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宁M1917重机枪

✍ dations ◷ 2025-01-27 12:42:41 #勃朗宁M1917重机枪
M1917重机枪是由约翰·勃朗宁设计,美军在一战,二战及韩战中采用的重机枪,并有限延伸至越战,同时它也被其他国家使用。这是一种班组操作,弹链供弹的水冷重机枪,与同时期的M1919风冷中型机枪共同服役。该型机枪以营为单位配发同时也经常装备于各种载具之上。机枪有两种主要版本:服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M1917型以及在此后服役的M1917A1型。前者的射速为每分钟450发,而后者的射速最高可达到每分钟600发。1900年6月19日,约翰·摩西·勃朗宁提交了一份后座作用自动枪械的专利书,这个反冲式枪机专利美国专利编号第678,937号;勃朗宁通知美国军械部他申请的新发明,但后者不感兴趣,也没有深入检查这个设计,后续几年勃朗宁搁置了这个武器的后续开发工作。 1910年,他在1900年枪械的基础上精进设计,设计了一款水冷机枪原型。虽然枪械运作可靠,勃朗宁依旧稍微地更改了设计。将原本在冷却套筒侧面的抛壳孔移到了底部,增加了减震器来缓解后坐力,使用双段式撞针替换了原本的击锤,以及一些其他的微小改进。但其基础设计仍是1900年的版本。这个机枪设计在1916年底提交专利申请,不过这次美国政府扣住了这件申请;一旦编列专利号,政府有义务公布专利的一切细节成为公众性知识,而这些细节不仅是美国人,同时也会被其它外国人得知,在美国加入战争的气氛日趋浓厚的1916年,一切有机会资敌的政策都被暂时中止。M1917机枪要在战争结束后的3个月才正式获得美国专利认证,编号第1,293,021号。M1917是一款水冷重机枪,不过也制造过一些未安装水冷套筒的实验性版本;该型机枪的风冷版本M1919随后发展为一款中型机枪。和其他许多早期的机枪不同的是,M1917并未采用马克沁机枪的肘节闭锁。该枪47千克的重量相比较同时期的其他重机枪(例如MG08以及维克斯机枪)来说较为轻便,同时也拥有良好的可靠性。其与马克沁以及维克斯重机枪仅有的几个相似点包括:后座作用原理、T槽枪闩、弹链供弹、水冷却以及首部排水孔。其滑块锁闭机制降低重量与复杂度,这种方式在之前也由勃朗宁大量采用。弹链由左至右进行供弹,相比较马克沁与维克斯来说弹链中的弹药排列更紧密。M1917采用短行程后座作用式,当射击子弹时,子弹弹出的反作用力令枪管和枪管延伸部以及枪柱同时向后退,当后退了16毫米,枪管和枪管延伸部会停止后退,这时枪柱会开锁而它会继续后退去完成退弹壳和拉弹链,之后它会被复进簧推向前从而把下一发子弹上膛。起初,美国陆军军械部对这款水冷机枪并不感兴趣。这个态度直到1917年4月美国向德国宣战而参加一战才有所改变。当时美国陆军的武器储备中仅有1,100挺机枪,包括M1895柯特-勃朗宁机枪(英语:M1895 Colt–Browning machine gun),马克沁,霍奇克斯M1909与M1914机枪,其中大部分已经过时。政府此时需要新式机枪的设计。勃朗宁在同年5月于春田兵工厂进行了武器测试。在测试中,武器在未出现任何故障的条件下先后两次共击发了40,000发枪弹。它的可靠性给军械部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军械部仍怀疑量产品能否维持相同品质。随后,勃朗宁以另一挺同型枪支完成测试,这次测试让枪械持续射击48分12秒,以循环射速计算至少击发了21,000发子弹。在审查委员没有异议下,美国陆军随即下订,希望M1917成为美军重机枪主力;此时的M1917搭配弹药为M1906 .30-06式150格令平底枪弹;勃朗宁最初和柯特公司签约授权该公司生产M1917重机枪,但柯特在开战前已经得到英国授权生产维克斯机枪,产线满载,柯特意识到没有任何一间美国厂商可以独立满足急剧扩张的军械需求,在1917年7月将生产专利供应给美国政府,由政府去统筹增加产能,同时柯特也在康乃狄克州梅里登开辟新厂造枪;1917年9月,美国政府授权雷明登武器公司生产15,000挺M1917、新英格兰的西屋电器生产20,000挺机枪的合约。