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化液
✍ dations ◷ 2025-07-05 12:34:07 #消化液
消化作用是指将食物(大分子)分解成足够小的水溶性分子(小分子),可以溶解在血浆,让身体能够吸收利用的过程。有些生物体会透过小肠吸收小分子,带到血液系统中。消化作用是生物异化作用(分解代谢)的一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借由机械性的作用(机械消化,mechanical digestion)将食物碎裂成小裂片,其次是化学性的作用(化学消化,chemical digestion),经由酶的催化,将大分子水解成小分子单体。而无法消化的残渣则会再排出体外。大多数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由于这些大分子聚合物无法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而且动物需要用单体来合成自身身体所需的聚合物,因此动物需要借由消化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分解成单体。例如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多糖及双糖分解为单糖,脂肪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等。最简单的生命体,例如原生动物,会利用扩散、主动运输或胞吞作用而将食物颗粒直接从周围环境中送入细胞内,再以酵素分解而获取营养物,这样的方式称为胞内消化(英语:Intracellular digestion)。胞内消化不需要机械性裂解食物的过程,也不需要消化道或腔室,因此限制了此类动物的体型及复杂度,只能利用小的食物颗粒来获取营养素。较大型的动物又演化出胞外消化(英语:Extracellular digestion)的构造与机制。在消化道中,利用机械性及化学性的作用,可将大块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被吸收后,参与代谢及合成作用。原始的多细胞动物,例如水螅,其肠道是封闭的囊状物,只有一个开口作为入口及出口,称为消化循环腔(英语:gastrovascular cavity),是一种不完全消化道(incomplete gut)。而自囊蠕虫类动物起,例如蠕虫、蛔虫,开始发育出肛门,具有口、咽、肛门及完整肠道,是完全消化道(complete gut)。完全消化道可使食物往单方向移动,不会与先前摄入的食物或废物混合,并且能循序渐进的处理食物,使食物在不同的步骤中被有效率的消化。细菌利用几种不同的系统来获得外界其他有机体的养份。在通道传输系统中,由几种蛋白质形成细菌细胞膜内部和外部之间的通道。通道传输系统包括三种蛋白质:ATP结合盒转运蛋白家族(英语:ATP-binding cassette family)、膜融合蛋白(英语:membrane fusion protein)(MFP)及外膜蛋白(英语: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此分泌系统可以输送各种不同的分子:从离子、药物、到不同大小的蛋白质(20-900kDa)。所分泌的分子可以从大肠杆菌的肽大肠杆菌素(10 kDa)到萤光假单胞菌的细胞粘附蛋白(900 kDa)。有些细菌(像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等)可以透过分子注射器(molecular syringe)注射养份或毒素到其他单细胞生物的细胞中。最早是在鼠疫杆菌中发现此机制,而且证实可以直接将毒素注射到宿主的细胞质内,而不只是分泌到细胞间质中。有些细菌有接合机制,可以交换DNA及蛋白质。此机制是在农杆菌中发现,利用此一机制引入Ti质粒到宿主的蛋白质中,因而引发冠缨。除了利用上述的多蛋白质复合物外,革兰氏阴性菌还有另一种释放物质的方法:形成外膜囊泡。消化腔(英语:gastrovascular cavity)的作用类似胃,一方面进行消化作用,另一方面也将营养分布到身体的各部分。细胞外消化就是发生在中央消化腔外,其内里是消化内皮层(gastrodermis),是上皮组织的内层,消化腔对外只有一个开口,具有摄取食物及排泄的功能,消化后的残余物及未消化物质从这个出口排到体外,这可以称为是不完全的肠道(英语:gut (anatomy))。像捕蝇草之类可以用光合作用来产生食物的植物。其捕捉猎物并且消化的原因不像一般动物为了采集能量及碳元素,而是为了摄取必要的营养素(特别是氮和磷),这些营养素在其酸性沼泽栖息地是很不容易取得的。吞噬体是因为吞噬作用吸收的物质,其周围形成的液泡。吞噬体是因为物质附近的细胞膜融合后所产生的。吞噬体也是细胞区室,致病微生物会在吞噬体内被杀死及消化。吞噬体在其成长过程会和溶酶体融合,最后形成吞噬溶酶体(英语:phagolysosome)。人类体内的溶组织内阿米巴会吞噬红血球。对大部分的脊椎动物而言,消化是在消化系统中多步骤的作用,从摄取食物(多半是其他的动植物)开始。消化作用也会包括一些物理程序及化学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让消化作用正常作用的关键是消化系统中肌肉的动作,包括吞咽和蠕动(英语:peristalsis)运动。消化作用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能量。因此在从吸收的物质中取得能量之前,需要先消耗一些能量。消化作用需要能量的差异对于动物的生活方式、行为,甚至其外形都有很大的影响。像人类都和其他的人科动物有很大的不同(例如缺乏体毛、较小的颌骨和肌肉组织、齿列不同、肠子长度不同,是否会烹煮食物等)。消化作用主要是发生在小肠中,大肠主要的作用是利用肠道菌种让无法消化的物质发酵,并且在排泄之前吸收残余物质中的水分。哺乳类的消化准备工作是从头相(英语:cephalic phase)开始,口腔会分泌唾液,胃部也会分泌消化酶。食物入口后,哺乳类会咀嚼(英语:Mastication)食物,并且食物和唾液混合,此时开始了物理性及化学性的分解,之后食物进入胃部,继续其他的酵素作用。