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达费林桥,位于高加索地区阿拉斯河上的两座建于中世纪的联拱桥。胡达费林桥分为相互独立的两座,均处于胡达费林大坝(英语:Khoda Afarin Dam)下游不远处,两桥相距约800米,下游的东桥仍可以使用,而上游的西桥已经毁坏。两桥均呈东北-西南方向,所在河段为伊朗与阿塞拜疆两国的国界,北侧属于阿塞拜疆杰布拉伊尔区,距离最近的村庄为胡达费林村;南侧为伊朗东阿塞拜疆省的胡达费林县,距离最近的村庄为萨里贾卢村(英语:Sarijalu, East Azerbaijan)。
东桥共有15个拱洞,长约200米,宽4.5米,距河面的最大高度为10米,由鹅卵石和烧制方砖建成,而且使用了大量的花岗岩。东桥最大的桥洞的跨度为8.70米,最小的也有5.80米。
西桥原有11个拱洞,长约130米,宽6米,距河面的最大高度为12米,现仅存中间的三个半圆形的拱洞,故又称为“断桥”("synyg kyorpju"),该桥由石灰岩质的石砖砌成。
14世纪波斯历史学家哈马达拉·穆斯陶菲·加兹维尼认为胡达费林桥始建于伊斯兰历15年(公元637年),由先知穆罕默德的朋友伯克尔·本·阿卜杜拉建造。:137此后曾经历了多次的维修和重建。俄罗斯东方学者弗拉基米尔·米诺尔斯基(英语:Vladimir Minorsky)则认为,胡达费林桥建于11世纪初沙达德王朝(英语:Shaddadids)埃米尔法德勒·本·穆罕默德(英语:Fadl ibn Muhammad)在位期间。
但现代科学家认为,实际的建造时间还要晚一些,东桥建造于12世纪的伊尔代尼兹王朝时期,西桥重建于13世纪的伊尔汗国时期:137。胡达费林桥曾多次毁于洪水破坏,东桥最近的一次大修是在18世纪。对于为何在东桥运作时重建西桥,可能是与伊尔汗国为应对与金帐汗国的战事,而调遣大量军队通过胡达费林前往北方有关。
20世纪初,为阻断南北阿塞拜疆之间的联系,苏联和伊朗共同决定毁掉了西桥的大部分,仅余中间3个桥洞。:136从此,西桥在当地有了第二个名字——“断桥”(Sınıq körpü)。
胡达费林桥处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曾是当地的交通要冲,不仅往来商旅,很多军队调动和民族迁徙也都途径这里。
阿塞拜疆邮票上的西桥
阿塞拜疆邮票上的西桥
阿尔察赫10德拉姆纸币上的西桥
阿塞拜疆邮票上的东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