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君主加冕礼

✍ dations ◷ 2025-01-10 16:08:35 #英国君主加冕礼

英国君主加冕礼(英语:Coronation of the British monarch 是正式加冕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君主并授予其王权象征物的仪式(具体来说,等于成人礼)。英国君主加冕礼与历史上其他欧洲国家君主的加冕仪式一样,但这些国家现在已经不再举行加冕仪式,而是举行就职仪式或登基典礼。

加冕礼通常在前一位君主去世数月后举行。在上一位君主的缅怀期时,举行加冕礼这种欢乐的场合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这一安排也给加冕礼的策划人足够的时间来做详尽精细的准备,这种详尽精细的前期准备也正是加冕礼所需要的。例如伊丽莎白二世是在1952年2月6日继承王位的,但她却直到1953年6月2日才举行加冕礼。

加冕礼的主持人是英格兰国教会中资历最深的教士坎特伯雷大主教,其他神职人员及贵族成员也在加冕礼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按要求,绝大多数参与者都应着正式制服或礼服。许多其他政府官员及宾客,包括别国代表,均参加加冕礼。

加冕礼的基本要素千年来基本没有改变。君主首先面见人民,接受人民的欢呼,然后宣誓维护法律与英国国教,接着涂油,加冕,授予王权象征物,最后接受子民的致敬。

加冕礼的主要元素及最早的宣誓誓言是由圣邓斯坦为973年国王埃德加的加冕设计的。这一设计吸取了弗兰克人之王的仪式及任命主教的仪式。12世纪,受欧洲的影响,加冕仪式修改了一次,变得更为精细。后来又有多次修改,包括将宣誓誓言译成英语,宗教改革及国王詹姆斯二世时期仪式被截短了,省去了圣餐仪式,但这一环节又被后来的君主恢复了。伦敦主教亨利·康普顿(英语:Henry Compton (bishop))在1689年最后一次修改了仪式,此后再无更动。

不列颠历史上,加冕的时间多有变动。诺曼王朝第一个君主“征服者”威廉一世在成为国王之日——1066年10月25日——就立即加冕了。他的绝大多数继承者们都是在获得王位的数周之内,甚至数日之内加冕的。爱德华一世获得王位时正在第九次十字军东征中征战,但他在1274年回国后就立即加冕了。相似的是爱德华二世的加冕礼也因他1307年在苏格兰战斗而推迟。亨利六世1422年获得王位时只有几个月大,等到1429年才加冕,直到1437年他的年龄够大时才正式接管政府。18世纪末至19世纪,汉诺威王朝的君主们将等待加冕的时间延长至数月,认为哀悼前一位君主之后再举行加冕礼才合时宜,而且这样一来也有充足的准备时间。此后的君主,包括乔治四世都在获得王位至少一年之后才举行加冕礼,但乔治六世例外,因为在他之前的那位君主并未逝世,而是主动退位。君主的加冕日期一开始就已提前定好,新君主确定筹备就开始了。

由于获得王位后往往要过一段时间再举行加冕礼,一些君主因此从未加冕。国王爱德华五世及女王简都在举行加冕礼前遭到废黜,爱德华五世1483年遭废黜,简则在1553年遭遇同样的命运。爱德华八世也没有加冕,按惯例加冕礼在取得王位一年后举行,而爱德华八世1936年就在这个一年等待期即将结束时退位了。然而王权并非加冕时才获得,上一位君主一过世下一位君主就自动获得王权,这就是“国王已死,国王万岁(The King is dead. Long live the King.)”。

盎格鲁-萨克逊君主们并非都在同一地点加冕,他们举行加冕礼的地点包括:巴斯、泰晤士河畔金斯顿、伦敦以及温切斯特。最后一位盎格鲁-萨克逊君主哈罗德二世是于1066年在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加冕的,后来威斯敏斯特修道院被用作后世所有加冕礼的场所。加冕礼是邓斯特在973年设计的,其基本元素在过去的一千年中基本没有改变。亨利三世是在格洛斯特加冕的,因为1216年法国人控制了伦敦,后来,在1220年他又在威斯敏斯特修道院举行了第二次加冕礼。200年后的亨利六世也举行了两次加冕礼:1429年在伦敦被加冕为英格兰国王,1431年在巴黎被加冕为法兰西国王。

