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角星
✍ dations ◷ 2025-05-04 21:29:08 #五角星
五角星,又称五芒星,是指一种有五只尖角、并以五条等长直线画成的星星图形。英文“五角星”(pentagram)一词出于希腊语“πεντάγραμμος”(pentagrammos)或“πεντέγραμμος”(pentegrammos)的名词形式“πεντάγραμμον”(pentagrammon),原意大概是“五条直线的”或“五条线”;而中文“五角星”的意义则显而易见,指有五只角的星形。然而,中文“五角星”不一定指本文所谈论的“标准”五角星,有时亦泛指所有有五只角的星形物。本文以下所讨论的五角星是指“标准”五角星,即正五角星。五角星是边数最少的星形多边形。最简单画它的方法是先画一个正五边形,把各角和其对角用直线相连,并擦去原来的五边形。也可以延长原五边形的各边直到它们相交,从而得到一个大的五角星。黄金分割比(golden ratio),
φ
=
1
+
5
2
=
1.618
⋯
{displaystyle varphi ={frac {1+{sqrt {5}}}{2}}=1.618cdots }
,满足:在正五边形和五角星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每条边都被分割成几段小的线段,如果用一对线段中较长线段的长度除以较短线段的长度将得到
φ
{displaystyle varphi }
。大五边形的一条边与一条蓝色线段等长,同样的小五角星的一条对角线与一条绿色线段等长。如果线段有长度(线条),那图中就有两个相似的正五边形。“线段”怎样,线条就怎样,并且它们的交点也可能变化。例如,在摩洛哥的国旗上,绿色五角星有一个黑色的外轮廓,它不“穿过”相交的线条。这跟埃塞俄比亚国旗上五角星中的完全黄色和没有外轮廓,是不一样的。因此,在一个有一个或两个36°角的等腰三角形里,两边中较长边的长度,是较短边的
ϕ
{displaystyle phi }
倍,无论是锐角三角形或者钝角三角形。有许多国家的国旗设计都包含五角星:如智利、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摩洛哥、越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等等。很多时候,五角星的中间被填满,移除了五角形和五个等腰三角形之间的分界。Ivan Sache 指出,摩洛哥国旗上的五角星代表神和摩洛哥国之间的联系。
相关
- 压强压强,是作用在与物体表面垂直方向上的每单位面积的力(Force)的大小,即是分布在特定作用面上之力与该面积的比值。压强可用任意之力单位与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压强的国际标准单位为
- 7世纪601年1月1日至7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7世纪。唐朝取代隋朝领导中国,而本世纪末期武周中断了李唐朝廷。经历“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和“武周之治”后,疆域辽阔、
- 滤泡旁细胞滤泡旁细胞(Parafollicular cell)本身来源于神经脊细胞(neural crest cell),为一种分泌降钙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又称parafollicular cell、C细胞。在1664年首度由Geoffary Webster
- 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英语:Glucose 6-phosphate),也称6-磷酸葡萄糖,是葡萄糖经过磷酸化(在第6号碳)之后生成的分子。它也是生物细胞中的常见分子,参与磷酸戊糖途径与糖酵解等生化途径。在
-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英语: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缩写为CDC)是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所属的一个机构,总部设在乔治亚州亚特兰大。作为美国联邦政府行政
- abbr class=abbr title=R23: 吸入有毒R23/abbr警示性质标准词(英语:Risk Phrases,简写:R-phrases)是于《欧联指导标准67/548/EEC 附录III: 有关危险物品与其储备的特殊风险性质》里定义。该列表被集中并再出版于指导标准2001/
- 王志珍王志珍(1942年7月6日-),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吴县,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1942年出生在上海,原籍江苏吴县。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
- 棘轮棘轮是一种使得线性往复运动或旋转运动保持单一方向的机械机构,用以防止传动机构逆转。它实际上是将前两种运动方式转换为单向步进运动的一种间歇运动机构。工作时伴有噪声和
- 古埃及历史年表本页提供古埃及历史年表,值得注意的是古埃及年代由于资料残缺和年代的久远,多数存在争议,学术界没有统一的意见,新王国时期的差异可能在十年范围以内,到古王国时期则可达几百年。
- 布衣百姓,字面意为一百个姓氏,引申指一般平民,如“老百姓”、“平民百姓”。在古代,百姓常用黔布(黑布)作为头巾,故亦称黔首;而又因着麻布衣裳,又称布衣。百姓也称为闾阎,出处为《史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