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塔

✍ dations ◷ 2025-11-14 00:17:04 #生态塔
能量塔(又称能量金字塔;英文:Ecological Pyramid或Trophic pyramid)是某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所占的生物质能或拥有的生物质能生产力的图形表示,用来表达各级之间生物能量的传递关系。因生物质能及其生产力一般都逐级向上递减而状如塔或金字塔而得名。生态塔的最低一级为生产者,其上依次为初级(食草生物)、次级(捕食食草生物者)和三级消费者(捕食次级消费生物)等,有时会有捕食三级消费者的第四级消费者。生物质能塔主要用来表示静态的生物能量分布,按每平方面积中各营养级的生物质能质量(如克/平方米或卡路里/平方米)来计算。也有按生物个体数量计算的,称为数量塔。一般来说,生物质能在自下而上的传递中会有损耗,某一级的生物质不会全部被上一级所利用。例如食草动物的皮毛和骨头虽然属于生物质能,其能量来自下一级的植物,但不能为其上级的肉食动物所消化利用。生物质能塔有的时候会出现反转现象:自养生物(尤其是水生的藻类和浮游生物)供养比自身生物质能还多的草食生物。这是因为静态的生物质能没有考虑到动态的转换率。自养生物因为其生命周期短,在一定时间内的生物质能总产量其实大于生命周期长的上一级生物。另外,个体大小不同也会令生物数量塔出现反转,例如一个大型宿主可以同时供养很多小型寄生物。生产力塔表现的是动态的生物质能产生速率,或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速率。其单位为克/(平方米×年)或卡路里/(平方米×年)。在健康的生态系统中,生物质能的生产力从低到高营养级也呈逐级减少的趋势。这是因为能量传递存在一定的损耗。每一级的生物不但需要产生足够繁衍自身的能量,而且在经过有损耗传递后还要供养上一级生物并使其稳定繁衍。一般来说,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中间的传递效率只有10%左右,所以生产力塔依100,10,1,0.1,……的比例向上缩小,而且其总级数一般不会超过5级。反转的生产力塔经常意味着生态系统进入不平衡的状态。但如果有本地食物网外的食物来源的话,生产力塔可出现局部反转,而不代表系统本身失衡。生产力塔考虑到了一定时间内的生物质能变化,从而能更有意义的对生物质能水平相近但生命周期不同的各种生物进行比较。在封闭的生态系统中,生产力塔由于能量守恒而不会出现反转现象。另外,太阳能也可以包括在其计算之中。生产力塔的不足之处在于:

相关

  • 上皮细胞上皮组织,简称上皮(英语:Epithelium),包括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三类。被覆上皮是被覆于各结构界面处的上皮组织,由规则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组成。在胚胎的发育
  • 聚合酶链锁反应聚合酶链式反应(英文: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缩写:PCR,又称多聚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可在短时间内
  • 华北陆块华北陆块又名华北克拉通(North China craton),是个史前大陆或克拉通,目前是欧亚板块的一部分。范围包含今日的华北与中国东北部、大部分朝鲜半岛、蒙古南部,面积达170万平方公里
  • 果聚糖果聚糖是果糖分子的聚合物,存在于洋蓟、芦笋、四季豆、韭葱、洋葱、葱、菊薯、小麦等食物中。在动物饲料中,牧草也含有果聚糖,由此可以看出果聚糖可能是马科的饮食必需。果聚糖
  • 环甲韧带环甲韧带(cricothyroid ligament;conus elasticus)由两个部分组成:在紧急情况之环甲膜切开术(英语:Cricothyrotomy)则切断韧带。这种韧带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环状软骨和甲状软骨不要分
  • 乌拉尔语系乌拉尔语系是语言学家按照语言系属分类方法划分的一组语群,包括38种语言,讲该语系语言的人有2500多万人口,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为匈牙利语、芬兰语和爱沙尼
  • 词语搭配在语料库语言学中词语搭配(Collocation)是指按顺序排列的单字或者术语同时出现的次数比偶然的多。在片语学(phraseology)中词语搭配是惯用片语(phraseme)的子类别。一个措辞上的词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英语: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简称:CRAO),是一种严重的眼科急症。一个眼科急诊医生如果对此病误诊、漏诊,将给病人带来无可挽回的视力损失。顾名思
  • 异丙嗪盐酸异丙嗪(英语:Promethazine,又名盐酸普鲁米近(Promethazine Hydrochloride)或非那根(Phenergan))是一种常见的止咳药物,为第一代抗组织胺药,能竞争性阻断组胺H1受体,对抗组胺所
  • 加富尔号航空母舰加富尔号航空母舰(意大利语:Cavour;舷号:CVH550)是意大利21世纪的第一艘新航母。本舰于2001年开工建造、2004年在热那亚下水,2008年服役,造价约17500亿里拉,其中1400亿里拉用于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