多艺,尤善绘画
  • 朴齐家朴齐家(韩语:박제가、1750年11月5日-1815年4月25日),字次修、在先,号楚亭,苇杭道人,晚年号贞蕤,朝鲜实学北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诗人,与李德懋、柳得恭、李书九被誉为朝鲜“四家诗人”。:1
  • 约制实证主义 · 反实证主义(英语:Antipositivism) 结构主义 · 冲突理论 中层理论 · 形式理论 批判理论 人口 · 团体 · 组织(英语:Organizational theory) · 社会化 社会性
  • 户川昌子户川昌子(日语:戸川 昌子,1931年3月23日-2016年4月26日),是一名日本推理小说作家、歌手及政治人物。户川昌子年幼丧父丧兄,与母亲相依为命。她于东京都立千岁丘高中(日语:東京都立千
  • 道德原则研究《道德原则研究》(英语:)是一本哲学书,由大卫·休谟于1751年完成。休谟于此书中,认为道德基础在于感情,而不是理性。 《道德原则研究》是休谟完成《人类理解研究》()三年之后,所著。
  • 永恩永恩(1727年9月28日(雍正五年八月十四)-1805年3月15日(嘉庆十年二月十五)),满洲爱新觉罗氏。礼烈亲王代善后裔。康修亲王崇安次子,为铁帽子王之一,第五任康亲王(1753年-1778年)及第二任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