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绍揆(1917年8月19日-2011年10月14日),生于广西桂平,卒于江苏南京。数理逻辑学家,中国数理逻辑教育和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
莫绍揆,字非斯,1917年8月13日生于广西省桂平县油麻乡大中村,三岁丧慈母。1930年入广州广雅中学,1935年考入中央大学数学系。193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理学院数学系,随后在中央大学留校任助教两年,1941年转中山大学做数学系讲师,1944年两广沦陷时曾到玉林中学任英语讲师,1945年抗战胜利回中央大学做讲师。 1947年考取公费赴瑞士洛桑大学,第二年转入瑞士国立高等工业学校,后法国巴黎大学留学深造,研究数理逻辑,师从数理逻辑大师保罗·伯奈斯(英语:Paul Bernays)(Paul Bernays),后者是二十世纪数学领袖大卫·希尔伯特学生、助理和亲密合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回国,到南京大学任教,先后担任数学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58年在孙钟秀等协助下于创建中国第一个数理逻辑专业,任数理逻辑教研室主任。
作为中国数理逻辑教育和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他在1965年出版的《数理逻辑导论》、1980年《数理逻辑初步》和1982年《数理逻辑教程》是中国最早的数理逻辑教材,既是他的讲义,也是自学青年的读本,既影响了从事数理逻辑的研究工作,也对计算机专业从事计算模型、计算理论和程序设计语言理论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
业余,莫绍揆爱好桥牌和围棋,曾参加校系比赛。
莫绍揆,2011年10月14日1时40分逝世,享年94岁。遗体告别仪式于10月20日上午在南京石子岗殡仪馆举行。
莫绍揆在1965年出版的《数理逻辑导论》、1980年《数理逻辑初步》和1982年《数理逻辑教程》是中国最早的数理逻辑教材。1979年,中国逻辑学会成立,莫绍揆负责数理逻辑分支学科,并担任常务理事;常务理事还有金岳霖并任会长。莫绍揆在1954年指出多值逻辑也不能无条件地使用概括原理,在1955年改进了大卫·希尔伯特和保罗·伯奈斯(英语:Paul Bernays) (Paul Bernays)的命题演算公理系统。
莫绍揆在1987年出版了《递归函数论》,1987年与王元合著《可计算性理论》,还著有《算法论》,这几本书偏向理论计算机科学,即计算模型和计算理论。曾与胡世华在递归论问题上有所交流和讨论。
美国宾州斯特劳兹堡州立大学(East stroudsbur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数学系教授史念东感恩莫绍揆师恩,在南京大学设立以莫绍揆命名的奖学金,每年捐资1000美元,奖励南京大学数学系博士研究生1-2名,每人奖励500美元,数理逻辑专业品学兼优的优先,2014年一位博士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