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出水

✍ dations ◷ 2025-04-26 02:09:15 #中国古代武器,明朝发明的火器

火龙出水是明朝于14世纪发明的一种新式火箭,是中国古代于海陆两­用的火箭,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程二级火箭,亦为二级火箭始祖。近代航天的多级火箭就是根据同样原理所制成的,因此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明代的火龙出水是阿波罗登月火箭的祖先。欧洲到了16世纪以后才有二级及三级火箭的构想,实用的多级火箭更在20世纪才出现。

1981年,在加拿大渥太华举办的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展览会上展出了火龙出水的模型。许多外国学者观看之后,纷纷惊叹中国古代军事科学家的聪明才智,认为这种以火箭为动力,飞翔于水面上的海战武器,可以说是现代反舰导弹的雏型。

火龙出水总重量达10至20斤,龙头下面,龙尾两侧,各装一个半斤重的火药桶,将四个­火箭引信汇总一起,并与火龙腹内火箭引信相连,水战时,面对敌战舰,离水面3至4尺处,­点燃安装在龙身上的4支火药筒,为第一级火箭,能够推动火龙出水离水面3至4尺处平衡飞达最多4里(最多2公里)远,待第一­级火箭燃烧完毕时,就会自动引燃龙腹内的火箭,这就是第二级火箭。此时,从龙口里射出数只火­箭( 每支含750克的发射药),直达目标,致使敌船烧毁。

火龙出水的制作方法是在5尺长的粗竹筒,去节并且刮薄作为龙身,内装入数枚火箭,筒的前后各以经雕成的木制龙头和龙尾装饰,龙腹下部前后两端各装有二枚火箭,这两枚火箭的火线与龙体内火箭的引火线相联,最后再由一总引火线将龙腹下部的4枚火箭引线串在一起。龙腹下部装的是一级火箭,而龙腹内的就是二级火箭。

明朝军队在朝鲜之役中使用过火龙出水摧毁了许多日本军舰。

从未在考古中证实类似武器实际存在或是具备实用性。现代人(如流言终结者)根据古书记载打造出的试作品,完全达不到中国古书中声称的效果;很有可能只是纸上兵器,或是被夸大效果用做宣传。在许多决定性的大型战役(如清灭明)中,类似的武器也从未发挥过实际作用。

相关

  • 升部在西文字体排印学中,升部(英语:Ascender)是指一个字体的字母中向上超过主线笔画的部分,也就是比x字高还要高的部分,是字体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升部,和降部笔画可以增强单词
  • 比目鱼见内文比目鱼或扁鱼,是鲽形目鱼类的统称,又名.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
  • 三甲胺三甲胺(Trimethylamine,简写TMA),分子式N(CH3)3,属有机化合物,也是最简单的叔胺类化合物。三甲胺为无色气体,比空气重、吸湿、有毒且易燃。低浓度的三甲胺气体具有强烈的鱼腥气味,高
  • 佩德罗·米格尔·埃切尼克佩德罗·米格尔·埃切尼克(巴斯克语:Pedro Miguel Etxenike,西班牙语:Pedro Miguel Echenique,1950年6月8日-)是西班牙固体物理学家,也是巴斯克地区现今最负盛名的科学家之一。1950
  • 拜祭祭祀,(英语:祭:sacrifice;祀:ritual;韩语:한국의 제사,罗马化:Jesa)是指以线香、酒水、肉类、蔬果,或布帛和玉(传统儒教祭祀)等供品向神灵、圣徒或者亡魂奉献、祈祷的一种行为。中国古代
  • 妖怪妖怪,指草木或者动物等改变成为的精怪,也指怪异、反常的事物与现象。妖怪通常存在于人类想像与传说之中,难以运用科学方法证明其真伪。研究这方面的学问,称之为妖怪学,包含在民俗
  • 章鸿钊章鸿钊(1877年3月11日-1951年9月6日),字演群(后改为爱存),笔名半粟。浙江省吴兴县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地质科学史专家,中国近代地质学奠基人之一。生
  • 弱势族群弱势群体(英文:socially vulnerable groups),又称弱势社群或弱势族群,指的是社会上生活困难的弱者群体。例如低收入户者、双失青年、独居长者、性工作者、失业工人、上访民众、
  • 越光宝盒《越光宝盒》(英文:Just Another Pandora's Box),是刘镇伟执导的喜剧电影,片名借记“月光宝盒”。于2010年3月18日上映。此片一贯刘氏的恶搞风格,电影恶搞了《泰坦尼克号》(You Jum
  • 超级代表超级代表(英语:superdelegate)是美国政治中的一个术语,指在美国总统初选期间无需选举即自动当选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约占15%),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投票,无需理会初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