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冠状病毒
✍ dations ◷ 2025-04-25 17:58:38 #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亚科(英语:Coronavirus)是一类在动物与人类之间传播的人畜共患的RNA病毒。冠状病毒可感染哺乳动物、鸟类,引起牛和猪的消化道疾病或鸡的上呼吸道疾病。自然界常见,已知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七种,会引起人类的呼吸道感染,可引发普通感冒,乃至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等较严重疾病。分类上属于网巢病毒目、冠状病毒亚目(Cornidovirineae)、冠状病毒科,下分为"冠状病毒亚科"(Coronavirus)和莱托病毒亚科(英语:Letovirinae)两个亚科。冠状病毒亚科又分为α、β、γ、δ四个属。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大小在26,000至32,000个碱基对之间,是基因组规模最大的一类RNA病毒。冠状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球状或椭圆形,上有规则排列的囊状胶原纤维突,形似皇冠状,因此得名。该病毒囊膜由双层脂质组成,穿插膜蛋白和纤突蛋白,某些还会有血凝素。病毒内部为RNA和衣壳蛋白组成的核蛋白核心,呈螺旋式结构。冠状病毒最早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为在禽类中发现的禽类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英语: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后在患普通感冒的人类鼻腔中检测出两例,分别命名为人类冠状病毒229E与人类冠状病毒OC43。冠状病毒的成员还包括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 ,又称非典型肺炎或SARS。 2004年的人类冠状病毒NL63。2005年的人类冠状病毒HKU1。 2012年发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019年发现的2019新冠病毒。上述病毒大多会引起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病毒会脱掉外壳将核糖核酸(RNA)基因组释放到细胞质中。冠状病毒的RNA基因组有5'甲基化的端帽和3'多聚腺苷酸化的尾。 这使它可以附着在人类的核糖体上进行转译。目前已有七个已知的人类冠状病毒种类。其中,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CoV)及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型(SARS-CoV-2)三种可引起致命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余四种冠状病毒是人类感冒的常见病原体,通常不会造成严重疾病,只限于可能会在少数免疫力差的患者身上出现肺炎等并发症。1970年代初期,确认冠状病毒可以在动物间传播。症状主要为禽类的传染性支气管炎,还有肠胃疾病相关症状。冠状病毒主要传染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上呼吸道和 肠道。 目前有七个已知的冠状病毒可以传染给人类。人类中大部分的感冒是由冠状病毒引起。冠状病毒引起感冒主要症状包括发烧,喉咙肿胀,多发于冬季和春季。冠状病毒可能导致肺炎,包括病毒性肺炎或细菌性肺炎和支气管炎。广受大众关注的SARS具有独特的发病机理,因为它会同时导致上层和下呼吸道感染。冠状病毒的重要性和对经济的影响是难以评估的,且与人类鼻病毒(另一个种导致普通感冒的病毒)不同,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通常很难在实验室环境里培养。冠状病毒也会在家畜和宠物中传播。有时会对农畜业造成重大的打击。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不仅会攻击禽类的呼吸系统,还会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毒会在禽类体内不同的器官间传播可传染肠胃炎冠状病毒(TGE)和家畜冠状病毒,均可引起幼年猪类腹泻。冠状病毒也可引发猫类动物、貂类动物、犬类动物以及鼠类动物相关疾病。一种与菊头蝠冠状病毒HKU2(Bat-CoV HKU2)有关的源自于蝙蝠的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SADS冠状病毒)可导致猪类腹泻。冠状病毒的源头最晚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 也有可能是公元前8100年。非冷血飞行动物,蝙蝠和鸟类似乎是冠状病毒最佳的宿主(蝙蝠携带甲型冠状病毒属,乙型冠状病毒属;鸟类则携带丙型冠状病毒属和丁型冠状病毒属)。家畜冠状病毒和狗呼吸系统冠状病毒来自于1951年的一个共同祖先。 家畜冠状病毒和人类冠状病毒OC43于1899年开始分别独立演化。18世纪家畜冠状病毒由马冠状病毒中分离出来。人类冠状病毒OC43也有可能是于1890年从家畜冠状病毒中分离出来的产物。人类冠状病毒OC43的最近共同祖先已经追溯到1950年代。寄存于蝙蝠的冠状病毒和导致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的SARS病毒于1986开始出现分歧。SARS病毒被指出与蝙蝠有密切联系。研究人员表明,冠状病毒与蝙蝠进行了长期的共同演化,SARS病毒最早由旧世界叶形鼻蝙蝠(leaf-nosed bat)携带,随后传染给菊头蝠科蝙蝠,之后传染给果子狸,最后传染给人类。
相关
- 免疫抑制免疫抑制(英语:immunosuppression)是指对于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免疫抑制可由天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天然免疫抑制包括天然免疫耐受,机体可能会对自身组织成分不产生免疫应答。人
- 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肾脏病(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或慢性肾衰竭、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chronic renal disease(CRD)),指肾功能在几个月或若干年期间逐渐而难以逆转的衰退。据估计,慢性肾病患
- 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阴性菌(英语:Gram-negative bacteria)泛指革兰氏染色反应呈红色的细菌。在革兰氏染色实验中,首先添加了结晶紫,再添入另一种复染染料(通常使用番红),从而将所有的革兰氏阴性菌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或多重抗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ultiple-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独特菌株,
- 器官移植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器官移植(德语:Organtransplantation,英
- 汉他病毒汉坦病毒(Hantavirus),又译汉坦病毒,是本雅病毒目的一种病毒,其引发的病症称为汉他病/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为一种经由老鼠传染给人类的致命传染病,被列为生物性危害第四级
- 粪小杆线虫粪小杆线虫(学名: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俗名:threadworm(美)。又称粪线虫)是一种在人类身上的线虫(寄生虫),会导致粪线虫感染症(英语:Strongyloidiasis)。。粪小杆线虫可以寄宿
- 血氧饱和仪血氧饱和仪(英语:Pulse Oximeter,简称:血氧仪),是一种主要为测量病人的血液中的脉搏氧饱和度的仪器。最初的一台血氧饱和仪由G.A. Millikan于20世纪40年代研发成功。自1980年代,美
- 听诊听诊(Auscultation)是一种利用听个体内的声音的诊断技术,通常会使用听诊器配合诊断。听诊最常应用的地方是进行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肠胃道系统(英语:gastrointestinal system)以及
-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是一种影像诊断学的检查。这一技术曾被称为计算机轴向断层成像(Computed Axial Tomography)。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