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氯化砷

✍ dations ◷ 2025-05-10 21:04:23 #氯化物,卤化砷,1970年代发现的物质

五氯化砷是一种砷元素和氯元素形成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AsCl5。直到上世纪70年代,人们还在争论这种物质是否存在。这种化合物最早于1976年制得,当时用紫外线在−105°C的低温下照射三氯化砷(AsCl3)和液氯的混合物制得了五氯化砷:

该反应的机理是,氯分子在紫外线照射下均裂成活性氯原子,它与三氯化砷分子结合成五氯化砷。在低温下,五氯化砷没有足够的能量使自身再次分解成三氯化砷和氯。

从1834年第一次试图合成到1976年最终合成,经历了140多年,而同主族的五氯化磷、五氯化锑早已合成。五氯化砷可溶于二硫化碳、乙醚,它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在−50°C以上就会分解。固态五氯化砷的结构直到2001年才最终确定,AsCl5的空间构型与五氯化磷(PCl5)类似,拉曼光谱数据证实它们都是三角双锥形,其中水平方向的键长比轴向的短(As-Cleq = 210.6pm,211.9 pm; As-Clax= 220.7pm)。
同主族其他元素形成的五氯化物——五氯化磷和五氯化锑都比五氯化砷稳定得多,而实验测得它的键能又没有明显下降,因此它的不稳定性较反常。这种现象可被归结于d区收缩(类似的f区收缩又称镧系收缩)。第一过渡系元素新增加的d电子不能有效屏蔽核电荷,致使有效核电荷上升,4s乃至4p、4d电子能量升高不易参与成键(这种现象在第6周期元素中更明显,被称为惰性电子对效应)。类似的现象还有硒酸和高溴酸的强氧化性,尽管上面给出一些解释,但目前仍不能完整地给出解释。

AsBr3 · AsCl3 · AsCl5 · AsF3 · AsF5 · AsH3 · AsI3 · As2O3 · As2O5 · As2S3 · As2S5 · As2Se3 · As4S4

相关

  • 伤口愈合伤口愈合或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是创伤后人体皮肤和表皮组织再生的自然过程。正常来说,皮肤的表皮(最外层)和真皮(内部或深层)存在于一个平衡的状态,以形成一个保护伤口的屏障。
  • 点(英语:point,pt),也音译磅因、磅,是印刷所使用的长度单位,用于表示字型的大小,也用于余白(字距、行距)等其他版面构成要素的长度。1 点的长度曾经有过各种定义,当代最通行的是广泛应
  • 那不勒斯语那不勒斯语(那不勒斯文:Napulitano,意大利语:Napoletano)是通行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坎帕尼亚一带的语言,属印欧语系意大利语族罗曼语族。在ISO 639-1,它未有语言代号;ISO 639-2和IS
  • 生物集群灭绝生物集群灭绝是指在一个相对短暂的地质时段中,在一个以上并且较大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生物数量和种类急剧下降的事件。这个概念主要是指宏观生物,因为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很难推
  • 眼屈光不正眼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系指因眼球形状而让光无法成功聚焦在视网膜上的问题。常见的典型眼屈光不正有近视、远视、散光和老花眼等。近视是因为看远方物体会模糊不清楚,远
  • 北欧国家北半球(深灰)  —北欧五国是位于北欧的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及其附属领土如属于丹麦的法罗群岛、格陵兰,属于芬兰的奥兰群岛和属于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的统称。而由于
  • 白洞在广义相对论中,白洞(英语:White hole)是一种理论推测出来的时空区域,物质与光线无法进入这个区域中,但是可以从这个区域中向外出现。白洞的性质与黑洞相反,光与物质可以进入黑洞中
  • 赵之谦赵之谦(1829年-1884年),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㧑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浙江绍兴人,中国清代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都从他处受惠良多
  • 偏利共栖偏利共生(英语:Commensalism,又称为偏利共栖现象)是两种生物间共生关系的一种。是指在生物界中,某两物种间的生态关系,其中一种的生物会因这个关系而获得生存上的利益,但是,另一方的
  • 锈斑蟳锈斑蟳(学名:Charybdis feriatus),又名花蟹、火烧公、十字蟹、花蠘仔、花市仔,为梭子蟹科蟳属的动物。生活环境为海水,多栖息于近岸浅海底或珊瑚礁盘的浅水中。分布于日本、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