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卡洛塔 (2012年)

✍ dations ◷ 2025-09-11 20:27:42 #2012年太平洋飓风季,二级太平洋飓风,影响墨西哥的太平洋飓风

飓风卡洛塔(英语:Hurricane Carlotta)是自1966年以来登陆位置最偏东面,而且达飓风强度的东太平洋(英语:Tropical cyclone basins)热带气旋。作为2012年太平洋飓风季的第三场热带气旋和第三个被命名风暴,卡洛塔在6月14日从中美洲西南方的东风波缓慢地发展为热带低气压。它大致向西北偏西移动,第二天增强为热带风暴。此后,风暴逐渐增强,风暴在6月15日达到飓风标准。随着风暴快速增强,卡洛塔在当天达到了每小时175公里的二级飓风的最高强度。UTC翌日上午1时,卡洛塔在埃斯孔迪多港附近登陆,这是当时记录的历史上登陆位置最偏东面的太平洋飓风。第二天,随着风暴在墨西哥西南部上岸,风暴开始减弱。卡洛塔继续快速减弱,最终在6月16日消散。

据报导,整个墨西哥有广泛的停电和风力所带来的损害,特别是在瓦哈卡州。还有报导说,风和雨造成基础设施损毁,以及农作物受损。卡洛塔的降雨在圣胡安包蒂斯塔图斯特佩克最高达到35.0厘米。暴雨造成许多山崩,阻塞了道路和损毁了建筑物。至少有29,000个家庭和2,500个企业遭受卡洛塔的损失,大多数在瓦哈卡州。卡洛塔造成7人死亡,瓦哈卡州要求达14亿比索(1.077亿美元)用于修复公共基础设施。

6月12日,哥斯达黎加西岸发展出热带扰动,此扰动向西移动,经过巴拿马后进入东太平洋。随着系统向西北偏西移动,向西的开尔文波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系统变得更加有组织。对流(英语:Convection (meteorology))在发展中的低气压区内增加,国家飓风中心估计在6月12日晚上有50%的热带气旋发展机会(英语:Tropical cyclogenesis)。进一步组织后,国家飓风中心在UTC6月14日上午3时发表关于第三E热带低气压的公告,而该系统位于瓦哈卡州安赫尔港(英语:Puerto Ángel)东南偏南约830公里。当时,这个低气压位于被认为有利于增强的低风切变和温暖的海面温度条件下。此外,它的环流很小,这增加了快速增强的可能性。由于系统东北面有高压脊形成,该系统在形成后向西北移动。形成后约6小时,在中心附近的雨带增加后,低气压增强成热带风暴卡洛塔。

在持续的有利条件下,卡洛塔很快就形成了一个粗糙的中心密集云团区或集中的对流区域。6月15日,卡洛塔开始发展出眼状特征,当天晩上卡洛塔逼近墨西哥西南部(英语:Southwestern Mexico),并增强成飓风。6月15日晚,飓风猎人的飞机师表明卡洛塔正在快速增强,观察到风眼中有每小时175公里的风力和良好的流出;机组人员还在飞行高度观察到每小时183公里的风力。国家飓风中心最初预测飓风将沿着墨西哥沿岸地区移动,这将使卡洛塔能够保持其大部分的强度。在达到最高强度后不久,飓风卡洛塔稍微减弱,其风眼开始与陆地相互作用。UTC6月16日上午1时后不久,飓风在瓦哈卡州埃斯孔迪多港附近登陆,估计风速为每小时165公里,最低气压为976毫巴(28.8英寸汞柱),成为登陆位置最偏东面,而且达飓风强度的东太平洋(英语:Tropical cyclone basins)热带气旋,直到一年后被飓风芭芭拉超越。卡洛塔在内陆移动时迅速减弱,登陆后12小时已经退化为热带低气压。虽然云系模式受到干扰,风暴仍然保持大面积的雷暴。6月17日早上较早时候,国家飓风中心报告卡洛塔已经减弱为后热带残留低气压;该系统当时在墨西哥西南部仍有广泛环流。当天晚上,这个低气压退化成墨西哥西岸的一个低压槽。

