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拉尔德·布尔

✍ dations ◷ 2025-08-14 09:21:24 #1928年出生,1990年逝世,加拿大工程师,流体力学家,麦吉尔大学教师,多伦多大学校友,在比利时的加拿大人,法裔加拿大人,安大略省人,伊拉克军事,在国外被谋杀

杰拉尔德·文森特·布尔(法语:Gerald Vincent Bull,1928年3月9日-1990年3月20日)是一位法国裔加拿大火炮工程师,以帮助伊拉克政府设计为促进经济而能够发射卫星的超级大炮──《巴比伦计划》,而闻名。布尔后来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公寓外被暗杀,推测可能是情报特务局(俗称摩萨德)、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处、智利或者南非政府于幕后指使。

布尔生于1928年的加拿大安大略省北湾,1951年以23岁之龄取得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是当时加拿大史上最年轻的博士毕业生。他的首份工作是在加拿大军备研究发展机构,他提议建造一枚超级大炮测试超音速飞行,因为超音速风洞的制造和运作成本十分高昂,相反一门大炮则便宜许多。他的计划最初获批并得到大学资助,但在1956年终止了。之后他得到美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支持和资助,展开了高空飞行研究计划。

布尔在巴巴多斯建造了巴巴多斯大炮,炮管长36米,口径424毫米。1966年的一次试射把炮弹射到590,000英尺(180公里)太空,打破了世界纪录。加拿大因越战关系而在1967年退出此计划,1968年因计划资金耗尽而被迫终止,布尔亦离开了巴巴多斯。

布尔成功秘密地把该计划的资产转移到自己名下的公司,并在中情局协助下售卖武器给当时正被联合国实施武器禁运的南非,并在南非生产GC-45榴弹炮。之后布尔被联合国逮捕并判监六个月,获释后回到加拿大再被罚款55,000加元,之后他搬到比利时并在当地成立新公司。

布尔博士的突出成果是对155mm榴弹炮的改良。此前北约标准39倍口径155mm榴弹炮以M109自行火炮为代表。布尔博士对155mm榴弹炮经内弹道学计算重新设计了药室和弹型,设计出45倍口径155mm榴弹炮并获得奥地利和南非厂商认同并生产,射程上超出当时北约标准约50%。中国人民解放军亦通过奥地利获得布尔教授设计生产出PLZ-45自行火炮。此优势持续到北约对155mm榴弹炮重新设计药室和弹型,生产出以PzH2000自行火炮为代表的52倍口径155mm榴弹炮才持平。(北约早期的39倍口径、布尔博士45倍口径和北约后来的52倍口径155mm榴弹炮的药室分别为18.8/22.9/23.5升均不同,发射药须与药室配合难以通用(北约155mm/L52药室前端与155mm/L39相同,稍作改装可以向下兼容),而155mm弹丸本身可以通用,甚至可将华约152mm弹丸经简单更换弹带后使用。)

两伊战争期间,布尔曾向伊拉克出售过大量的GC-45榴弹炮。布尔从来没有放弃过他制造超级大炮的想法。他曾向萨达姆·海珊表示能打造一门全世界最大的大炮,而海珊亦接受了他的提议,计划名为巴比伦计划。巴比伦大炮炮管长150米,口径达1米,射程约1000公里。在动工前,布尔曾先建造过一个名为“小巴比伦”的长45米,口径达450毫米的原型。。由于伊拉克受到武器禁运制裁,因此布尔以私人名义在欧洲各地订购大炮所需要的材料。由于巨炮的体形庞大,很容易被发现,于是他选择了一处贫瘠的山丘安置他的大炮。此外布尔亦帮助伊拉克改良其大炮和导弹,提高性能。在概念上布尔博士与萨达姆存在一定分歧,布尔博士希望通过萨达姆的资助实现自己的高效率发射卫星想法,而萨达姆则希望巴比伦大炮有确实的军事用途能对以色列构成威胁。双方最终妥协,试制的小巴比伦大炮指向西方,与对卫星发射有利的指向东方背道而驰;而小巴比伦大炮指向亦非直指以色列,若用于发射炮弹还存在变轨问题。所以小巴比伦大炮更具实验性质,对发射卫星或发射炮弹均有不利因素。

布尔的超级大炮计划惊动了以色列、美国等情报人员。1990年初,布尔发现自己的寓所被破门而入,寓所被不明人士捣乱,但没有损失,这似乎是对布尔的一个警告,他应终止超级大炮计划。1990年3月,布尔在寓所外面被特工用消音手枪连发五枪,当场命毙。暗杀布尔的幕后黑手不断被猜测,有说是中情局,有说是军情六处,亦有人说是摩萨德,因后有称摩萨德安排了一名成员长期居住于布尔博士同一处的相邻寓所。由于布尔是计划的负责人,只有他一人知道如何打造大炮,布尔之死亦宣告巴比伦计划的终止。

海湾战争后,联合国的调查员发现了巴比伦大炮并把它销毁,部分炮管运到英国的博物馆作展览。

相关

  • 熔盐反应堆熔盐反应堆(英语:molten salt reactor, MSR)是核裂变反应堆的一种,属于第四代反应堆,其主冷却剂(英语:nuclear reactor coolant)以至燃料本身都是熔盐混合物,它可以在高温下工作(可获
  • 合同异先秦名家思想的两大流派之一,与之对立的思想是离坚白。合同异是中国东周战国时期名家的一派学说,以惠施为代表,认为“天与地卑,山与泽平”,万物“毕异”本为“毕同”,并无区别。
  • 逆孕酮逆孕酮(英语:Retroprogesterone,也被称为9β,10α-孕酮,9β,10α-progesterone,或9β,10α-孕-4-烯-3,20-二酮,9β,10α-pregn-4-ene-3,20-dione)是一种黄体制剂但从未上市。它是天
  • 柠檬酸合成酶柠檬酸合成酶(英语:Citrate synthase,EC 2.3.3.1)几乎存在于所有活细胞中并且是催化三羧酸循环第一步的一个限速酶。此酶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中,但它是由细胞核DNA而非线粒体D
  • 种子蕨门种子蕨(学名:Pteridospermatophyta)是一类已灭绝的古代裸子植物,始见于晚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时极为兴盛,到侏罗纪逐渐衰退,于白垩纪末期灭绝。种子蕨的种株不大,多数为倚
  • 币原喜重郎币原喜重郎(1872年9月13日-1951年3月10日),日本政治家、外交家,第44任内阁总理大臣,历任日本驻荷兰大使、外务次官、外务大臣、众议院议长等职。币原喜重郎出身于大阪府门真一番村
  • 贝尔格拉诺德语贝尔格拉诺德语(德语:Belgranodeutsch)是一种混合德语和西班牙语、用于移居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德国人后代之间语言,尤其通行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贝尔格拉诺区。这个名称
  • 兰卡斯特县兰开斯特县(Lancaster County, Pennsylvania)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南部的一个县,南邻马里兰州。成立于1729年5月10日。面积2,548平方公里。2005年共有人口490,562。县治兰开斯
  • 囊泡藻类囊泡藻界(学名:Chromalveolata)是一类真核生物。囊泡藻界这个概念是汤玛斯·卡弗利尔-史密斯1981年提出的色藻界的修订。表示双鞭毛生物与红藻发生单独的内共生后进化出的所有
  • 双桅纵帆船双桅纵帆船又称斯库那或斯库纳帆船(schooner),是一种帆船,所有桅杆均挂纵帆。桅杆多于两根时可称为多桅纵帆船或多桅斯库纳。双桅纵帆船的前桅较主桅小,前桅可张挂一面或多面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