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赫拉特
✍ dations ◷ 2025-06-28 21:27:53 #赫拉特
area_total_km2
人赫拉特(波斯语:هرات),中亚古城,又称哈烈、黑娄 、番兜、和椟、黑鲁、海里、哈利,是阿富汗西部哈里河流域赫拉特省的一个城市。位于赫里河中游右岸。人口约35万,居民以波斯人、塔吉克人为主。在11世纪—1220年之间,赫拉特发展成为中西亚的金属品制造业的中心,尤以镶金银的铜器闻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现为赫拉特省首府。是中亚与西南亚、南亚交流的重要枢纽。赫拉特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前身是建立于前500年的波斯阿蛮省(Aria)古城“阿塔考纳”(Artacoana),因为古时赫拉特属于阿利亚省,因此常被称为“阿利亚”。前541年被波斯帝国的居鲁士二世纳入其治下。前329年在马其顿帝国对波斯帝国战争中,亚历山大大帝陷赫拉特城后建筑堡垒。前312年,该区成为塞琉古帝国的一部分。前246年,该区成为狄奥多特一世的巴克特里亚的一部分。前167年赫拉特为帕提亚帝国的一部分。300年左右,赫拉特成为萨珊王朝治下的基督教的中心,设有一名景教派主教。484年赫拉特为嚈哒帝国的一部分。644年之后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786年-809年赫拉特是阿拔斯王朝的一部分,后先后被塔希尔王朝和萨法尔王朝统治867年-869年纳入萨曼王朝统治。1040年前从属于伽色尼王国,1040年始被塞尔柱帝国统治。1175年被阿富汗中部的古尔王朝占领,后归属阿拉乌丁·摩诃末的花剌子模帝国。在这时期,赫拉特发展成为金属品制造业的中心,尤以镶金银的铜器闻名。1221年,成吉思汗四子拖雷攻破赫拉特,拖雷下令大屠杀,杀一万余人。1221年赫拉特叛变,蒙古将军宴只吉带在进行了6个月的围攻之后,于1222年6月14日再次攻占该城,赫拉特遭遇屠城浩劫,城中一百五十万人,在蒙古人大屠杀之后,生还仅四十余人;这场屠杀整整占用了一周的时间。此后赫拉特的人口,再也不能恢复当年盛况,时至七百八十多年后的今天,人口仅仅35万。1245年-1381年,此地成为卡尔提德王朝的一部分。1381年赫拉特又再度遭遇大屠杀浩劫。帖木尔攻陷赫拉特后,采取了成吉思汗式的屠城方针。帖木儿令四子沙哈鲁为赫拉特总督。1405年帖木儿死,沙哈鲁登上帖木儿帝国国王宝座,立赫拉特为国都。沙哈鲁王悉心建设赫拉特,终于将它建设成为一个媲美撒马儿罕的美丽城市。1413年沙哈鲁王遣使么赉到中国朝贡;同年明太宗派遣中官李达、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等9人使团出使帖木尔帝国,访问哈烈。15世纪末叶,高鹤绍德女王营建带双尖塔的穆塞拉回教寺院。高鹤绍德陵被认为是帖木儿帝国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相关
- 磺胺嘧啶银磺胺嘧啶银(INN:Silver sulfadiazine,或silvadene)是一种磺胺类/银盐抗细菌药,用于治疗烧伤的外用药膏,用于二度灼伤和三度灼伤以预防感染。磺胺嘧啶银通常被制成1%的药膏或水悬浮
- 陀瑟他《陀瑟他》(亚拉姆语:תוספתא,英语:Tosefta),犹太教的经典之一,源自于《米书拿》(Mishnah)的时代,是犹太口传律法的集合。《米书拿》(Mishnah)是犹太教口传律法的最基本部分,大约在
- 罗曼语族罗马语族(又称罗曼语族、拉丁语族),属于印欧语系,是从意大利语族衍生出来的现代语族,主要包括从拉丁语演化而来的现代诸语言。操罗马语族语言的人主要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欧洲拉丁
- 360110 数学 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30 力学 140 物理学 150 化学 160 天文学 170 地球科学 180 生物学210 农学 220 林学 230 畜牧、兽医科学 240 水产学310
- 430110 数学 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30 力学 140 物理学 150 化学 160 天文学 170 地球科学 180 生物学210 农学 220 林学 230 畜牧、兽医科学 240 水产学310
- 1988年1988年欧洲足球锦标赛(Euro 88)于1988年6月10日至25日在西德举行。本届比赛是由欧洲足联主办的第八届欧洲足球锦标赛。本届决赛圈赛制及参赛队数均与去届相同,8支球队首先分为
- 楠梓庄楠梓庄,为1920年至1944年间存在之行政区,其原属高雄州高雄郡,1924年后改隶冈山郡。楠梓庄辖区相当为今楠梓区东侧(后劲、楠梓、土库)、桥头区以及燕巢区的凤山厝、中路林等地楠梓
- 松叶蕨松叶蕨(学名:Psilotum nudum)为松叶蕨科松叶蕨属下的一个种。
- 法属北非火炬行动(最初被称为体育家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及大英帝国在1942年11月8日至11月10日间攻打法属北非的军事行动。苏联对美国及英国施加压力,要求尽快在欧洲展开军事行
- 凌纯声凌纯声(1901年3月8日-1981年7月21日),字民复,号润生,生于江苏常州武进。人类学家,音乐家。在中国人类学研究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工作。1919年自江苏省常州中学毕业,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