但是量产计划出现延误,最早开始生产的厂商是西屋,在1918年2月开始进入量产;由于雷明顿已经先行和俄罗斯签约提供枪支,因此产能转换延迟直到1918年5月才开始换产M1917;截至1918年6月30日,西屋和雷明顿仅分别生产了2,500挺与1,600挺,最早获得授权的柯特则是到1918年6月工厂才进入营运状态,还没产出任何1挺量产枪。M1917量产步入轨道是在1918年夏季开始,到1918年停火协议签订前,西屋已量产30,150挺;雷明顿12,000挺;柯尔特600挺。尽管美军计划换装勃朗宁重机枪,但量产数量局限迫使美军仍要采购外国枪械应急。美国远征军(英语:American Expeditionary Forces)配备的主要重机枪还是法制8mm霍奇克斯机枪。1926年,勃朗宁重机枪的后瞄具得到改进,新标尺可同时用于新式M1型弹(172格令,艇尾型)和M1906弹。该枪使用M1弹时最大射程达5,000米(5,500码);使用M2型弹为3,200米(3,500码)。后瞄具有两种模式,分别可对地及对空。M1917虽然是为了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采购,但拨交得太晚也太少。因量产时程拖延,仅有约1,200挺M1917在1918年战争的最后两个半月间拨交给前线美军,且多半是停战后才配发到士兵手上。最典型的例子是当时临时配属于陆军第2步兵师的海军陆战队第6机枪营(英语:6th Machine Gun Battalion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该营在停战3天后(11月14日)才将M1914式机枪更换为M1917。派往法国的美军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师装备了M1917。在其余的部队中,从法国采购的机枪与柯尔特生产的维克斯机枪各占一半。在战争中M1917的射速及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体现。但是在一战中,其春田.30-06弹的射程仅有英法枪弹的一半。M1917A1在二战中被美军再次使用,主要弹药是刚刚在战前采用的M2型弹,包括穿甲弹和曳光弹等。其中的一些被供应给英国由英国地方军使用,因为所有生产出来的维克斯机枪都要用来填补英军在法国战役中的物资损失。由于M1917的重量及体积限制,它基本上用作固定防御或者作为营团一级的支援武器。根据美国陆军1943年7月15日版步兵营编制(T/O&E 7-15),步兵营所下辖的一个重火力连(Infantry Heavy Weapons Company)下辖有两个机枪排,每个排下辖两个拥有两个机枪班组的分排(Section),每个班组装备一挺M1917A1重机枪,因此一个步兵营编制内拥有8挺M1917A1水冷重机枪。 在阿德默勒尔蒂岛屿上的莫莫特机场争夺战中,美国陆军第5骑兵团的一名机枪手在一场夜战中使用M1917射杀了数百名日军士兵。在其后,一挺机枪放置在战斗位置用于纪念。韩战中M1917再次服役。在朝鲜的寒冬,其水冷套筒在温度低于零度时将无法正常工作,美军士兵有时需要用排尿的方式来使它继续运作。 在六十年代末,M1917逐渐被使用新式7.62mm NATO的M60所取代。许多该型机枪被提供给了南越。最后一批在美军中服役的M1917在佐治亚州的班宁堡,在那里它的持续火力被用于匍匐训练。该型武器在20世纪后半叶继续服役于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陆军。其中的一些直到今天也在被非正规军事组织使用,因为其水冷的特性可以提供长时间的持续火力。机枪使用一个木制的可装载250发子弹的供弹箱。