英国内战后,奥利弗·克伦威尔拒绝了王冠,但他1657年第二次就任护国公的仪式实际上就是加冕礼,只是名字不同。

加冕礼有时可能并非为握有统治权的君主举行。1170年王位继承人幼王亨利加冕为英格兰第二国王,从属于他的父亲亨利二世。这种加冕礼在中世纪的法国、德国是很常见的,但在英格兰仅有两例(另一个是796年麦西亚国王埃格弗里思(英语:Ecgfrith of Mercia)的加冕礼,当时他的父亲奥法尚在人世)。更为常见的情况是国王的妻子会加冕为王后。若国王加冕时已有配偶,则国王与王后共同举行加冕礼。历史上第一个这样的加冕礼是1154年英格兰亨利二世与阿基坦的埃莉诺的联合加冕礼;同类加冕礼共有17个,其中包括威廉三世与玛丽二世联合统治时的加冕礼。年代最近的则是1937年乔治六世与伊丽莎白·鲍斯-莱昂的联合加冕礼。如果国王加冕后才结婚,或再婚,或出于其他原因国王之妻没有与国王同时加冕,可能会单独为其举行加冕仪式。第一个单独为王后举行的加冕礼是1068年佛兰德的玛蒂尔达的加冕礼;最后一个则是1533年安妮·博林的加冕礼。最近一个加冕后结婚的国王是查理二世,但他的新娘布拉干萨的凯瑟琳并没有单独的加冕礼。

1953年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礼通过英国广播公司(BBC)在电视上播出。本来加冕礼的电视直播仅限于仪式进行到教堂内坛之前的部分,剩余的部分则是先录制好,删减完所有意外插曲后才在电视上播放。这将使电视观众无法通过直播观看加冕礼的绝大部分主要仪式,包括正式加冕的情形。这在媒体中引起了争论,甚至引发了议会的质询。电视播出安排随后做了修改,整个加冕礼都通过电视直播,但涂圣油与领圣餐的环节除外,这两个环节在上一个加冕礼中也是禁止拍摄的。这两个环节直到30年后,才在女王的私人干预下公之于众。据估计,英国有超过两千万人通过电视观看了这个仪式,观众之多是电视出现以来前所未有的,加冕礼大大提升了观众对电视的兴趣。

英王加冕时也同时成为多个国家的首领。例如伊丽莎白二世在加冕时就被这样问道:“你是否愿意庄严承诺,宣誓统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邦、巴基斯坦、锡兰各国及你属地的人民,管理他们的土地,并在统治中尊重他们各自的法律与习俗?”

出席加冕典礼者包括外国及英联邦的高官,其中一部分直接参加加冕礼。就伊丽莎白二世1953年的加冕礼来说,威斯敏斯特修道院挤进了7500名宾客,每个人都要将就着坐在最大不超过18英寸(460毫米)的座位上。

按照传统,加冕礼由坎特伯雷大主教主持,在这一点上坎特伯雷大主教优先于其他所有的神职人员和王室成员以外的一般信徒。若大主教缺席,则由君主指定的另一名主教主持。但也有几次例外的特殊情况。威廉一世是由约克大主教加冕的,因为坎特伯雷大主教是由僭称的罗马教皇本笃十世任命的,而他的任命并不被教皇承认。爱德华二世是由温切斯特主教加冕的,因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已被爱德华一世流放。玛丽一世是一名天主教徒,她拒绝新教大主教托马斯·克兰麦为她加冕,因此加冕礼由温切斯特主教主持。詹姆斯二世遭废黜后,威廉三世与玛丽二世联合统治,但坎特伯雷大主教拒绝承认二人,加冕礼由伦敦主教主持,因此若坎特伯雷大主教缺席加冕礼,他的位置几乎均由另一位资历较老的神职人员代替。就优先程度看:约克大主教仅次于坎特伯雷大主教,伦敦主教位列第三,达勒姆主教第四,温切斯特主教第五。伊丽莎白一世是由卡莱尔主教(英语:Bishop of Carlisle)加冕的(他的教座并无特别优先权),因为高级教士们“要么已经去世,要么太老、太衰弱,有的教士女王无法接受,有的教士不愿主持”。