胃部也会继续进行物理性及化学性的分解,靠的是胃部的搅拌食物,以及让食物与胃酸和酵素混合。养份吸收是在胃部(胃酸)以及肠道(肠液、胰液、胆汁),最后残余物质会透过排便离开消化道(排遗作用)。蛋白质是在胃部及十二指肠进行消化,有三种主要的酵素:由胃部分泌的胃蛋白酶,以及胰脏分泌的胰蛋白酶及胰凝乳蛋白酶,可以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肽,之后再由外肽酶及多肽酶(英语:dipeptidases)分成氨基酸。不过胃和胰脏多半不会直接分泌消化酵素,而是分泌无活性的前体酶原。例如胰蛋白酶是以胰蛋白酶原(英语:trypsinogen)的形式,由胰腺所分泌,再经由十二指肠的肠激酶(英语:enterokinase)活化成为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分解为较小的多肽。有些脂质是从进入口腔起就开始消化,舌脂肪酶(英语:lingual lipase)会将一些短链的脂质转换为甘油二酯。不过大部分的脂质是在小肠消化的。小肠中脂肪的出现会产生激素,会让胰腺释放胰脂肪酶,让肝脏释放胆汁酸,有助于脂肪的乳化,可以以脂肪酸的形式吸收。一莫耳脂肪(三酸甘油酯)在完全消化后会变成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二酯以及一些未分解三酸甘油酯的混合物,但其中不会有游离的甘油分子。人类可以消化的膳食淀粉是由葡萄糖单位组成的长链,称为直链淀粉],属于多糖。在消化时,唾液中和胰脏分泌的淀粉酶会破坏葡萄糖分子之间的链接,因此葡萄糖的长链会变短,产物会是结构较简单,可以被小肠吸收的葡萄糖及麦芽糖(二个葡萄糖组成的双糖)。乳糖酶可以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及半乳糖。小肠可以吸收葡萄糖及半乳糖。大约有65%的成年人分泌的乳糖酶不足,因此无法消化未发酵的乳制品,这称为乳糖不耐症。乳糖不耐症随着族群而不同,东亚血统人群超过90%有乳糖不耐症,而北欧后裔只有约5%有乳糖不耐症。蔗糖酶是分解蔗糖的酶,消化后会得到果糖及葡萄糖,可以由小肠持续的吸收。DNA和RNA会由胰腺分泌的去氧核糖核酸酶(DNase)及核糖核酸酶(RNase)等核酸酶分解为核苷酸。有些营养素是复杂结构的分子(例如维生素B12),若分解其分子就会破坏营养素的功能。为了可以以非破坏性的方式消化维生素B12,唾液中的haptocorrin(英语:haptocorrin)会和维生素B12形成强力的键结,当维生素B12进入胃部,haptocorrin可以保护B12不会被胃酸分解。维生素B12-haptocorrin复合物会从胃部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胰腺蛋白酶会将haptocorrin和维生素B12分离,而维生素B12会和内在因子(IF)结合。维生素B12-内在因子复合物会再行进到小肠回肠段,而cubilin(英语:cubilin)接受器会进行同化作用,使维生素B12-内在因子复合物进入血液系统。
相关
- 免疫抑制免疫抑制(英语:immunosuppression)是指对于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免疫抑制可由天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天然免疫抑制包括天然免疫耐受,机体可能会对自身组织成分不产生免疫应答。人
- 肝功能测试肝功能测试是为了解病患肝脏的状态,设计而成的临床生化学实验室血液检测方法的总称。相关测试参数包括:PT/IN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aPTT、白蛋白、胆红素(直接和间接)、
- 抗原抗原(antigen,缩写Ag)为任何可诱发免疫反应的物质,不只是从病原体那里取得,一般来说体内发现分子够大的有机物就有可能作为一个适合的抗原,这样也就会导致例如过敏等问题。外来分
- 草药学草药医学(英语:Herbal medicine,Herbalism),研究与使用植物于医疗用途的学问。它的范围除了植物之外,通常也可扩展到真菌、昆虫、甲壳类、动物及矿物。对所有由自然产生的药物进行
- 种系发生现代生物分类群体从它们的 共同祖先遗传分化的图示。进化论介绍(英语:Introduction to evolution) 演化的证据 共同起源 共同起源的证据群体遗传学 · 遗传多样性 突变 · 自
- 放线菌纲放线菌(Actinobacteria)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可栖息于水中或陆地上,虽然一开始被认定为土壤菌,但淡水中的种类可能比陆地上的更丰富,它们具有分支的纤维和孢子,依靠孢子繁殖,表面上
- 兼性厌氧兼性厌氧菌是一类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能够进行无氧呼吸或发酵的微生物。在氧气充足时,它们会通过有氧呼吸来产生ATP(三磷酸腺苷),但当氧气缺乏时,它们的呼吸方式就会变为无氧呼
- 生命现象生命泛指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并且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简单来说,也就是具有生命机制的物体。生命个体一定会经历出生、成长、衰老
- 呼肠孤病毒正呼肠孤病毒属 Orthoreovirus 环状病毒属 Orbivirus 轮状病毒 Rotavirus 科罗拉多壁虱热病毒 Coltivirus 水产呼肠孤病毒 Aquareovirus 质型多角体病毒 Cypovirus 斐济病毒
- T4噬菌体T4噬菌体是噬菌体的一个品系,属于T-系噬菌体,为烈性噬菌体。具有典型的蝌蚪状外形:六角形的头部和可收缩的长的尾部。头部的蛋白质外壳内含有折叠的DNA分子;尾部的蛋白质外壳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