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

✍ dations ◷ 2025-11-19 02:38:29 #放牧
放牧,又称牧食、啮食,指草食性动物进食植物(例如草)或其他多细胞自营生物(例如藻类)的行为。放牧不同于真正捕食,因为被食用的生物体并未真正死亡。许多小型食草动物会跟随在大型食草动物之后,以这些大型食草动物啃食植物后暴露出的嫩苗为生。放牧是农业的重要一环。透过放牧家畜,草和其它植物变成肉及奶等产品。牧食动物和食嫩植动物(英语:browsing (herbivory))最大的差异在于牧食动物多以草及阔叶杂草(英语:forb)为食,而食嫩植动物则多以树及灌木的叶和嫩肢为食。食草动物指的是以草(尤其是禾本科)为主食的动物,包括马、家牛、水豚、河马、蚱蜢、鹅、猫熊等。猫熊的食物中有 99% 为亚高山带竹子物种。兔子以草为食,其中含有大量难以消化的纤维素,它们透过后肠酦酵(英语:hindgut fermentation)来解决这项问题。兔子会排出两种粪便:黑色颗粒状的硬便以及较为柔软的盲肠便(英语:Cecotrope)。兔子会重新摄入盲肠便,进行消化并取得更多营养。河马为大型半水生的哺乳动物,栖息于河流、湖沼及红树林沼泽中。白天时,它们多半会待在水中或泥中,交配与生产也都在水中,黄昏后才会来到陆地上进行牧食。河马虽然群居于水中,但在牧食时多半为独自行动。它们的门齿长度可以超过 40厘米(16英寸),犬齿长度则能超过 50厘米(20英寸)。然而河马的门齿与犬齿仅能用于打斗,并无法协助进食;它们透过厚实的嘴唇将植物拔出地面,再透过臼齿磨碎。河马被认为是一种伪反刍动物(英语:pseudoruminant),它们的胃具有三个腔室,但是并不会进行反刍。广泛的牧食定义包括:一个生物体以另一个生物体为食,但并不会使该生物体死亡。这样的范例包括以海草为食的海胆,以及以藻类、硅藻、附着于水中基质上生物薄膜为食的水生螺类。

相关

  • 单倍群O-M175单倍群O-M175(英语:Haplogroup O-M175)是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群之一,主要分布于东亚与东南亚,源于单倍群NO。单倍群O首次出现于距今约3万年前,出现地为东南亚或东亚,是单倍群NO-M214
  • 鸟氨酸鸟氨酸(英语:Ornithine)是一种α-氨基酸,其结构为NH2-CH2-CH2-CH2-CHNH2-COOH。鸟氨酸是精氨酸酶在催化精氨酸产生尿素时同时产生。因此,鸟氨酸是尿素循环的中央部分,以排出多余的
  • 冫部,就汉字索引来说,是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十五个(两划的则为第九个)。俗称“两点水”,篆文像冰的花纹。冫部归于二划部首。冫部通常是从左方为部,且无其他部首可
  • 尢部,为汉字索引里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四十三个(三划的则为第十四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尢部归于三划部首。尢部通常是从下、左、右方均可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
  • 韭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七十九个(九划的则为第四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韭部归于九划部首。韭部只以左、右、下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
  • 一氧化二碳一氧化二碳(DCMO),分子式为C2O,是一个十分活泼的共价化合物。它是二氧化三碳光解的中间体,与CO、CO2和C3O2等碳氧化物联系密切。它相对稳定,与NO和NO2会发生反应。
  • 卡茨伯纳德·卡茨爵士,FRS(Sir Bernard Katz,1911年3月26日-2003年4月20日,德国出生的生物物理学家,后加入英国国籍,他以研究神经生物化学而著名。他与乌尔夫·冯·奥伊勒、朱利叶斯·
  • D·H·劳伦斯大卫·赫伯特·劳伦斯(英语:David Herbert Lawrence,通常写作D. H. Lawrence,1885年9月11日-1930年3月2日),20世纪英国作家。他是20世纪英语文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最具争议性
  • 道格拉斯·科尔曼道格拉斯·科尔曼(英语:Douglas L. Coleman,1931年10月6日-2014年4月16日),美国生物化学家,他在1954年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理学士毕业,随后在1958年
  • 酰亚胺酰亚胺(Imide)中,氮原子与两个羰基相连,通式为R1-C(O)-N(R2)-C(O)-R3。它一般由氨或伯胺与羧酸或酸酐反应制备。常见的酰亚胺如邻苯二甲酰亚胺、琥珀酰亚胺、N-溴代琥珀酰亚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