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丘牛肝菌

✍ dations ◷ 2025-09-15 18:03:49 #食用菌,北美洲真菌,牛肝菌属

土丘牛肝菌(学名:Boletus barrowsii),俗称白牛肝菌王(false champignon),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美国西南部的牛肝菌属食用菌。这种菌多年来都被误认为是美味牛肝菌的变种。

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土丘牛肝菌是美味牛肝菌的变种,因此并没有将之分类或命名。于1971年8月21日,在新墨西哥州研究真菌的业余真菌学家查尔斯·“查克”·巴罗斯(Charles "Chuck" Barrows)在雅各布湖(英语:Jacob Lake, Arizona)附近采集了这种菌的标本,以供研究用。于1976年,美国真菌学家哈利·德尔伯特·梯也尔(英语:Harry D. Thiers)和亚历山大·汉切特·史密斯(英语:Alexander H. Smith)正式将这种菌自美味牛肝菌分离,并将之改为现名,使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品种。

这种菌有时候被人们误以为是有毒的魔牛肝菌(英语:Boletus satanas),这是因为二者的菌著外形与颜色均非常相似。可是,魔牛肝菌的菌肉在被切割或撞伤后会变成蓝色的,而这种菌的菌肉无论如何都是白色的,因此透过切割菌肉便能分辨二者。

土丘牛肝菌的菌盖直径长6–25厘米(2-10英寸),呈凹凸状,表面平滑或略有绒毛,颜色为灰白色、白色或浅黄色。其菌肉为白色,即使被切割或撞伤后均不会改变颜色。其气孔起初是淡白色的,后来会渐渐变成黄色。孢子印是橄榄色或棕色的,而担孢子纺锤状至椭圆状的,其尺寸为13–15 x 4–5微米。其菌柄较为粗壮,呈白色,有棕色的网纹,高6–20厘米(2½-8寸),​​直径为2–6厘米(1-2寸)。和美味牛肝菌相同,人们不时会发现蛆正在吃这种菌。

土丘牛肝菌是以外生菌根的方式生长,并且能在美国西部的内陆西黄松和近岸禾叶栎(英语:coast live oak)上找到。子实体会在降雨后出现,并且会在初秋雨天中大量出现。这种菌经常在温暖的地方出现,尤以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为最。它们有时候亦会在科罗拉多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出现。东至圣马科斯山麓,西至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县,均有这种菌出现的纪录。

土丘牛肝菌是一种食用菌,并且在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和科罗拉多州是一种普遍的食材。在这种菌被视为一种独立品种前,它亦经常被用作食材,因为这种菌在当时从属的品种美味牛肝菌也是一种美味的食用菌。

相关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又称酵素免疫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简称酶联法)利用抗原抗体之间专一性键结之特性,对检体进行检测;由于结合于固体承载物(一般为塑
  • 核酸内切酶核酸内切酶(英语:endonuclease)在核酸水解酶中,为可水解分子链内部磷酸二酯键生成寡核苷酸的酶,与核酸外切酶相对应。从对底物的特异性来看,可分为DNaseⅠ、DNaseⅡ等分解DNA的酶;R
  • GO8澳大利亚八校联盟(英语:Group of Eight,缩写Go8),又称澳大利亚八大名校,是澳大利亚历史悠久、享誉国际的八所顶尖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被普遍公认为是澳大利亚版的常春藤联盟,在南半球
  • 错义突变突变(英语:Mutation,即基因突变)在生物学上的含义,是指细胞中的遗传基因(通常指存在于细胞核中的去氧核糖核酸)发生的改变。它包括单个碱基改变所引起的点突变,或多个碱基的缺失、重
  • 李施爱之乱李施爱之乱,是1467年(朝鲜世祖12年)5月咸镜道地方发生的叛乱,也是朝鲜王朝前期最大的民乱,民众被广泛巻入、宫中重臣亦被牵连、是世祖晩年最大的政治危机。事件的直接发端,是世代
  • 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改革前俄语:Война́ и миръ,改革后俄语:Война и мир,转写:Voyná i mir,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
  • 印度尼西亚行政区划政治主题印度尼西亚的一级行政区是省(印尼语:Provinsi),省由市和县组成。省、县和市有自己的地方政府和议会机构。自1999年颁布了关于地方政府的1999年第22号法开始(该法令由2004
  • 次溴酸次溴酸是一个不稳定的弱酸,化学式为HBrO,其中溴的氧化态为+1。次溴酸只存在于溶液中,性质与次氯酸类似,用作氧化剂、除臭剂、消毒剂、漂白剂和抗菌剂。温血脊椎动物体内含有次溴
  • 剑桥大学克莱尔学堂剑桥大学克莱尔学堂(英语:Clare Hall, Cambridge) 是剑桥大学的一个学院。克莱尔学堂是剑桥大学两所仅招收研究生的学院中的一所,另一所是达尔文学院。
  • 14K14K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