按传统,国务重臣会参加加冕礼。上议院特别刑事审判长的位置15世纪以来时有空缺,宫廷长官的位置16世纪以来也时有空缺,但这两个位置因加冕仪式而复兴。掌礼大臣为君主准备加冕仪式的礼服,协助掌礼大臣的包括礼服男仆及礼服大臣(为国王服务)或礼服女官(为女王服务)。

五港同盟的男爵们也参加加冕礼。以前,这些男爵是众议院的成员,代表五个港口:黑斯廷斯、新罗姆尼(英语:New Romney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海斯、多佛尔以及桑维奇。然而,19世纪的改革将这五个港口纳入全国通行的常规选区系统。此后的加冕礼中,男爵是在市议员中挑选,专为参加加冕礼特别指定的。男爵最初在加冕礼中负责为君主披上仪式性的斗篷。1821年,他们在乔治四世的加冕礼上最后一次行使了这一职责。此后,男爵没有出现在威廉四世和维多利亚女王的加冕礼上(威廉四世坚持举行一个更简单、更朴素的加冕礼)。维多利亚之后,男爵仍参加加冕礼,但不再为君主披上斗篷。

许多地主及其他个人也在加冕礼中有名誉“职责”或特权,这是由特别的行政法院决定的,行政法院传统上由上议院特别刑事审判长掌管。第一个有记载的行政法院是1377年为理查德二世的加冕礼组建的。到都铎王朝时期,上议院特别刑事审判长的世袭职能已经与国王的职能融合了,因此,亨利八世开创了一个延续至今的传统,即专为加冕礼特别任命一个临时上议院特别刑事审判长,行政法院的职能实际由单独的理事们执行。

例如1952年行政法院同意了威斯敏斯特修道院主持牧师的要求,建议女王安排合理的加冕礼程序(近千年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主持牧师及他的前辈们一直保存有一本未公开发表的红色行事手册);接受了达拉谟主教及巴斯与威尔斯主教的要求,同意他们在女王进出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时走在她的两侧,并在整个加冕礼过程中站在女王的两旁;接受了什鲁斯伯里伯爵的要求,同意他以爱尔兰上议院特别刑事审判长的身份执白色权杖;接受了威斯敏斯特公学女王奖学金获得者的要求,同意他们代表民众第一个为君主欢呼(他们“君主万岁!”的喊声写入了赞歌中)。

君主们在整个加冕礼过程中要穿着许多各不相同的礼服及其他服装:

不同于与王权象征物相关的历史与传统,绝大多数加冕礼的礼服都是为君主新做的,但Supertunica礼服与王室礼服是例外,这两件礼服的历史都可追溯至1821年乔治四世的加冕礼。

一些参与者穿特制的服装、制服或礼服。贵族的礼服包括一件长绛红天鹅绒外套和一个貂皮披肩。披肩上装饰有海豹皮制成的圆点,圆点的行数与贵族的等级对应,公爵有四行圆点装饰,侯爵有三行半,伯爵有三行,子爵两行半,男爵和国会大臣则只有两行。皇家公爵有六行貂皮,披肩正面饰有貂皮,并有长长的裙摆,由男侍者提起。贵族夫人的等级不与豹皮圆点装饰对应,而是与裙摆的长度及镶边的貂皮宽度对应。公爵夫人裙摆长两码(两米),侯爵夫人裙摆长一又四分之三码,伯爵夫人裙摆长一码半,子爵夫人一又四分之一码,男爵夫人及淑女裙摆长一码(一米)。公爵夫人貂皮镶边宽五英寸(127毫米),侯爵夫人四英寸(102毫米),伯爵夫人三英寸(76毫米),子爵夫人、男爵夫人和淑女两英寸。贵族及贵族夫人的礼服只在加冕礼时使用。提斗篷的人穿吊袜束袍及都铎式内裙。

