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

✍ dations ◷ 2025-09-02 09:36:51 #织物
织物(英语:fabric),俗称布,是由纱线等带有纤维的材料制成的一种织品。可以由棉纱纺成棉布,也可以由人造纤维制成,或者以混合棉纱与人造纤维制成混纺布。布是很多日用品和工业产品的原料,比如衣服、鞋、帽、产品包装、降落伞等等。在古代的中国及许多欧亚国家都有使用不同的植物或毛皮等原料制作成布料或衣物的文化。相传黄帝(约公元前2700年)正妃西陵氏嫘祖,教导人民如何养蚕嫘丝、织造丝绸来制作衣裳,也是中国古代服饰、上古文明科学、教育以及发明家的伟大始祖。考古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考古遗址发现了骨针,新石器时代发明了纺轮,使得治丝更为迅捷。之后,分别在西周(约公元前2200)出现了原始的纺织机,汉朝发明了缇花机,以及西汉时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妻子辛追、其子利狶,或兄弟三座墓葬马王堆汉墓中马王堆帛书、马王堆一号汉墓,其出土文物现已全部移入湖南省博物馆。中国历代皆以布匹,作为朝贡与税收来源之一,宋朝时期,更是扩大改良各种棉纱加工设备和棉纱织布机,大幅地提升了棉花加工技术。尤其是松江府乌泥泾(今上海华泾镇),为棉圣黄道婆。她是宋末元初人,终其一生不断研习和改革纺织技术,卓然成为宋末元初时的中国棉纺工业的先驱;把纺织技术广泛传播,成就了松江府纺织业的繁荣。与松江乡亲们所创制的棉纺工序,从元朝结束之后,仍在中国流传已过了数百年。这几百年来,黄道婆不仅影响元代中国的纺织业,她的技术还传往整个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的同行。明末清初之际,著名的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有感“士子埋首四书五经,饱食终日,却不知粮米如何而来;身着丝衣,却不解蚕丝如何饲育织造”,故不再应试。改以编撰《天工开物》,其著作与之等身,流传来的分别为:《野义、谈天、论气、思怜诗》,亦将纺织术编入《天工开物》一书。

相关

  • 恩前列素恩前列素是一种合成的类地诺前列酮前列腺素,它可以用来作胃部HCl分泌的强效抑制剂。 因而常被用来作抗酸或溃疡药。它的药理作用基本与米索前列醇相同。医学导航:遗传代谢缺陷
  • 信息可视化信息可视化(英语: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infovis)是对抽象数据进行(交互式的)可视化表示以增强人类感知的研究。抽象数据包括数值和非数值数据,如文本和地理信息。然而,信息可视
  • 水蒸气水蒸气(也称氛气、蒸汽),是水(H2O)的气体形式。当水达到沸点时,水就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空气中是无色的。在海平面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或212°F或373.15K。当水在沸点
  • 斑痣性错构瘤病斑痣性错构瘤病(Phakomatoses)又称为神经皮肤综合征(neurocutaneous syndromes)是一类涉及到皮肤和眼睛的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遗传病。发生斑痣性错构瘤病的组织在胚胎时期都起源
  •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Neuromodulation)是一种神经传导过程。在此过程中,一个特定神经元使用一个或多个神经传导物质来控制一系列神经元。被一小群神经元覆盖住的神经调解质会在神经系统
  •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英语:Mary Wollstonecraft,1759年4月27日-1797年9月10日),18世纪的英国作家、哲学家和女权主义者。她在短暂的写作生涯中,完成了多篇小说和论文、一本旅行书
  • 台湾澎湖地方法院坐标:23°34′08″N 119°35′02″E / 23.568767°N 119.583766°E / 23.568767; 119.583766台湾澎湖地方法院,是中华民国的三级法院之一,位于台湾澎湖县,属于普通法院,通常又被
  • 东北季风东北季风是因为强大的冷高压在北半球的秋冬季节盘据蒙古,顺着高压梯度的空气流动以及科氏力的影响(加强了行星风系的作用)。在中国东岸,北纬30度以南地区,东北风盛行称为东北季风
  • 正丁基锂正丁基锂(英文简称BuLi),常简称为丁基锂,是最重要的有机锂化合物。其被广泛使用于弹性聚合物如聚丁二烯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树脂(SBS)的聚合起始剂。也常在工业上与实验室中,用
  • 右心室肥大右心室肥大是一种心脏症状。当肺动脉狭窄、心室中膈缺损或主动脉跨于心室中膈上方时,右心室拼命想将血液送往肺动脉,经年累月,心肌变得肥厚,即形成右心室肥大。右心室肥大最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