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蜂群崩坏症候群
✍ dations ◷ 2025-04-04 11:55:18 #蜂群崩坏症候群
蜂群崩溃综合征(英语:Colony Collapse Disorder,缩写:CCD),或称蜂群衰竭失调,大批蜂巢内的工蜂突然消失,欧洲蜜蜂蜂群大量死亡,造成蜜蜂生态崩解。于2006年末在美国首次将这个现象命名为CCD。类似的现象于曾于欧洲不同国家发现,包括全世界。现象最早于瑞士及德国出现,但影响并不算太严重。根据某法国报导,台湾从2007年4月开始疑似个案发生,但台湾的蜜蜂研究人员表示,疑似个案的症状与西方的ccd明显不同,因此更加恶化。文献上,最早在1869年开始,有文献记载类似现象。1906年,在英国出现了类似现象。从1971年至2006年,美国野生蜜蜂的数目大幅减少(至今差不多完全消失),而养殖场的蜂群数量亦不断减少。减少的原因包括有郊区城市化、杀虫剂、虫害以及蜜蜂养殖场的减少。然而,2006年末至2007年初,蜂群的减少幅度突然增快,致使学者使用“蜂群崩溃综合征”一名以表述蜂群大幅减少的不正常现象。以下条件用以介定一个受CCD影响的蜂群:引致蜂巢最后崩溃的前因包括:美国是第一个制订CCD症状标准的国家。在此以前世界各地均发现有类似CCD的个案,并且冠以不同的名称,包括:因为蜜蜂每天都会勤劳的传播花粉,单是英国,每年就有价值1.2亿至2亿农作物和草料是依赖蜜蜂传播花粉以繁殖下一代,因此当大批蜜蜂失踪后,农作物和草料就失去传播花粉的途径,长此下去农作物和草料都会无法生长,以草料为食粮的家畜都会因而灭绝,农作物亦会减产,最后会出现大规模的食物短缺。过去,中国四川省南部的蜜蜂因过度使用农药而绝迹,令致当地的种梨业大受影响。现今,当地种植梨的农夫需要透过人手方式传播花粉,令农产品的种植成本大大提高:过去一个蜂巢的蜜蜂每天可以传播花粉予上百万花朵;现今没有蜜蜂,每天需要动用上百人手才能令数十棵梨树受粉。随着农村人口迁移至城市,人工传播花粉的成本将会变得越来越高,有可能逼使农户放弃农业。在美国,约有三分一以上的农作物需要依赖蜜蜂授粉才可能结出果实,当中包括:杏仁、桃、大豆、苹果、啤梨、樱桃、红苺、草苺、各种瓜类等。为使农作物能在短时间内授粉,农户会向个别养蜂场租借蜜蜂,在租赁期内把养蜂箱置于栽植场内,借助蜜蜂使农作物受粉。由于现时养蜂业受到CCD影响,直接减少农作物受粉的机会,美国本土农业生产量有可能受到严重的影响。为填补消失的蜂群,美国近年需要进口来自澳洲的养蜂饲养。现时美国正密切注意养饲蜜蜂的情况,如果蜜蜂失踪的情况持续,所有蜜蜂有可能于2035年完全绝迹。美国是第一个制订CCD症状的国家,在该国受CCD影响的地区包括:乔治亚州、宾夕法尼亚州、威斯康辛州、加利福尼亚州及奥克拉荷马州。美国24个州以及部分加拿大地区最少曾发生最少一次CCD个案。现时估计有约25%养饲的蜂群于2006至2007年间消失;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则估计有约40%的蜂群消失。印度、巴西以及部分欧洲地区亦曾发现有CCD个案。至从90年代开始,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瑞士、西班牙、希腊、波兰及荷兰均有蜂群失踪的个案,但未必与CCD有关连。奥地利及英国亦曾发现有类似个案。然而,由于这些个案甚少有详尽的记录,以上地区发生的蜂群失踪个案至今都未能确定是否与CCD有关连。例如,德国是发现首批CCD个案的欧洲国家,根据该国养蜂业人士的报导,约有40%的蜂群死亡,但至今却无具科学性质研究的确定;2007年五月初,德国的传媒曾报导该国仍未有确定的CCD个案发生。CCD的成因至今不明,但有研究指出CCD可能与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Israeli acute paralysis virus;IAPV)有关。其他曾经提出导致CCD的因素包括:营养不良、虫害、农药病原体、免疫力不足、蜂蟹螨、真菌感染、基因改造农作物、饲养蜜蜂的方法(如使用抗生素,或把养蜂蜂巢远距离迁移)、气候变迁、电磁波辐射等。至今仍未清楚CCD是否单一成因引起或是由多个成因组合引起,亦未能确定CCD是否一个新的自然现象,还是一个过去曾出现但影响不显著的现象。旧金山州立大学生物系教授克费尔尼克发现原因可能是蜂群受到寄生虫蚤蝇感染,干扰它们的生理时钟、方向感及行为,令它们集体飞离蜂巢,飞到有灯光的地方聚集死亡。根据宾州研究人员的调查表示,蜂群出现CCD前,都曾受到外来压力的影响,一般以营养不良及/或受干旱影响最为常见。至今,这个因素是所有CCD个案所共有的情况。因此,CCD明显地与营养不足的蜂群有关联,而未必会出现于健康、营养充足的蜂群。个别研究者认为CCD与以玉米糖液(High fructose corn syrup)喂饲养蜂有关。糖液用以补足蜂群冬天期间的粮食。欧洲的研究指出CCD可能与制造糖液的基因改造玉米有关。若果糖液是CCD唯一的成因,CCD应只局限于冬季发生。然而,不少CCD个案亦在不同的情况下发生,包括没有使用糖液喂饲养蜂的情况。另外,不少农民都依赖养饲的蜜蜂传播花粉。由于农民种植的果实种类单一,导致养饲的蜜蜂只能以某一两种农作物的花粉作为主要食粮,间接造成蜜蜂营养不良。不少发生CCD的养蜂场都有对养蜂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及杀螨剂,因此难以断定引发CCD的化学物剂;部分以有机方式饲养蜜蜂的人士指出,纵使他们附近的非有机养蜂场发生CCD,他们并无受到CCD的影响。