贵族与绝大多数王室成员戴小冠冕(英语:Coronet)。这种小冠冕的装饰依据佩戴者地位与君主的关系装饰有不同的纹章标志。法定继承人的小冠冕饰有四个十字纹,间有四朵鸢尾花,上饰有拱形装饰。君主的孩子与兄弟姐妹所戴的小冠冕装饰与法定继承人相同,只是没有拱形装饰。法定继承人的孩子所戴的小冠冕饰有四朵鸢尾花,两个十字纹及两片草莓叶。第四种王冠由君主的儿子与兄弟之子所戴,上面饰有四个十字纹及四片草莓叶。在加冕礼上,贵族所戴均为上述小冠冕,而非依据封号制作的冠冕。公爵所戴冠冕饰有八片草莓叶,侯爵的冠冕有四片草莓叶,间有四个凸起的银球,伯爵的冠冕有八片草莓叶,间有八个凸起的银球,子爵的冠冕有十六个凸起的银球,男爵的冠冕有六个突起的银球。贵族夫人使用的装饰相同,只是她们的冠冕用小一点的头环。

除了国王与王后,另外唯一有权戴王冠(与小冠冕相对)的是首席纹章官(英语:heraldic officials),首席纹章官是掌管纹章的资深官员。Garter、Clarenceaux及Narroy and Ulster的首席纹章官管辖英格兰、威尔士及北爱尔兰的纹章,苏格兰首席纹章官负责管辖苏格兰地区的纹章。此外巴斯勋章、圣米迦勒及圣乔治勋章及大英帝国勋章的获得者都是首席纹章官,但他们的角色仅仅是仪式性的,只是由于获得了勋章,因此可在加冕礼与Garter首席纹章官一样,头戴王冠,且王冠的装饰也一样。他们所戴的王冠由16片高矮相间的叶形装饰组成,王冠上刻有拉丁文“Miserere mei Deus secundum magnam misericordiam tuam(主啊,求你怜恤我,按你的慈爱怜恤我)”,出自于圣经赞美诗第51篇。

乔治三世之前苏格兰首席纹章官在加冕礼上戴的是苏格兰王冠的复制品,此后便一直戴这种叶形装饰王冠,但2004年制作出新的苏格兰王冠复制品后,苏格兰首席纹章官便不再戴叶形装饰王冠了,此后他将在加冕礼上戴苏格兰王冠复制品。

除了王室之外,许多政治人物也参加加冕仪式,这些政治人物包括英国首相、英国内阁的所有成员、总督、英联邦王国首相、英国直辖殖民地长官以及独立国家的国家元首。按惯例,加冕礼也邀请其他国家的高级官员及代表参加。

在20世纪,不直接参加加冕礼的宾客着宫廷礼服或全套晚礼服,女士着长晚礼服,戴冕状头饰或类似物。

君主走进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时身着绛红外衣及绛红天鹅绒国家礼服。

君主坐上王座后,嘉德首席纹章官、坎特伯雷大主教、大法官、掌礼大臣、 宫廷大臣以及纹章院院长前往大教堂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每个方向大主教都会念诵祷文,希望君主获得承认。

“先生们,我在此向你们介绍……,你们不容置疑的国王(女王),今天到场的各位要向他效忠,为他服务,你们愿意吗?”

四个方向的人民为君主欢呼后,主教开始主持君主的宣誓。光荣革命以来,1688年加冕礼宣誓法案(英语:Coronation Oath Act of 1688)提出了许多要求,其中包括君主“承诺并宣誓依据议会法令、法律、习俗统治英格兰王国及所属领土”。这个誓言曾未经法律许被修改过,例如伊丽莎白二在加冕礼上与大主教的对话如下:

坎特伯雷大主教:“你是否愿意庄严承诺,宣誓统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邦、巴基斯坦、锡兰各国及你属地的人民,管理他们的土地,并在统治中尊重他们各自的法律与习俗?”

女王:“我愿庄严承诺。”

坎特伯雷大主教:“你是否愿意怀着仁慈之心,尽己所能,把法律和正义事业交由法官手里?”

女王:“我愿意。”

坎特伯雷大主教:“你是否愿意尽己所能,维持上帝的律法,遵守福音书的真正教导?你是否愿意尽己所能,在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维持法律确立的改革后的新教?你是否愿意维持、保护神圣不可侵犯的英国国教,维持并保护其由法律确立的教义、崇拜、原则及其统治?你是否愿意保护法律赋予主教、英格兰神职人员及其主持的教堂的权利与特权?”

