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

✍ dations ◷ 2025-04-02 10:52:48 #放牧
放牧,又称牧食、啮食,指草食性动物进食植物(例如草)或其他多细胞自营生物(例如藻类)的行为。放牧不同于真正捕食,因为被食用的生物体并未真正死亡。许多小型食草动物会跟随在大型食草动物之后,以这些大型食草动物啃食植物后暴露出的嫩苗为生。放牧是农业的重要一环。透过放牧家畜,草和其它植物变成肉及奶等产品。牧食动物和食嫩植动物(英语:browsing (herbivory))最大的差异在于牧食动物多以草及阔叶杂草(英语:forb)为食,而食嫩植动物则多以树及灌木的叶和嫩肢为食。食草动物指的是以草(尤其是禾本科)为主食的动物,包括马、家牛、水豚、河马、蚱蜢、鹅、猫熊等。猫熊的食物中有 99% 为亚高山带竹子物种。兔子以草为食,其中含有大量难以消化的纤维素,它们透过后肠酦酵(英语:hindgut fermentation)来解决这项问题。兔子会排出两种粪便:黑色颗粒状的硬便以及较为柔软的盲肠便(英语:Cecotrope)。兔子会重新摄入盲肠便,进行消化并取得更多营养。河马为大型半水生的哺乳动物,栖息于河流、湖沼及红树林沼泽中。白天时,它们多半会待在水中或泥中,交配与生产也都在水中,黄昏后才会来到陆地上进行牧食。河马虽然群居于水中,但在牧食时多半为独自行动。它们的门齿长度可以超过 40厘米(16英寸),犬齿长度则能超过 50厘米(20英寸)。然而河马的门齿与犬齿仅能用于打斗,并无法协助进食;它们透过厚实的嘴唇将植物拔出地面,再透过臼齿磨碎。河马被认为是一种伪反刍动物(英语:pseudoruminant),它们的胃具有三个腔室,但是并不会进行反刍。广泛的牧食定义包括:一个生物体以另一个生物体为食,但并不会使该生物体死亡。这样的范例包括以海草为食的海胆,以及以藻类、硅藻、附着于水中基质上生物薄膜为食的水生螺类。

相关

  • 皮肤病皮肤病(skin condition;cutaneous condition)在医学上是有关皮肤的疾病。要特别强调的是它和皮肤炎的区别,是皮肤的炎症(两者有相互关系,但其意思不一样。)template:Dermatitis and
  • 肌肉骨骼系统人体肌肉骨骼系统或肌肉骨骼系统,简称肌骨系统(英语:Human musculoskeletal system,也作locomotor system,曾称activity system)是一种器官系统,通过为人体提供结构、支撑、稳定、
  • 会旗联合国会旗,亦称联合国旗,启用于1946年12月7日,以蓝色为底,中央的白色标志同时为联合国标志。标志主题为采用方位等距投影(英语:Azimuthal equidistant projection)绘制、从北极下
  • 韦斯顿电池韦斯顿电池是一种原电池,1893年由英国化学家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发明。由于其高度稳定的电动势,多用于实验室中电位计的校准。1911年该电池被采纳为电动势的国际标准
  • 婆罗洲婆罗洲(马来语:Borneo),印尼称之为加里曼丹岛(印尼语:Kalimantan)是世界第三大岛,亚洲第一大岛,面积743,330平方公里,仅次于格陵兰及新几内亚。现全境由印尼、马来西亚及文莱三国管辖,
  • TASS苏联电讯社(俄语:Телеграфное агентство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缩写为“ИТАР-ТАСС”),缩写音译为塔斯社,是前苏联的国家通讯社,成立于1925
  • 乌头翁台湾鹎 (学名:Pycnonotus taivanus),又名台湾鹎;台湾黑头鹎(Taiwan black head bulbul),为台湾特有种,只分布在当地东部和南部。虽然在某些地区相当普遍,此鸟种仍被列为易危,因栖地的破
  • 厄立特里亚意属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语:Colonia eritrea) 指1890年起由意大利占领并管治的厄立特里亚殖民地,首府为阿斯马拉。随着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竣工,环红海地区与欧洲地区的航运迅速地发
  • sup13/supC碳13是碳的稳定同位素之一,在地球自然界的碳中占约1.109%。
  • 大禹禹(前2123年-前2055年),姒姓,夏后氏,传说名文命,后世尊称为大禹,五帝之一,也是三官大帝之一。远古时期中国神话人物,是黄帝轩辕氏玄孙,因在大禹治水中成功治理洪水之患的故事而广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