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表现主义

✍ dations ◷ 2025-05-16 06:45:20 #新表现主义
新表现主义(英语:Neo expressionism)是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中期,在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地流行的具象绘画风格总称。它的最大特征,是以粗糙纹路传达强烈情感的具象表现,扭曲的形态和粗犷的笔触,令人联想到德国表现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因此得名。不过,这种风格的名称随着国家和地区而有所不同,英国称为新绘画派(new painting),意大利称为意大利超前卫艺术(transavangurdia),法国称为自由具象派(figuration libre),美国称为坏画(bad painting)或新意象画(new image painting),不过,国际间广泛使用德国的“新表现主义”称之。它在德国还称为新野兽主义(new wilde)。新表现主义的代表艺术家,德国有乔治·巴塞利兹、安森·基弗、约尔克·印门朵夫、潘可;意大利有法兰西斯科·克雷蒙第、恩左·古基、山多拉·齐亚;英国有克里斯多佛·勒布伦等;法国有罗伯特孔巴斯等人;美国有朱莉恩·史纳伯等人。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具有某种共通性,但并非是在风格上有显而易见的统一感。这股潮流会同时在各地兴起,最大的原因在于对低限艺术、观念艺术的反弹。许多年轻艺术家厌恶它们近似支配性的禁欲、自制性格,企图恢复神话性、原始性、历史性、情爱、国家等传统主题。于是,除了强烈倾向诉诸激烈直接的具象表现外、表现媒体都选择绘画和雕刻,而且作品都偏大型化。特别是,这股潮流在德国之所以具有极大影响力,也是因为德国原本就有浓厚的表现主义传统,再加上在纳粹政权下,许多杰出作品被污名化称之为颓废艺术,且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受到长期的文化压抑。

相关

  • 公共工程管理局公共工程管理局(英文:Public Works Administration, PWA),为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1939年)一个联邦机构,其由全国产业复兴法案(National Industrial Recovery Act)授权实施,旨在
  • 达达尼尔海峡坐标:40°13′00″N 26°26′00″E / 40.216667°N 26.433333°E / 40.216667; 26.433333达达尼尔海峡(希腊语:Δαρδανέλλια,转写:Dardanéllia),土耳其称恰纳卡莱海峡(土
  • 行为神经学行为神经学是神经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行为、记忆、与认知的神经学基础,也探讨神经损伤与疾病的影响和治疗方法。与行为神经学相关的领域包括神经病学与神经心理学等。“行
  • 苏氨酸苏氨酸或羟丁氨酸(Threonine)是一种必需的氨基酸,为白色斜方晶系或结晶性粉末,微甜。因结构与苏糖酸相似而得名。主要用于医药、化学试剂、营养强化剂,可以强化乳制品,具有恢复人
  • 诺乙雄龙诺乙雄龙是一种合成代谢类固醇. 在1965年FDA批准药物上市销售商品名Nilevar,在荷尔蒙不足、严重烧伤患者的治疗、严重创伤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方面作为雄激素合法使用。现在
  • << 0 1 2 3 4 5 6 7 8 9 >>7(七)是6与8之间的自然数。
  • 杰克·施泰因贝格尔杰克·施泰因贝格尔(德语:Jack Steinberger,1921年5月25日-),生于德国巴特基辛根,德国裔美国物理学家。1962年他与利昂·莱德曼和梅尔文·施瓦茨一起发现了
  • 第三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语:La Troisième République)是在1870年至1940年统治法国的政权,是首个稳固建立的共和政府。共和国采用议会制民主模式并在1870年9月4日成立,在第二帝国因
  • 军阀中国国民党 国民革命军支持: 德国 捷克斯洛伐克国民党中央派系:中国国民党 国民革命军国民党地方派系:中原大战是指1930年5月至11月,蒋中正(即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
  • 脱氧核糖核酸酶去氧核糖核酸酶(英语:Deoxyribonuclease;缩写:DNase)又称DNA酶,是指能经由水解作用,将DNA骨架上的磷酸双酯键切断的酶。DNA酶是核酸酶(nuclease)中的一种,目前已知的DNA酶有许多不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