女王:“我承诺遵守上述所有要求。我将遵守并实现承诺,愿上帝保佑我。”

此外,加冕礼之前,君主还另外宣誓保护长老在苏格兰长老会的统治。

宣誓结束后,一名神职人员呈上圣经,称:“此乃智慧;此乃皇家律法;此乃神谕”。这本圣经是钦定版圣经,包括经外书。在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礼上,圣经是苏格兰长老会全体大会主持人呈上的,呈上圣经后便举行圣餐仪式,但尼西亚信经宣言中断了圣餐仪式。

圣餐仪式中断后,君主便不再穿绛红外衣,而是身着涂圣油长袍走向位置最显著的圣爱德华宝座。1953年,圣爱德华宝座设在有几级台阶的高台上。这把中世纪的宝座在基座处有一个缺口,加冕礼时用来放置斯昆石,也称“命运之石”,古时在苏格兰加冕礼上使用,后来被爱德华一世带到英格兰,此后一直用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加冕礼。1996年以前这块石头一直和宝座一起被保存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到1996年,“命运之石”归还苏格兰,除加冕礼上使用的时候,其他时间都放在爱丁堡城堡展出。

君主坐上王座后,为涂圣油,会有人在其头顶撑起一个华盖。在最近的几个加冕礼中,华盖是由四个获嘉德勋章的骑士撑起的。加冕礼中涂圣油这一部分被认为是神圣的,因此一直没有公开供公众观看;1937年及之前,没有拍摄过这一部分;1953年及之前,这一部分没有在电视上播出过。威斯敏斯特修道院主持牧师将圣油从鹰状圣油瓶倒入勺中,坎特伯雷大主教用手将圣油涂到君主的手、头、心上。这个饰有金银丝的勺子是中世纪王冠宝石中唯一流传到当今英格兰联邦的部分。最后大主教念诵祷文,涂圣油的部分就此结束。

随后,君主换上colobium sindonis礼服,外面套上supertunica礼服。

掌礼大臣呈上马刺,代表骑士精神,随后坎特伯雷大主教与其他主教一起向君主呈上国家之剑。随后君主再次换装,在supertunica礼服上再加一件王室礼服及王室披肩。接下来,大主教将象征王权之物呈送君主。首先呈递的是宝球:一个中空金质球体,装饰有无数宝石与半宝石,宝球之上有一个十字架,代表耶稣统治世界。君主接过宝球后,宝球立即送还圣台。随后,君主收到一枚戒指,代表他/她与国家的“婚姻”。接着呈上鸽饰权杖(因为权杖上有一个代表圣灵的鸽子而得名)与十字架权杖(镶有“卡利南一世”钻石)。君主执权杖,随后坎特伯雷大主教为君主戴上圣爱德华王冠,众人齐声道“天佑国王/女王”,然后戴上自己的小冠冕(英语:Coronet)及帽子,伦敦塔此时鸣放礼炮。

随后君主戴上王冠,大主教与主教宣誓效忠:“我,……(名字),……大主教/主教(职位),愿忠于我们的君主,王国的国王(女王)信仰的守护者,忠于君主的法定继承人。愿上帝保佑我。”贵族随后宣誓:“我,……(名字),……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头衔)愿誓死做你的臣子,崇拜你;无论生死,我都力排众议效忠于你。愿上帝保佑我”。神职人员在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带领下一起宣誓。随后,王室成员逐个单独宣誓效忠,贵族在每个等级首领的带领下宣誓效忠,第一公爵带领公爵们宣誓,第一侯爵带领侯爵们宣誓,以此类推。

若举行王后加冕礼,则在人们向国王致敬后立即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为王后涂圣油、加冕。先前中断的圣餐礼此时继续进行并得以完成。

君主随后走出加冕礼堂,进入圣爱德华教堂(也位于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内), 走在君主之前的是执国家之剑者、执精神正义之剑者、执现世正义之剑者及执仁慈之剑(钝剑尖)者。君主所戴王冠、所持权杖及其他王权象征物都置于圣坛之上;君主换下王室礼服、王室披肩与绛红外衣,换上紫色外衣、紫色天鹅绒帝国礼服;随后戴上帝国王冠,拿起带着十字架和宝球的权杖;最后全体宾客齐唱英国国歌,国王在国歌声中离开教堂。

