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录病毒科

✍ dations ◷ 2024-07-03 00:21:08 #逆转录病毒科
逆转录病毒科(学名:Retroviridae)又称“反转录病毒科”,分为双链DNA逆转录病毒和正链RNA逆转录病毒。它们增殖时都有将遗传物质RNA逆转录为DNA的过程(前者逆转录反链RNA,后者逆转录正链RNA),多具有逆转录酶。本文主要介绍正链RNA逆转录病毒。于1908年于丹麦证明、1911年于美国进行人工实验证实此病毒科之存在。逆转录病毒大小约为100nm(70~110nm,有时至200nm),外面为一层具有表面突起的脂蛋白套膜。套膜内有一二十面体的衣壳(capsid),核蛋白衣内有一螺旋结构的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当以负染色电子显微镜观察时,许多逆转录病毒,尤其是引起动物白血病及肿瘤者,都是多形性病毒颗粒,对渗透压的改变非常敏感,当样品处理时常会使病毒破碎。此科的亚科致肿瘤RNA病毒(Oncovirinae),可于许多细胞内繁殖达到很高的力价而不改变细胞的性状。尤其是在薄切片时经常可看到直径为85~110nm的C颗粒,大部分哺乳动物都有相关的C颗粒。逆转录病毒一般在其外壳外还有一层脂肪。在薄切片时,C颗粒因其核心壳(core shell)及其染色较深的衣壳呈同心状排列而类似靶心。B型致肿瘤RNA病毒如鼠乳房瘤病毒(mouse mammary tumor virus),因其病毒核心位置较偏而与C型不同,其与外壳间有一电子透明的空间。B型致肿瘤RNA病毒于负染色时较C型稳定而不易破碎。A型颗粒为圆形或油炸甜圈饼形中心为电子透明,直径约75nm常存在于细胞质高尔基体附近或内质网之空隙内(cisternae of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逆转录病毒至少含下列三种基因:大多数逆转录病毒造成的疾病都是比较慢性的,有些病毒虽然不直接导致疾病,但可以导致癌症,有些病毒可以在其基因插入细胞基因内而不导致疾病。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有许多逆转录病毒将它们的基因插入人的基因内并成为人的基因的一部分。在感染受害细胞时,逆转录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如下: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可分为二类:在台湾,家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es),猫白血病病毒(Feline leukemia virus 1996),牛白血病病毒(Bovine leukemia virus),羊关节炎脑炎病毒(caprine arthritis-encephalitis virus 1984),马传染性贫血症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1992),均为台湾重要的疾病,感染情形非常普遍。δ逆转录病毒属的致瘤病毒可以导致癌症,如白血病等。它们含有癌基因(oncogene)。目前已发现35种致癌病毒,能在禽类与老鼠身上造成恶性疾病。在人类目前只有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一型(HTLV-1),能造成成人急性T细胞淋巴性白血病(ATLL)。此病毒可经由输血、性行为或哺乳传染,在日本南部的九州及冲绳为地区性流行。每20名感染者中约有一名会发病,平均在感染后30-50年间。ATLL的表现除了白细胞增加外,皮肤表现亦为特征,其细胞具有多型性且多叶的细胞核,有“花细胞”之称。由于逆转录过程比较不稳定,因此逆转录病毒的变异过程比较快。这使研究针对逆转录病毒的免疫抗体的过程非常困难。大多数针对逆转录病毒的治疗方法(比如目前拥有的针对艾滋病的药物)主要是针对病毒的逆转录过程。但由于病毒迅速的变异过程,病毒往往会很快就产生对药物的阻抗。医学导航: 病毒病病毒(蛋白质)/分类cutn/syst (hppv/艾滋病, 流感/疱疹/人畜共患)/人名体征药物(抗DNA, 抗RNA, 抗逆转录, 疫苗)

相关

  • 流行病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流行病学是一门探讨影响人类群体健康
  • 药物的副作用在医学中,副作用(英语:side effect)是指药品往往有多种作用,作用于不同身体部位受体,治疗时利用其一种或一部分受体作用,其他作用或是受体产生作用即变成为副作用。虽然副作用一词
  • 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英语:bioinformatics)利用应用数学、信息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方法研究生物学的问题。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材料和结果就是各种各样的生物学数据,其研究工具是计算机
  • 情绪障碍情感障碍,亦称情绪障碍、心境障碍、情感性疾患,是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IV TR) 中,对于诊断患疾的归类。此类患疾的特点在于人心情上的混乱不安。在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
  • 醛固酮减少症醛固酮减少症(hypoaldosteronism ),是一种内分泌疾病,病状特征表现为醛固酮激素水平降低。与之类似,单一性低醛固酮症(isolated hypoaldosteronism)是一种醛固酮水平降低,而皮质醇没
  • 林可酰胺类抗生素林克酰胺类抗生素(英语:Lincosamides)是一类抗生素,主要包括了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这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较强,对厌氧菌效果较好。林克酰胺类抗生素能够与核糖体上的50S
  • 沙门氏菌感染症沙门氏菌感染症(英语:Salmonellosis),又称沙门氏杆菌病,由沙门氏菌属细菌感染所造成的疾病通称。在感染沙门氏菌之后的12至72小时内,患者通常会出现腹泻,发烧,呕吐与腹痛的症状。这
  • SIRT1n/an/an/an/an/an/an/an/an/an/aSIRT1(英语:Sirtuin 1),也被称为 NAD-依赖性去乙酰化酶Sirtuin-1(英语:NAD-dependent deacetylase sirtuin-1),是人类基因组中由SIRT1基因编码的蛋白
  • 排泄作用排泄作用是指生物体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作用,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必要过程。单细胞生物透过细胞表面排出废物。高级植物以叶面上的气孔排气。多细胞生物则有特别的排泄器官。其
  • 软体动物疱疹病毒科软体动物疱疹病毒科(学名:Malacoherpesviridae)是疱疹病毒目的一个科,以软体动物为宿主,是该目中唯一感染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其学名来自希腊文的μαλάκιον(malakion),意指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