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传》是朱熹研究《诗经》的作品,共20卷。
《诗集传》是朱熹根据《诗集解》删改三次而成的,约完成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诗集传》的特点是弃〈诗序〉不用,开创训诂学新局面,例如《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集传》解释为:“皎,月光也。佼人,美人也。僚,好貌。”。又如:《鲁颂·泮水》:“薄采其茆”,《诗集传》解释为:“茆,凫葵也,叶大如手,赤圆而滑,江南人谓之莼菜者也。”。
朱熹还解释了赋、比、兴的用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中每章下都会标明“赋也”、“比也”、“兴也”、“赋而比也”、“比而兴也”、“赋而兴又比”,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再用末注加以申述,如《周南》末段申述:“按此篇首五诗,皆言后妃之德。……今言诗者,或乃专美后妃,而不本于文王,其亦误矣。”。书中朱熹对于不知道的一些词语,都注“未详”二字。但《诗集传》沿用《诗序》之处仍不少,又常以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之说解释〈诗〉,不免扭曲。《诗经》有大量作品被朱熹斥为“淫诗”,如:《桑中》,“此诗乃淫奔者所自作”;《采葛》,“此淫奔之诗”;《丘中有麻》,“此亦淫奔者之词”。
《诗集传》在苏辙《诗集传》和范处义《诗补传》基础上,还吸收王肃、欧阳修、张载等人成果,继承郑樵的《诗传辨说》“疑序”的精神,有所发展并加以完善,“代表了集传体《诗经》研究的最高水平”,打破汉宋界限,变革创新,又兼各家之说,最初成书刊刻时为二十卷,末附《诗序辨说》,但后来《诗序辨说》失佚。明朝永乐中,《诗集传》成为朝廷取士的标准。王应麟《诗考序》云:“朱文公《集传》闳意眇指,卓然千载之上。”
清朝力主复古,恢复毛、郑之学,阎若璩作《毛朱诗说》,毛奇龄作《白鹭洲主客说诗》,陈启源作《毛诗稽古编》,用意在否定朱熹之《诗集传》。
束景南认为朱熹先有《诗集解》再有《诗传集》,这期间经历了长达四十余年,有三次重大修改,淳熙五年废《诗序》,博采众家之说,不再专以毛郑之说为主,而作《诗集传》,并辨《郑风》、《卫风》为淫诗;《诗集解》今已失传,束景南又据吕祖谦的《吕氏家塾读诗记》辑出了朱熹《诗集解》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