加冕礼上使用的音乐主要是古典音乐与宗教音乐。大部分合唱音乐歌词都来自圣经,自973年埃德加国王以来,这类合唱音乐便一直在加冕礼上使用,被称为加冕礼赞歌。英格兰宗教改革以来,宫廷音乐家通常是国王御用音乐大臣都被委任为传统歌词创作作新曲。最常使用的音乐片段是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作的祭司撒督(英语:Zadok the Priest),这是他为1727年乔治二世的加冕礼所作的四首赞歌之一,此后的加冕礼都使用了这首赞歌,其他音乐都没有这样的殊荣。此前亨利·劳斯(英语:Henry Lawes)为1661年查理二世的加冕礼所作的曲和托马斯·汤姆金斯(英语:Thomas Tomkins)为1621年查理一世的加冕礼所做的曲都是根据这个歌词而谱的。

19世纪,加冕礼上经常使用欧洲主要作曲家的作品,但在1902年,弗雷德里克·布里奇(英语:Frederick Bridge)爵士被任命为爱德华七世加冕礼的音乐总监,他使用了四百年来英国创作的音乐,包括托马斯·塔利斯、奥兰多·吉本斯、亨利·珀塞尔的作品,也包括当时的作曲家阿瑟·萨利文、查尔斯·维利尔斯·斯坦福、约翰·斯坦纳(英语:John Stainer)等人的作品。休伯特·帕里的《我曾喜悦(英语:I was glad)》代替托马斯·阿特伍德(英语:Thomas Attwood)在1831年所作的曲子,成为1902年加冕礼的入场音乐。这首作品包括一个中间桥段,以便威斯敏斯特公学女王奖学金获得者行使自己的权利,在君主进入加冕礼堂时高呼“vivats”(万岁),做第一个为君主欢呼的人。除了这首曲子以外,查尔斯·维利尔斯·斯坦福于1911年所作的荣归主颂以及英国国歌天佑吾王也经常在加冕礼中使用。伊丽莎白二世加冕礼上使用的音乐包括乔治·戴森(英语:George Dyson (composer))爵士、戈登·雅各伯(英语:Gordon Jacob)、威廉·亨利·哈里斯(英语:William Henry Harris)爵士、赫伯特·豪威尔斯(英语:Herbert Howells)、威廉·沃尔顿、塞缪尔·塞巴斯蒂安·卫斯理(英语:Samuel Sebastian Wesley)、拉尔夫·沃恩·威廉斯以及英国出生、居住于加拿大的希利·威兰(英语:Healey Willan)等人的作品。拉尔夫·沃恩·威廉斯建议使用公里教会的圣诗,女王与坎特伯雷大主教同意了,因此他重新创作了自己1928年编排的圣歌Old 100th—音乐版的英语圣歌百首(Psalm 100),适合集会,管风琴和管弦乐演奏的Jubilate Deo(意为“世间众人”),这一曲谱风靡英语世界,出现在所有节日场合中。

按传统,加冕礼后立即在威斯敏斯特宫的威斯敏斯特大厅举行晚宴(威斯敏斯特大厅也是议会大厅),国王/女王骑士(King or Queen's Champion,由与scrivelsby庄园相关的迪莫克(Dymoke)家族掌管)身着骑士盔甲,骑马进入大厅,同时骑马进入大厅的还有其右侧的宫廷大臣及左侧的纹章院院长,接着传令官宣布国王/女王骑士已经准备好与违抗君主的人一战。1800年后,这一环节的形式如下:

随后,国王骑士便扔下他的金属护手。这一仪式会在大厅中心及宴会贵宾席上重复举行(君主会在这些地方坐下)。接下来君主会用金杯为骑士干杯,并将金杯赐给骑士。维多利亚女王加冕典礼上废除了这一仪式,此后再没有恢复。

