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燃素
✍ dations ◷ 2025-05-15 22:50:13 #燃素
燃素说(英语:Phlogiston theory),是一个已被取代的化学理论,起源于17世纪。这个理论假设,任何物质在燃烧时,都会释放出一种名叫燃素(Phlogiston)的成分。这个学说被安托万-洛朗·德·拉瓦节推翻。帕拉塞尔苏斯曾设想化学物质含有三大元素:硫为易燃的元素,汞为流动性和挥发性的元素,盐为固定和不活动的元素。17世纪,美因茨大学医学教授约翰·约阿希姆·贝歇尔略微修改了医疗化学的学说,于1669年主张固体的泥土物质一般含有三种成分:贝歇尔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体含有硫质的、油性的“油土”,在燃烧过程中,它在与其他“土”结合时逃了出来;也就是说,燃烧是一种分解作用,物质燃烧后,留下的灰烬是成分更简单的物质。燃素说认为,燃烧和锻烧的过程牵涉到化合物分解为组成部分的过程,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也就是分解为硫质的“油土”和固定的“ 石土”。理论上,简单的物体不能发生燃烧,因为含有“油土”和另一种土的物质必然是化合物。18世纪,新的化学概念和燃素学说双方支持者展开激烈辩论。1703年,德国哈雷大学的医学与化学教授格奥尔格·恩斯特·史塔尔把贝歇尔的“油土”重新命名为“燃素”,并把这个理论发展成更广泛的理论体系,用以说明氧化、呼吸、燃烧、分解等很多化学现象。金属是灰碴与燃素的化合物,加热释放了燃素而剩下灰碴。总的说来,燃素为一切可燃物体的根本要素,油、脂、木、炭及其他燃料含有特别多的燃素。当这些物体燃烧时,燃素便释出,或则进入大气中,或则进入一个可以与它化合的物质中如灰碴,从而形成金属。到1740年,燃素理论在法国被普遍接受;十年以后,这种观点成为化学的公认理论。然而,燃素说未能合理解释定量实验的结果;根据燃素说,镁在燃烧后会释出燃素,但实际上质量不减反增。其后拉瓦节证明氧在燃烧过程中必不可少,解释了镁燃烧后增加重量的现象,并为其后的热质说奠下基础。至于许多有机化合物燃烧后重量变轻的原因,则是因为燃烧产物为气体,消散在空气中,因此只留下无法燃烧的灰碴,才会有燃烧后重量变轻的错觉。
相关
- 爱迪生氏爱迪生氏病(英语:Addison’s disease),又称原发性肾上腺功能不全(英语:primary adrenal insufficiency)及皮质醇过少(英语:hypocortisolism),是一种长期性内分泌疾病,因人体肾上腺无法制
- 氯莫环素氯莫环素是四环素类抗生素中的一种能与tRNA结合,从而达到抑菌的效果的抗生素,又称为“氯摩环素”“氯摩四环素”“羟甲金霉素”或“羟甲氯四环素”。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
- 肌苷肌苷(Inosine),也称为次黄苷、次黄嘌呤核苷等。是由次黄嘌呤于核糖结合而成的核苷类化合物。在嘌呤的从头合成(de novo synthesis)中,肌苷酸(IMP)可以作为合成腺苷酸(AMP)和鸟苷酸(GMP)
- 乳糖乳糖(英语:Lactose)是一种双糖,由一分子β-D-半乳糖和一分子β-D-葡萄糖在β-1,4-位形成糖苷键相连。分子式C12H22O11(Jmol立体图),莫耳质量342.3克。有两种端基异构体:α-乳糖和β-
- 遂川县遂川县是中国江西省所辖的一个县,隶属于地级吉安市,位于江西省西南边境,罗霄山脉南段东麓。总面积3102平方千米,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54.2万。遂川的东边是万安县,南边是赣州南康市
- 教宗教宗(拉丁语:Papa),或译教皇(华语圈外国家如韩国、日本、越南与部分教外人士目前仍沿用之),是罗马主教,同时为普世天主教会领袖与梵蒂冈城国国家元首,传统上被认为是圣伯多禄宗徒之位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L or DLBCL)是一种常见的恶性淋巴瘤。占成人淋巴瘤患者近40%。根据其基因活性,DLBL可分为2种或3种主要亚型:标准化疗方案
- 易性癖性别不安(英语:gender dysphoria),又称性别焦虑、性别不一致,旧称性别认同障碍(英语:gender identity disorder)或易性症,是一个人因为出生时的性别指定而遭受的痛苦。在这种情况下,性
- 化学年表化学年表列出了深远地改变人们对化学这门现代科学认识的重要著作、发现、思想、发明以及实验等。化学作为一门对物质组成和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的自然科学,虽然其根源可以追溯到
-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英语:Newton's laws of motion)描述施加于物体的外力与物体所呈现出的运动彼此之间的关系。这定律被誉为经典力学的基础,是英国物理泰斗艾萨克·牛顿所提出的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