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窝蜂

✍ dations ◷ 2025-10-21 15:25:00 #中国古代武器,明朝发明的火器

一窝蜂,为于中国明朝发明的火器,分为两种,一种能够齐射火箭,另外一种发射霰弹。最早纪录是建文帝时代。

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和李景隆大战于白沟河,当时明军使用叫一窠蜂的火器。作于明朝永乐十年(1403年)中国古代火器大全《火龙神器阵法》又名《最胜神机》记载集束火箭火蜂窝和一次可以发射九支箭矢九矢钻心神毒火雷炮,四十九矢飞廉箭则可以同时发射49支箭簇,矢傅毒药,见血封喉,立时而毙,大大增加了杀伤力,据载,在发射时“势若飞龙”威力很大,在朱元璋夺取政权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许多内容被后世兵书所选录,如《武备志》、《火龙经二集》等兵书就选录了《火攻风侯》、《火攻地利》、《火攻器制》、《火攻兵戒》,以及火药配方等内容。

《武备志》载一窝蜂是将三十二枚神机箭放在木桶里发射,顺风射程达百步,能使敌人中毒。此外,此书还纪录有发射百支的百虎齐奔箭、射发三百二十支联装的火箭车“神火万全铁围营式”等等。这些火箭都是装在一个筒形容器内,把各支火箭的药线连在一根总线上。作战时常并架数十桶至百桶,“总线壹燃,众矢齐发,势若雷霆之击,莫敢当其锋者。”

《武备志·铅弹一窝蜂》载是形状如鸟铳铁干,身用铁铸,口径小身管短,能装百枚小铅弹丸,称为铅弹一窝蜂。

相关

  • miRNA小分子核糖核酸(英语:microRNA,缩写为miRNA)又译微核糖核酸,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长约21到23个核苷酸的核糖核酸(RNA)分子,可调节其他基因的表达。miRNA来自一些从DNA转录而来
  • 亚历山大三世桥亚历山大三世桥(Pont Alexandre III)是法国巴黎跨越塞纳河的一座拱桥,连接右岸的香榭丽舍大街地区和左岸的荣军院和艾菲尔铁塔地区,普遍认为是巴黎最华丽的桥梁 。亚历山大三世
  • 血管外膜血管的外膜(Tunica adventita/Tunica externa)是指包在血管最外的一层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的膜,其主要功能是为血管壁的细胞提供养分(Loose Connective Tissue),另外,血管受损时,外膜中
  • 历史记载《日耳曼尼亚志》(拉丁语:De Origine et situ Germanorum,意为“关于日耳曼人的起源和分布”),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著,于公元98年完成。记述了公元1世纪左右的日耳曼部族的分布情况
  • 陆军装甲兵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简称陆军装甲兵学院,本部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培养装甲兵指挥、参谋、技术保障军官和指挥管理、维修保障士官的综合性高等
  • 谢尔盖·维亚切斯拉沃维奇·萨韦利耶夫谢尔盖·维亚切斯拉沃维奇·萨韦利耶夫(俄语:Серге́й Вячесла́вович Саве́льев,1959年3月7日-)是俄罗斯科学家,演化生物学家, 生物科学博士,教授,
  • 橘逸势橘逸势(日语:たちばな の はやなり,782年-842年),日本平安时代的贵族与书法家,与空海、嵯峨天皇共称三笔。橘逸势出身名门,其祖父为橘奈良麻吕,其父橘入居。橘逸势在家中排行第三。80
  • 火器营坐标:39°57′57″N 116°17′21″E / 39.965938°N 116.289058°E / 39.965938; 116.289058火器营是清代禁卫军之一,为清朝专门掌管和操演火器的军队,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建
  • LuminescenceLuminescence是Anggun第三张法文专辑。
  • 英德协定英德协定是1900年10月16日英德两国签订的关于中国问题的协定,亦是英德两国瓜分扬子江流域的协定。此协定属于门户开放政策的一种,亦与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的门户开放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