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织物
✍ dations ◷ 2025-08-08 11:33:06 #织物
织物(英语:fabric),俗称布,是由纱线等带有纤维的材料制成的一种织品。可以由棉纱纺成棉布,也可以由人造纤维制成,或者以混合棉纱与人造纤维制成混纺布。布是很多日用品和工业产品的原料,比如衣服、鞋、帽、产品包装、降落伞等等。在古代的中国及许多欧亚国家都有使用不同的植物或毛皮等原料制作成布料或衣物的文化。相传黄帝(约公元前2700年)正妃西陵氏嫘祖,教导人民如何养蚕嫘丝、织造丝绸来制作衣裳,也是中国古代服饰、上古文明科学、教育以及发明家的伟大始祖。考古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考古遗址发现了骨针,新石器时代发明了纺轮,使得治丝更为迅捷。之后,分别在西周(约公元前2200)出现了原始的纺织机,汉朝发明了缇花机,以及西汉时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妻子辛追、其子利狶,或兄弟三座墓葬马王堆汉墓中马王堆帛书、马王堆一号汉墓,其出土文物现已全部移入湖南省博物馆。中国历代皆以布匹,作为朝贡与税收来源之一,宋朝时期,更是扩大改良各种棉纱加工设备和棉纱织布机,大幅地提升了棉花加工技术。尤其是松江府乌泥泾(今上海华泾镇),为棉圣黄道婆。她是宋末元初人,终其一生不断研习和改革纺织技术,卓然成为宋末元初时的中国棉纺工业的先驱;把纺织技术广泛传播,成就了松江府纺织业的繁荣。与松江乡亲们所创制的棉纺工序,从元朝结束之后,仍在中国流传已过了数百年。这几百年来,黄道婆不仅影响元代中国的纺织业,她的技术还传往整个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的同行。明末清初之际,著名的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有感“士子埋首四书五经,饱食终日,却不知粮米如何而来;身着丝衣,却不解蚕丝如何饲育织造”,故不再应试。改以编撰《天工开物》,其著作与之等身,流传来的分别为:《野义、谈天、论气、思怜诗》,亦将纺织术编入《天工开物》一书。
相关
- PreЄ前寒武纪(英语:Precambrian)是地质年代中,对于显生宙之前数个宙(eon)的非正式涵盖统称,原本正式的名称是隐生宙或隐生元(Cryptozoic eon),但后来拆分成冥古宙、太古宙与元古宙三个时代
- 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英语:Agricultural economics),简称农经学,是一门关注农业生产及粮食分配的应用经济学。农经学关注土地利用(英语:land use),着重于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产量(英语:crop yield
- 裸盖菇素赛洛西宾(Psilocybin (/ˌsɪləˈsaɪbɪn/ SIL-ə-SY-bin)是由超过两百种蘑菇(合称迷幻蘑菇,其中主要是是Psilocybe属的成员,如P. azurescens , P. semilanceata和P. cyanescens
- 罗马罗马(意大利语: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罗马文明的发祥地,因建城历史悠久并保存大量古迹而被昵称为“永恒之城”。其位于
- 维根斯坦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德语: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又译维特根施泰因、维特根斯坦;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是一名奥地利哲学家。他生于奥地利,后入
- 乔治·乌伦贝克乔治·尤金·乌伦贝克(荷兰语:George Eugene Uhlenbeck,1900年12月6日-1988年10月31日),荷兰出生的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在1925年9月中旬,他和塞缪尔·古德斯米特合作,发现了电子的自
- 詹姆斯·约瑟夫·西尔维斯特詹姆斯·约瑟夫·西尔维斯特(英语:James Joseph Sylvester,1814年9月3日-1897年3月15日),英国数学家和律师。西尔维斯特从1833年开始在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就读,但由于他是犹太人他
- 北欧五国北半球(深灰) —北欧五国是位于北欧的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及其附属领土如属于丹麦的法罗群岛、格陵兰,属于芬兰的奥兰群岛和属于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的统称。而由于
- Rosenmund还原反应Rosenmund还原反应(罗森孟还原法;罗斯曼得还原法)酰氯在部分失活的钯催化剂(Pd/BaSO4)作用下用氢气进行还原,得到相应的醛。反应由德国化学家 Karl Wilhelm Rosenmund (1884-1965)
- 油滴实验油滴实验(Oil-drop experiment),是罗伯特·密立根与哈维·福莱柴尔(Harvey Fletcher)在1909年所进行的一项物理学实验,实验地点位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瑞尔森物理实验室(Ryerson P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