早期M1917的供弹箱具有一个倾斜盒角和皮质手柄。随后的M1917A1的供弹箱盒角为直角,顶部的手柄也改为了布制。木制的供弹盒在二战中被1942年5月6日开始采用的一次性金属供弹盒取代。1945年6月20日,改进型M1A1得到了采用。新式供弹箱具有一个弹簧负载的连接装置将其更稳固地连接到机枪三脚架上,新供弹箱同时也改进了供弹箱的水密性能。在40年代晚期,M19供弹箱取代了之前的M1式供弹箱。其改进型M19A1从50年代开始一直使用到现在。最初版的M1917由于机匣的设计问题而在战场条件下会出现机枪底板开裂的问题。最初的解决办法是用一个马蹄铁形的坚实金属托固定在机匣的最后部。之后的修改则是把直角马蹄铁形金属铆接到侧板和底板。这种改进的方法直到正规改进之前一直作为标准的方法。另外的一个问题则是可能由于过度用力而导致的侧板突出问题。在30年代,装备部开发了新型底板,其与侧底板由凸缘加铆钉结合。这一改进解决了原版本的机匣问题并且在之后的M1917与M1919系列中成为标准。M1917A1将后瞄具改进以适应新式枪弹同时取代了老式的后瞄具。顶盖内安装了一个加强的供弹爪轴臂,可使其承受将弹带从地面拉至枪内的应力。石岛兵工厂在1943年开始生产全钢制冷却套筒;这比之前的黄铜制套筒要更加坚固。钢制的套筒可与之前的黄铜套筒互换,使得损坏或老旧的套筒可以得到维修。该系列同时还有一些在战争期间不彻底的改进。机匣盖的转轴在1938年开始得到改进,并且在之后的M1919系列成为标准。一战后改进的M1917没有修改机匣盖的铰链销,之后的M1917A1使用了一个改进的铰链销,可防止操作者在打开机匣盖操作时,机匣盖下落夹住其手。M1917的气冷式航空机枪。在一战期间开发,但服役时间较晚。在M1919服役之前是航空机枪的主要型号。其有一个较重的枪管,但比M1917较为轻便。有一个衍生型号M1917M1。M1917在世界范围内被许多国家以多种形式使用,同时也发展出了衍生型号。中国自行生产的M1917版本,使用7.92×57mm 毛瑟弹。Kulspruta m/14-29是M1917A1在瑞典的特许生产版本,被用作支援步兵作战。其与原版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使用 6.5×55mm弹药,具有一个铲形握把并且使用其取代的m/14机枪的水冷套筒及三脚架。取代的原因是生产成本——30挺m/14的成本可生产50挺勃朗宁重机枪。因为6.5毫米弹对于长距离射击以及对空效果不佳,故在1932年开发了更重型的8×63mm patron m/32弹。因为新式弹药的使用,机枪的后坐力较原版本增加。随后机枪以一个弹簧负载的缓冲器(M1917所使用的放大版本)取代了之前的护板设计。原本的铲形握把也被替换为与三脚架连接的机枪上的支架一体的握把。三脚架具有一个倍率5×25 的光学瞄准镜以及俯仰俯仰转动控制器。优秀的减震性能以及三脚架的稳定性使得该型机枪被称为“无疑是世上最精确的远距离步枪口径机枪”。该型机枪同时有双联装防空版本。右侧机枪不安装瞄具并从右侧装弹;左侧机枪安装有对空瞄准环,从左侧装弹。机柄设置在两挺机枪中间,两挺Ksp M/36保险与扳机相互独立。防空型的三脚架加长了支架并且增加了固定链,可增加三脚架的稳定性。双联装版本也被用于其他场合,比如安装于装甲运输车的车顶处。直至1966年以前,m/14-29和m/36机枪可通过更换枪管与枪机等部件来实现6.5mm与8mm的弹药更换。1966年后,大部分机枪口径更换为北约7.62mm。部分旧式机枪被用作训练用途同时将过时的弹药耗尽。当这一任务完成后,所有机枪于70年代更换为7.62mm口径枪管。该型机枪最终在90年代退出现役。Ckm wz.30型机枪为波兰未经授权制造的M1917型,使用 7.92×57mm毛瑟子弹。 一些微小的改动包括使用新式的金属瞄具(V形凹槽),加长了尾部握把,简化了枪械锁闭机制以简便枪管更换与操作,为了兼顾反步兵与防控用途而更新了底座、瞄具与把手。该型机枪产量大约为8,000挺。