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

✍ dations ◷ 2025-08-29 00:33:06 #二人转
二人转,亦称东北二人转,旧时称为地蹦子、蹦蹦戏、秧歌、小落子、小秧歌、双玩艺、过口、风柳、春歌、半班戏、双条边曲等,1952年定名为二人转。是中国东北地区的走唱类曲艺、地方戏,是广泛流传于的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的戏曲形式。融合了东北秧歌、莲花落、戏曲、东北民歌、笑话、杂耍等曲艺形式。通常只有演员2人,1饰丑,1饰旦,以简单的化装,持简单的道具如手帕、纸扇、竹板等,作对舞、穿花;另一种形式,是以剧中人的身份,作一些戏剧化的表演,演出方式十分简单、活泼、生动。二人转本身的表演形式通常演员为一男一女。在表演有多个角色出场的剧目时,两人并不会扮演固定的角色,也不会固定男(女)角色由男(女)演员演唱,道具上也只会有手绢与扇子。比较知名的曲目有《马前泼水》、《大西厢》等。在不表演剧目的时候,一般男女演员的服装则会以花俏、诙谐为主,例如男演员穿大红裤子,花鞋。一般演员要携带一些东西作为道具。手绢在过去的表演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演员经常会使手绢不停旋转,并轻轻一托使其腾空而起,熟练的表演者可以使抛出的手绢飞回手中。“二人转”在每年的灯节时,人们就拼凑组合起来,载歌载舞地演唱。初期时的演出是耍“黑棍子”,就是没有音乐伴奏和化装,只有两人干唱一个“老边关调”,连唱带扭很吃力,其后为了省力,逐渐改为“拉场戏”,由2人变成3人以上来表演。“单出头”通常由一人出演,在唱戏的时候,通常会由这一个人来演全部的角色,剧目通常是由二人转的传统剧目改编而来。二人转在演唱方面吸收了河南、河北、山东各地的民间歌曲和说唱,同时又在东北的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出“九腔十八调”,“九腔”即“胡胡腔”、“哈哈腔”、“梆子腔”、“影腔”、“咳咳腔”、“十三咳腔”、“迷子腔”、“二窝子腔”及“佛腔”;而“十八调”即“下盘棋”、“妈妈糊涂”、“茉莉花”、“小放牛”、“铺地锦”、“寡妇上坟”、“鸳鸯扣”、“叫五更”、“姑娘”、“跑关东”、“打牙牌”、“沙金扇”、“茨山”、“放风筝”、“游寺”、“思凡”、“光棍哭妻”和“小上坟”。二人转有东、西、南、北4个流派,东路多用“彩棒”,有武打戏助场;西路唱腔,讲究赶板夺字;南路最早使用扇子,歌舞并茂;北路唱腔优美,做工细腻。故有“南靠扭、北靠唱、西沟板头、东要棒”之说。

相关

  • 整骨疗法整骨疗法(Osteopathy),又称骨疗法、骨科医学,是替代医学的一种。由美国医师安德鲁·泰勒·斯提耳于1874年所创。是一种在整复方面对于骨头做的手法,其重点主要放在骨头与关节的徒
  •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德语: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又译维特根施泰因、维特根斯坦;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是一名奥地利哲学家。他生于奥地利,后入
  • 行为神经学行为神经学是神经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行为、记忆、与认知的神经学基础,也探讨神经损伤与疾病的影响和治疗方法。与行为神经学相关的领域包括神经病学与神经心理学等。“行
  •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前苏格拉底 · 古代 中世纪 · 文艺复兴 17世纪 · 18世纪 · 19世纪 · 20世纪 后现代 · 当代前苏格拉底哲学是西方哲学中,在苏格拉底之前的,或者是和苏格拉底
  • 生物恐怖主义生物恐怖主义是恐怖主义涉及有意释放或传播的生物制剂(细菌、病毒或毒素)。这可能会对自然或人类有害。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margi
  • 猪应激综合征猪紧迫性症候群,或称猪紧迫性综合病症(英语:porcine stress syndrome,缩写:PSS),在舍饲的肉猪上常有发生。这种猪只在遭遇紧迫情形,如打斗,捆绑运送市场等常在中途突然死亡,充分表示无
  • 前信使核糖核酸前信使RNA(英语:Precursor mRNA,简称为前mRNA、mRNA前体)是一种未成熟的单链信使核糖核酸(mRNA)。前mRNA是从细胞核中的DNA模板通过转录而合成的。前mRNA构成了不均一核RNA(或称为
  • 爱无止尽《爱无止尽》(德语:Gegen die Wand)是德国导演法提·阿金所执导的电影,于2004年上映。
  • 火花火柴盒贴画,也叫“火花”,是指火柴盒子上的贴画,包括商标、广告或设计图样,也是收藏者对这种迷你艺术品的一种爱称。火柴,在中国近代称为“洋火”,常见于中国近代文学家的作品里。
  • 博恩霍姆岛博恩霍尔姆岛(丹麦语:Bornholm)是波罗的海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北望瑞典,南望波兰,历史上曾由丹麦和瑞典交替统治,现属丹麦管辖,并且是丹麦领土地理上的极东点。面积588平方公里,人口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