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丝绒与妮可:声音的交响

✍ dations ◷ 2025-07-07 19:17:12 #1966年电影,安迪·沃霍尔,1960年代美国黑白电影,地下丝绒,音乐会电影

《地下丝绒与妮可:声音的交响》(英语:)是安迪·沃霍尔执导的1966年美国电影,记录了地下丝绒乐团与Nico的排演。

电影在1966年1月于“工厂(英语:The Factory)”拍摄。电影记录了地下丝绒乐团与Nico的排演,一段久长、随兴的即席演奏:卢·里德和斯特林·莫里森弹奏电吉他、莫林·塔克击打具一筒鼓、叠音钹、小鼓和大鼓的爵士鼓、约翰·凯尔拉奏电子中提琴、Nico则以沙槌和铃鼓互相敲打;中途凯尔会弹奏电贝斯,以及让Nico以螺丝起子的柄在其弦线上滑动,自己则以钢琴的木框作声音反馈;Nico的儿子,当时仍为小孩的克利斯汀・艾伦・布洛涅(法语:Christian Aaron Boulogne)在成员间游走,或坐在中间挥动沙槌。在电影的最后,排演被一名出现在镜头中调较放大器的警察中断,随后镜头移到沃霍尔及处理噪音投诉的警察间的对话,并拍摄到排演的人员以及杰拉德·马兰加(英语:Gerard Malanga)、比利·纳米(英语:Billy Name)等人走动。

电影中排演的拍摄充满了快速的变焦及镜头移动,灯光亦不时忽明忽暗。

电影中除了Nico及地下丝绒的卢·里德、约翰·凯尔、莫林·塔克、斯特林·莫里森,也出现了杰拉德·马兰加、比利·纳米、斯蒂芬·沙尔(英语:Stephen Shore)、玛丽·沃伦诺夫(英语:Mary Woronov)、克利斯汀・艾伦・布洛涅、沃霍尔本人及纽约警察。

参与拍摄的保罗·莫里西(英语:Paul Morrissey)指电影并非实验性,其目的是于地下丝绒的现场演奏中,在成员准备及调音时放映。

电影曾在1990年6月15日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的展览放映,在1991年6月29日法国电视三台亦播放亦其中6分20秒的片段。2004年Raro Video发行了电影的DVD。

作家维克多·博克里斯(英语:Victor Bockris)评论道:“1966年1月至4月是沃霍尔与地下丝绒一起的黄金时代……沃霍尔拍摄了妙趣横生的《声音的交响》……至今仍为地下丝绒最佳的影像纪录。”


相关

  • 周远周远(1938年7月16日-),江苏金坛人,中国低温工程、制冷技术专家。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 2013年英国大奖赛2013年英国大奖赛(英语:2013 British Grand Prix),官方名称2013年一级方程式桑坦德英国大奖赛(2013 Formula 1 Santander British Grand Prix)是一项于2013年6月28日至30日在英国
  • 范文山范文山(越南语:Phạm Văn Sơn;1915年8月15日-1978年12月6日),越南历史学家。曾在越南共和国陆军中服役。1915年8月15日,范文山在河东省(今属河内市)出生。1956年至1972年期间,范文山
  • 瓦尔特·康尼翰罗尼·瓦尔特·"瓦特"·康尼翰(Ronnie Walter "Walt" Cunningham,1932年3月16日-)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执行过阿波罗7号任务。
  • 吴世宝吴世宝(约1895-1942年2月4日),字云甫,原名四宝,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上海青帮头目、著名黑社会人物,也是汪精卫政府76号特工总部特务。吴四宝原籍江苏省南通,未接受过教育。父亲在上海
  • 四维电流密度四维电流密度 J {\displaystyle J} 是在相对论中,对应电磁学的电流密度以及电荷密度的四维矢量。定义为: j
  • 上托伊马区坐标:61°15′N 46°39′E / 61.250°N 46.650°E / 61.250; 46.650上托伊马区(俄语:Верхнетоемский район),是俄罗斯的一个区,位于该国西北部,由阿尔汉格尔斯
  • 茴香脑茴香脑,一种有机化合物。茴香脑常用作调味品。茴香脑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希腊的乌佐酒遇水变浊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 维克多·拉卢维克多·拉卢(法语:Victor Laloux,1850年11月15日-1937年7月3日),法国建筑师。自1869年,他师从路易-儒勒·安德雷(Louis-Jules André)在巴黎艺术美术学院学习。1870年因普法战争被迫
  • 达科塔·约翰逊达科塔·玛亦·约翰逊(英语:Dakota Mayi Johnson,1989年10月4日-)是一位美国女模特儿以及演员,其父母分别为演员唐·约翰逊以及梅拉尼·格里菲思。她的萤幕首演是跟她的母亲在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