英格兰首席专职管家(英语:Chief Butler of England)、英格兰王室内务总管(英语:Grand Carver of England)和苏格兰王室内务总管(英语:Master Carver)的人也会参加加冕宴会。

1821年乔治四世以来的加冕礼都没有举行晚宴。乔治四世的加冕礼是历史上最精致的;乔治四世的兄弟,也是他的继任者,威廉四世没有举行晚宴,威廉削减巨额的晚宴的愿望现在已经成了惯例。1902年大臣曾考虑为爱德华七世举行晚宴,但他突然身体不适使计划搁浅。1953年开发出加冕鸡这道菜作为宾客的非正式晚餐。

维多利亚女王于1876年得到印度女王的头衔。1877年1月1日德里举行了一场宫廷仪式公布这一消息。维多利亚女王没有亲自参加这一仪式,但她派了印度总督利顿伯爵(英语:Robert Bulwer-Lytton, 1st Earl of Lytton)作为她的代表。1903年1月1日也举行了类似的仪式,庆祝爱德华七世继位,爱德华七世派了他的兄弟康诺特公爵作为代表。1911年,乔治五世也举行了类似仪式,但这次国王与王后亲自参加了仪式。由于普遍认为在一个大体非基督教国家举行涂圣油与加冕仪式不合宜,因此乔治五世没有在印度加冕,他头戴王冠走进仪式现场。法律禁止英国王权象征物离开本土,因此乔治五世命人制作了另一个冠,即印度帝国王冠。登基后,印度皇子表示效忠于他。此后一些政治决定如将首都从加尔各答迁至德里都是在这里宣布的。1948年,印度独立一年后乔治六世放弃了印度皇帝的头衔,此后再也没有类似的仪式。

相关

  • 子囊孢子子囊孢子(英语:ascospore)是一种真菌的孢子,为子囊菌门真菌的有性孢子,在子囊中产生。典型的一个子囊中有八个子囊孢子,此八个孢子是在胞质融合与核聚变(英语:Karyogamy)发生后,经由一
  • 宪法党宪法党是一个美国政党,旧名美国纳税人党,创建于1991年。其立党理念为“《美国宪法》在现今的人类关系中仍未过时” 。该党的宣言基于对《美国宪法》的原始主义解释,并根据《独
  • Ausub2/subOsub3/sub三氧化二金(Au2O3),又称氧化金,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因为金活性非常小,很容易就会被其他活性比它大的元素抢走氧气。三氧化二金是呈红棕色至棕褐色的固体,不溶于水,溶于浓无机酸、冰醋
  • 刀耕火种刀耕火种,或称刀耕火耨、火耕,是一种以砍伐及焚烧林地上的植物来获得耕地的古老农业技术。农民首先会砍伐一个地区的树木及木本植物,待树木干燥后再作焚烧,此举所产生的富含营养
  • 四川并殖吸虫四川并殖吸虫(学名:Paragonimus szechuanensis)为并殖科并殖属的动物。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四川、云南、陕西等地,营寄生生活,终末宿主猫、犬、野猫、人工感染终末宿主猫、犬、大白
  • 肿瘤坏死因子-α1A8M, 1TNF, 2AZ5, 2E7A, 2TUN, 2ZJC, 2ZPX, 3ALQ, 3IT8, 3L9J, 4TSV, 5TSW· cytokine activity ·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binding · protein binding · id
  • 微需氧微生物微需氧微生物(Microaerophile)是一类必须要靠氧气才能生存的微生物。但是,它们能生存环境中的氧气含量低于现在大气中的氧含量(大气中氧含量通常为20%-21%,而这种生物生存环境
  • 太阳鸟科太阳鸟科,俗称玄凤(学名:Nectariniidae)是鸟纲雀形目中的一个科。主要生活在热带地区,以花蜜为食,有时也吃昆虫。为留鸟或短途候鸟。
  • 持永只仁持永只仁(1919年3月3日-1999年4月1日),中文名方明,日本动画片导演,祖籍日本佐贺县,日本东京人。曾在中国参与制作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后于1985年接受邀请到北京
  • 大头蛙大头蛙(学名:),又名古氏赤蛙,为叉舌蟾科大头蛙属的两栖动物。分布于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主要生活于静水域的水塘水沟。该物种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