当该系统于6月14日首次被归类为热带气旋时,墨西哥政府(英语:Mexican government)发出飓风观察预警,并向托纳拉至蓬塔马尔多纳多(西班牙语:Punta Maldonado)的一部分墨西哥沿岸发出热带风暴观察预警。当天晚上,观察预警升级为飓风警告。同时,当局对瓦哈卡州大部分地区发出了橙色警戒,这是第二高的警戒,以及向瓦哈卡州北部、恰帕斯州和格雷罗州发出黄色警戒,这是第三高的警戒。普埃布拉州收到了绿色警报,韦拉克鲁斯州南部、塔巴斯科州、特拉斯卡拉州、莫雷洛斯州和米却肯州收到了第二低警戒的蓝色警戒。在瓦哈卡州,官员安排在低洼地区的居民疏散到学校、会堂和教堂。在安赫尔港(英语:Puerto Ángel)的渔港,划船的通道受到限制,而萨利纳克鲁斯(英语:Salina Cruz)港则已关闭。为了避免家庭分离,数个州的学校已经关闭。由于瓦哈卡州和格雷罗州的发电厂受到损坏的威胁,政府电力公司引入了608名电力员工。他们搬迁了23个发电厂,提供应急电源。

7人因风暴而死亡。一名56岁女子因交通事故而死,这场交通事故是因风暴的强风把她的汽车吹翻。在普卢马伊达尔戈(英语:Pluma Hidalgo),卡洛塔毁坏了一间粘土房子,一名13岁的女孩和她7岁的妹妹因而死亡。飓风摧毁了房屋屋顶,造成广泛的停电和小型的山崩。整个城市约有1200人搬到了庇护所。据瓦哈卡州当局指出,一些道路受到泥石流的影响;随后,他们开放了紧急收容所,并从低洼地区撤离了许多家庭。在埃斯孔迪多港,即风暴登陆的地点附近,广告牌被推倒,窗户被打碎。瓦哈卡州各处的城镇都报告有道路、桥梁、电话线和农作物的损坏。卡洛塔的降雨在圣胡安包蒂斯塔图斯特佩克达到了35.0厘米。在风暴之后,瓦哈卡州州长要求墨西哥政府宣布该州是一个灾区,并要求14.4亿比索(1.13亿美元)用于修复公共基础设施。至少有29,000个家庭和2,500个企业遭受卡洛塔的损失,大多数在瓦哈卡州。卡洛塔造成的总保险损失估计约为1,240万美元。

相关

  • 节日节日,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一些节日源于传统习俗,如东亚的新春,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等。有的节日源于宗教,比如圣诞节、复活节
  • 得主诺贝尔奖(瑞典语:Nobelpriset,挪威语:Nobelprisen)是一项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学院、卡罗琳学院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颁发给对化学、物理、文学、和平和生理及医学这五方面有着杰
  •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IBRD)是一所国际金融机构。它给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是世界银行
  • 巴黎 (1815年)1815年《巴黎条约》(Traité de Paris)是在1815年11月20日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战败后法国与第七次反法同盟所签订的的和约。拿破仑违反1814年巴黎条约中自愿放逐至厄尔巴岛的承
  • 高棉人高棉人(高棉语:ខ្មែរ)是柬埔寨的主要民族,占柬埔寨1480万人口的80%左右。一些高棉人生活在相邻的泰国和越南。高棉人是越南54个民族之一,人口1055174人(1999年统计),该民族也分
  • 龙亭龙亭是中国河南省开封市内的一处旅游胜地,位于市中心龙亭区。为清代重檐歇山顶宫殿式建筑,建在72级台阶的巨大青砖台基上,坐北朝南。龙亭前以一条大道为界,东西分别为潘家湖与杨
  • 约翰·戴森霍费尔约翰·戴森霍费尔(Johann Deisenhofer,1943年9月30日-),德国生物化学家,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为了测定内在膜蛋白的第一个晶体结构,即光合作用所必需的蛋白质和辅因子的膜结合复
  • 敏哥奈敏哥奈(缅甸语:မင်းကိုနိုင်,1962年10月18日-),原名包乌敦(缅甸语:ပေါ်ဦးထွန်း),缅甸异议人士与民主活动家。《纽约时报》认为他是缅甸“仅次于昂山素季的最有
  • 冈茨公司冈茨公司(匈牙利语:Ganz vállalatok)是匈牙利历史上一家著名的机械制造商,由匈牙利工程师冈茨·亚伯拉罕(匈牙利语:Ganz Ábrahám)于1845年创立。冈茨公司的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的
  • 施瓦布社会企业家基金会施瓦布社会企业家基金会(英语 : the Schwab Foundation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hip)在国家、区域和全球提供平台,以促进社会企业家精神。 该基金会是一个非营利组织,成立于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