美国陆军“艾奇伍德化学生物中心”和蒙大拿大学、蒙大拿州立大学合作的研究指出,出现CCD症状的蜂巢都感染昆虫虹彩病毒(insect iridescent virus)和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没有CCD症状的蜂巢则没有这两种病原体踪迹;而且,这两种病菌无法单独造成巨大杀伤力,但当两者联手攻击蜂巢时,致命性可达百分之百。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经过采样分析与药物试验后纷纷将疑点指向烟碱类的新型农药如益达胺(imidacloprid)及可尼丁(clothianidin)等,这种类尼古丁农药(Neonicotinoid insectide)对人类很安全,对昆虫也很有效,但会严重影响蜜蜂的记忆,使蜜蜂回不了蜂巢。这类农药施用后经植物的根、叶吸收而分布整株植物,使整株植物都有防虫的效果,当然也会进入花粉,蜜蜂采集花粉回巢喂给幼虫吃,使下一代的工蜂深受其害,其表现的症状完全符合CCD的描述。“反拜耳危害联盟”(Coalition against Bayer Danger)已于2008年采取法律行动,向德国弗来堡检察官提出指控,控诉拜耳作物科学公司(Bayer CropScience)“行销危险的杀虫剂,导致全球蜜蜂大量死亡”。联盟与德国的蜂农一起提出指控,他们认为2008年5月所损失的数千蜂巢,是受到拜耳“可尼丁”(clothianidin)杀虫剂的毒害。拜耳从1991年开始生产“益达胺”(imidacloprid)杀虫剂,这是全世界销售最佳的农药之一,通常在播种前施用在玉米、向日葵和油菜的种籽上。拜耳出口益达胺到120个以上的国家,是拜耳最畅销的杀虫剂。2014年,台大昆虫系教授杨恩诚研究团队证实,益达胺会造成工蜂中毒,无力回巢。只要受到10ppb低剂量污染,幼蜂会丧失学习记忆能力,日后采蜜无法回巢。现时有关CCD的消息及研究,主要来至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Working Group。该组织曾于2007年六月发表有关CCD成因的种种可能因素及理论,但并无为CCD订定一个客观性的定论。2007年七月,美国农业部发表“CCD行动计划”,针对CCD危机订定四个主要应对策略:至今(2007年末)学者仍未有CCD意见及成因的共识。美国昆虫学会将于2007年12月11日美国加州圣地牙哥举办针对CCD的国家研讨会,题为"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in Honey Bees: Insight into Status, Potential Caus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但至今并无任何对CCD研究的突破性的发展。2009年,华盛顿州立大学解开了蜂群消失的秘密:
相关
- 观音洞文化观音洞可以指供奉观音的寺庙(多位于洞窟内),还有以此为名的地名及设施:
- 克里斯·埃文斯克里斯·埃文斯(英语:Chris Evans,1981年6月13日-),原名克里斯多佛·罗伯特·埃文斯(英语:Christopher Robert Evans),是一位美国演员和电影导演。埃文斯在《神奇四侠》(2005年)和续集《
- 42味觉感受器,类型2,成员42,TAS2R42 是一个人类基因组中TAS2R4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苦味味觉感受器的一员。
- 中华民国笔会中华民国笔会(英语:Taipei Chinese Centre, PEN International)为国际笔会的分会之一,其前身为林语堂、胡适、徐志摩、蔡元培等人于1930年发起成立的国际笔会中国分会。1958年在
- β-谷固醇β-谷固醇(英语:β-Sitosterol,24β-乙基胆固醇,简称为谷固醇)是化学结构与胆固醇相似的多种植物固醇中的一种。β-谷固醇是具有特异气味的白色蜡状粉末,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
- 开氏度开尔文(英语:Kelvin)是温度的计量单位。它是国际单位制(SI)的七个基本单位之一,符号为K。以开尔文计量的温度标准称为热力学温标,其零点为绝对零度。在热力学的经典表述中,绝对零度
- 超导性超导体(superconductor),指可以在特定温度以下,呈现电阻为零的导体。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是超导体的两个重要特性。超导体电阻转变为零的温度,称为超导临界温度,据此超导材料可以分
- 纤维结缔组织结缔组织(英语:connective Tissue)为脊椎动物基本组织之一,由细胞和大量细胞外基质组成。广义上的结缔组织包括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和骨组织、血液以及淋巴。一般所指的结缔
- 巴本堡王朝巴本堡王朝(Babenberger)是奥地利的公王朝。顾名思义,该王朝起家于法兰克尼亚(约当今日之德国巴伐利亚州北部)的巴本堡(巴本堡)。在哈布斯堡王朝崛起之前,这个家族的成员在976年—12
- 噶尔丹策零噶尔丹策零,又译噶勒丹策凌(蒙古语:.mw-parser-output .font-mong{font-family:"Menk Hawang Tig","Menk Qagan Tig","Menk Garqag Tig","Menk Har_a Tig","Menk Scnin Ti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