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瓷

✍ dations ◷ 2025-07-20 11:25:53 #中国传统雕刻,中国陶瓷

刻瓷(又称瓷刻)艺术由历史悠久的刻玉和石刻演变而来,起源于宋,发展于明,兴盛于清末民初,是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优质瓷器为载体,以精湛的刀法,将书法的韵致与绘画的意境镌刻于瓷器上,将书法、绘画、雕刻融于一体,使瓷器具有更高的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在国际间享有东方艺术瑰宝之美誉,倍受世人青睐。

早期的刻瓷艺人一手执锤,一手执凿,刻瓷的表现手法主要以线条为主,内容也比较单一,主要以线条画配以简单的色彩或文字为主。现在在天津古文化街等地还可以见到这种古老的刻法,基本上是在瓷盘上刻福字或者其他吉祥如意的文字。

近代,在以天津吴龙元为代表的新一代刻瓷艺人的努力钻研下,刻瓷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工具上,吴龙元先生首创了“刀锤一体”,表现手法也吸收了国画、素描、水彩、版画、篆刻等特色,内容也丰富到无所不包的境界。

吴龙元: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对绘画、篆刻等艺术门类情有独衷。1960年代初,师从于刘君礼老师(张大千弟子)门下学习绘画, 后经四十余年契而不舍的苦心钻研,深谙绘画、书法、篆刻之道,尤精于刻瓷艺术,其作品既有国画的笔墨神韵,又有浓厚的金石趣味,古朴且有新意,庄重而不失华美,在国内外同仁中享有"神州 第一刀"之雅称。多年来,吴先生始终以“扬弃传统、崇尚进步”为宗旨,致力于传统工艺的挖掘与创新。1980年代初,成功地创造了“刀锤一体”的刻瓷工艺,从而结束了多年来瓷、石薄板不能制作大型浮雕壁画的历史;由他精心总结的“钻、刻、研、刮、擦”五字技法,使刻瓷人“操刀如笔,削瓷如泥”的宿愿成为现实。1985年吴先生改革的“陶瓷刻刀”被国家授予实用新型专利;2002年“瓷、石速雕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相关

  • 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酶的一种,在分解纤维素时起生物催化作用。纤维素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体中。细菌、真菌、动物体内等都能产生纤维素酶。一般用于生产的纤维素酶来自于真菌,比较
  • 碳锌电池碳锌电池,又称碳锌干电池、碳性电池、碳性电芯、干电池、酸性锌碳电池。碳锌电池有一层由锌构成的外壳,作为电池的负极。碳锌电池是从液体Leclanché电池发展而来。传统或一般
  • NMDARN-甲基-D-天门冬胺酸受体(英语: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简称NMDA受体或NMDAR)为麸胺酸盐受体,是一个主要的分子装置,控制突触的可塑性与记忆功能。NMDA受体是一种离子型麸
  • 维特根斯坦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德语: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又译维特根施泰因、维特根斯坦;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是一名奥地利哲学家。他生于奥地利,后入
  • 干球温度干球温度是指在不受辐射(通常来自太阳)及水分的情形下,温度计直接完全暴露在大气中所测量到的温度。通常会直接认定为大气所具的气温或是热力学温度。干球温度代表了空气块所具
  • 如意如意,别名“握君”,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爪仗”(即俗称的“不求人”、“痒痒挠”)。如意大致可分为三种,直柄式如意,造型线条简单,是为天官如意。顶端造型形似灵芝的
  • 平方毫米平方毫米(符号为mm²)是面积的公制单位(SI Unit),其定义是“边长为1毫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m²=1000000mm²) (1cm²=100mm²) (1µm²=0.000001mm²)平方尧米、平方佑米(Ym²
  • 虾蟆无尾目(学名:Anura)是两生纲的一个目,其下生物即蛙或蟾。该目的生物成体基本无尾,卵一般产于水中,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数皮肤也有部分呼吸功能。无尾
  • 开宝开宝(968年十一月-976年)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共计9年。开宝九年十月宋太宗即位沿用。吴越忠懿王钱俶亦用该年号纪年。南唐后主李煜用该年号纪年(968年十一月-974年十二月),后因北
  • 宋子良宋子良(1899年-1987年5月11日),民国时期的实业家、银行家,籍贯海南文昌县,出身著名的宋嘉澍家族。父亲宋嘉澍是美南监理会(今卫理公会)的牧师,后经营出版业致富,资助孙中山革命,母亲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