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大脐蜗牛(学名:)是坚齿螺科盾蜗牛属(大脐蜗牛属)的一种陆生蜗牛(英语:Land snail),为台湾特有种动物,仅分布于台湾东部宜兰与花莲(兰阳溪以南)低地树林底部的落叶层,于2014年发表。本种的种小名意指“多元成家”,旨在表达对台湾与世界各地同性婚姻运动的认同。
2003年即有学者指出台湾东西部台湾大脐蜗牛族群的形态差异,2004年也有研究指出台湾大脐蜗牛之下可能包含一隐存种。2014年,研究人员基于形态与分子差异,以兰阳溪为界,将东部(宜兰与花莲)的族群发表为新种,即彩虹大脐蜗牛,正模标本藏于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模式产地为崇德隧道旁的树林。彩虹大脐蜗牛学名的种小名来自拉丁文的“多元”()与“家庭”(),旨在表达对台湾与世界各地同性婚姻运动的认同,作者表示此论文写作过程正值台湾与世界各地同性婚姻运动如火如荼之际,而有肺类(蜗牛、淡水螺与蛞蝓)为雌雄同体的动物,即单一个体同时具有雄性与雌性的性器官,为动物界中多元性别的案例之一,因此决定选用此名以纪念台湾同性婚姻运动的抗争历程,而中文名“彩虹大脐蜗牛”则是因彩虹为LGBT的象征。本种被《时代杂志》选为2014年度十大新种之一。
彩虹大脐蜗牛的壳为带有光泽的栗色至黄棕色,边缘有一浅棕色环纹,围口节(英语:Peristome)为白色。壳整体呈凹陷的球型,宽1.98-3.24公分,高0.97-1.68公分,壳薄但强度高,螺塔(英语:Spire (mollusc))为凹陷的圆锥状,壳口呈卵形,宽0.78-1.32公分,高0.48-1.05公分。本种的螺壳比台湾大脐蜗牛的稍大,且壳的各项测量数值皆与台湾大脐蜗牛有相当差异。
彩虹大脐蜗牛为雌雄同体,其阴茎细长但短于阴茎鞘(epiphallus),恋矢位于阴道中,长度与阴茎约略相等,输精卵管(Spermoviduct)长度约为阴茎的4倍长,即两性管(hermaphrodite duct)的2倍长。个体一次可生下20-30颗卵,卵直径约3毫米,为白色球形。本种与台湾大脐蜗牛的生殖系统构造有许多差异,例如本种蛋白腺(albumen gland)的长度接近后者的3倍、射囊(dart-sac)与阴茎鞘鞭(epiphallial flagellum)的长度则约为其2倍;本种的两性管比蛋白腺短,后者的两性管则为蛋白腺的3倍长;本种的附囊腺有3个小叶(此性状可能有变异),后者的则只有2个。
分子种系发生学分析结果显示彩虹大脐蜗牛与台湾大脐蜗牛皆为单系群,但两者应非姐妹群关系,彩虹大脐蜗牛与日本石垣岛的亲缘关系较为接近,两者互为姊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