挪威版M1917,使用7.92mm弹,在1929至1940年期间为挪威皇家陆军的标准重机枪与防空机枪。在挪威军中取代了先前的霍奇克斯M1914机枪。 在1940年4月9日德国入侵挪威时总共服役1,800挺。在挪威战役期间表现良好,经常作为挪威一线部队的唯一重型武器使用。中国除了仿制M1917的三十节式重机枪之外,1943年后因为美国的租借法案,总共有2,160挺美国原厂的M1917运到中国,国军可以使用原本三十节式的零件,使用起来也和三十节式差不多,唯独其使用的美式子弹却不能和当时国军使用的德式子弹通用,需要由美国提供,从而造成弹药补给上的困难,当时也并无把这些M1917改膛发射德式子弹的记载。M1919为M1917的气冷型,在一战后采用并于二战、韩战、越战、刚果冲突中使用。在HBO的战争剧《血战太平洋》第二集中,服役于陆战队第1师第7团的主角约翰·巴西隆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期间于亨德森机场附近驻守。战斗中使用M1917对来袭的日本士兵进行射击。在美商艺电旗下游戏《战地风云1》中,在第三个资料片《力挽狂澜》中M1917做为支援兵可使用之轻机枪推出。

相关

  • 胎毛毫毛或称胎毛是一种只有婴儿才有的体毛,它的功能与头发类似,但在婴孩八个月时就会逐渐消失,因为毫毛有此特性,故有家长把孩子带到订做毛笔的地方,把毫毛刮下制成毛笔,作为送给孩子
  • 艾司唑仑艾司唑仑(商品名为悠乐丁或优乐汀),是苯二氮䓬类药物的萃取药物。具有控制焦虑、抗癫痫、镇定、肌肉松弛剂等性质。此外,艾司唑仑是苯二氮䓬类药物的中介药物,通常当做短期的失眠
  • 蜥形纲蜥形纲(学名:Sauropsida)是羊膜动物(Amniota)的一大演化支,包含了所有现存爬行类与鸟类,鸟纲(Aves)因此是蜥形纲的一部分,此外还包括了一个现在已经灭绝的鱼龙超目。与蜥形类最亲近的
  • 瘴气致病论瘴气,亦称瘴毒、瘴疠,中文中瘴气为中医名词,疾病地理学之概念,是指中国南方山林间湿热环境下因某种原因(如动植物腐败等)而产生的一种能致病的有毒气体。由瘴气引起的疾病被称为瘴
  • 成田国际机场成田国际机场(日语:成田国際空港/なりたこくさいくうこう Narita Kokusai Kūkō */?;IATA代码:NRT;ICAO代码:RJAA),通称成田机场(成田空港),原名为新东京国际机场(新東京国際空港/しん
  • 外阴疖病外阴疖病(英语:furuncle of vulva)、外阴疖,是一种外阴疾病,为毛囊及皮脂腺周围的急性脓肿。多发生于大阴唇外侧。主要表现为患处有剧烈疼痛,严重者可伴有发冷、发热,脓肿呈圆形高
  • 透光带透光带(英语:Photic zone、Euphotic Zone、Sunlight zone),又名真光层、表层洋带或者透光层,是指湖泊或海洋中, 光度足以供浮游植物行光合作用的深度范围,大约从海表面至水深100〜2
  • 糯稻 §糯米食品Oryza glutinosa Matsum.糯稻(学名:拉丁语:Oryza sativa 拉丁语:glutinosa 英语:Glutinous rice),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稻的粘性变种,在籼稻和粳稻品种中都有糯稻变种,糯稻脱壳的米
  • 苏格拉底式的质疑苏格拉底式质疑(英语:Socratic questioning,或者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是一种有结构的质疑方式,可用于探索许多方面的思想,包括探索复杂的想法、了解事物的真相、解决问题和问题、揭示
  • 素可泰王国泰国中部:泰国北部:泰国南部:素可泰王国(泰语:อาณาจักรสุโขทัย,皇家转写:Anachak Sukhothai,泰语发音:),是泰国历史上的首个有史料可以查证的王国,存在于1238年至143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