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治疗
✍ dations ◷ 2025-08-27 15:49:38 #化学治疗
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化学疗法(英语:Chemotherapy),简称化疗(Chemo),是用特殊的药物来治疗疾病,为目前治疗肿瘤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不过在治疗中,普遍会为患者带来明显的恶心及呕吐等副作用,为患者带来不适感。化疗是指应用药物治疗癌症。这些可杀灭肿瘤细胞的药物有时被称为细胞毒药物。许多化疗药物是天然的,比如植物,其他则是人工合成的。目前已有超过50种化疗药物,常用的有:表阿霉素(英语:Epirubicin)、阿霉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等。这些药物经常以不同的强度联合应用。化疗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对原发灶、转移灶和亚临床转移灶均有治疗作用,但是化疗治疗肿瘤时,不仅会杀伤肿瘤细胞,也可能将正常细胞和免疫(抵抗)细胞一同杀灭,所以化疗是一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治疗手段。由于癌细胞的增殖比正常细胞快,抗癌药物的作用原理通常是阻断细胞分裂以抑制癌细胞生长,如一些药物可以抑制去氧核糖核酸的复制。当然,化疗也用于非肿瘤治疗,比如用来杀灭病菌(抗菌化疗)。从这个意义上讲,首先应用化疗剂的是保罗·埃利希,他于1909年用含砷化合物治疗梅毒。其他化疗方法还有用于治疗自体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抑制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等。西德尼·法伯(英语:Sidney Farber),现代化疗之父六种化疗药物,从中间顺时针数分别是博来霉素、长春新碱、达卡巴嗪(英语:Dacarbazine)、环磷酰胺、阿霉素、依托泊苷目前有许多化学疗法相关的治疗策略。化学疗法的目的可能是治愈疾病,也可能是延长病患寿命或是和缓医疗。所有化疗方案(英语:chemotherapy regimen)的前提都是病患可以承受治疗过程当中不适及副作用。一般会先评估病患的日常体能状态(英语:Performance status),来确认病患是否可以进行化疗,以及化疗的剂量是否要降低。因为在每一次的疗程中,肿瘤中只会有部分细胞死亡(fractional kill(英语:fractional kill)),因此需重复进行数次疗程,让肿瘤可以继续缩小。目前的化疗方案是定期的药物治疗,而其频率以及用药持续的时间会受到药物对病患的毒性所限制。卤化/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克拉屈滨、克罗拉滨、氟达拉滨、奈拉滨)聚合酶链式反应抑制剂(阿糖胞苷#)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吉西他滨)亚硝脲类: 卡莫司汀 • 洛莫司汀(司莫司汀) • 福莫司汀 • 尼莫司汀 • 雷莫司汀 • 链脲佐菌素烷基磺酸酯类: 白消安(甘露舒凡、苏消安)医学导航: 肿瘤基因/标志肿瘤/同名/附瘤药物 (L1i/1e/V03)RET 抑制剂:凡德他尼(英语:Vandetanib)(也作用于VEGFR和EGFR)
c-MET 抑制剂:卡博替尼(英语:Cabozantinib)(也作用于VEGFR2)医学导航: 肿瘤基因/标志肿瘤/同名/附瘤药物 (L1i/1e/V03)医学导航: 肿瘤基因/标志肿瘤/同名/附瘤药物 (L1i/1e/V03)抗高血压药 · 利尿剂 · 血管舒张剂 · β受体阻断剂 ·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肾素抑制剂(英语:Renin inhibitor))
相关
- 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学名:Haemophilus influenzae),简称嗜血杆菌,前称费佛氏杆菌(或译拜菲尔氏菌)或流感杆菌,是一种没有运动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它是于1892年由费佛(英语:Richard Friedric
- 咽炎咽炎(英语:Pharyngitis)是指人类喉部深处,即俗称咽(咽喉后部)出现的炎症,通常会导致咽喉痛、 发热,其他病征可能包括流鼻水还可能有流鼻涕、咳嗽、头痛、声音沙哑(英语:hoarse voice)等
- 黑猩猩黑猩猩(学名:Pan troglodytes)是黑猩猩属下的两个物种之一,另一种是倭黑猩猩(Bonobo (Pan paniscus))。根据黑猩猩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结果,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与人类具有较高的基因相似
- 衣原体门衣原体门(学名:Chlamydiae)是一门细菌。它们的生长完全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进行,是专性寄生菌。衣原体原先多被归入衣原体属(Chlamydia),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目前根据系统发育树分
- 获得性免疫系统后天性免疫(英语:adaptive immunity)也称为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专一性防御,是一种经由与特定病原体接触后,产生能识别并针对特定病原体启动的免疫反应。和后天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英语:Infan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IRDS、NRDS),前称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是一种常见于早产儿的症候群,导因于肺部界面活性剂发
- 肠梗阻肠梗阻(Bowel obstruction或Intestinal obstruction),系为肠部的机能性阻塞(英语:Ileus),造成无法正常进行消化运动,发生部位可能是小肠或是大肠,症状及体征有肚子痛、呕吐、腹部胀气
- 夸休可尔症夸休可尔症(英语:Kwashiorkor),即恶性营养不良,又称蛋白質缺乏症,台湾亦称作红孩儿症,是一种营养不良症,其致病原因尚有争议,目前普遍认为是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而导致。此病症通常发
- 真核真核生物(学名:Eukaryota)是其细胞具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总称,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着的复杂亚细胞结构的生物,而不包括细菌和古菌,因它
- 核黄素缺乏症核黄素,又称维生素B2,维他命B2,维生素G。分子式C17H20N4O6。它是人体必需的13种维生素之一,作为维生素B族的成员之一,微溶于水,可溶于氯化钠溶液,易溶于稀的氢氧化钠溶液。1879年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