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戊二烯

✍ dations ◷ 2025-02-23 16:28:23 #异戊二烯
异戊二烯,IUPAC名称2-甲基-1,3-丁二烯,是一种共轭二烯烃,分子式为C5H8。对于天然产物萜类化合物,就是以分子中含有的异戊二烯单元个数分类的。由一个异戊二烯单元组成的萜称为半萜,两个单元组成的称为单萜,依此类推。异戊二烯本身是为不溶于水的无色液体,但能与乙醇、乙醚、丙酮和苯等溶剂混溶。且易自身聚合,也易与别的不饱和化合物共聚合。若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下聚合,则会产生聚异戊二烯,也就是我们说的天然橡胶。具有优秀的弹性、张力等。少量异戊二烯与异丁烯共聚,会产生丁基橡胶。有一些植物中的萜烯会产生成异戊二烯。所谓的异戊二烯和单一芬多精大多都是由树木所产生。属于挥发性有机物(VOC),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杀菌并维护树木本身的健康,一天当中,又以中午时段排放量较大。一般我们所知道的甲醛、三氯乙烯、甲苯、乙苯等都属于挥发性有机物,而植物所排放的芬多精其实也都是有机化合物。前提是,异戊二烯必须要在光合作用下产生,当气温达35℃以上,树木就会释放出大量的异戊二烯和一种单一芬多精,同时也促进臭氧的产生。当环境中异戊二烯排放量增加到两倍时,臭氧平均浓度增加4ppb。然而,事实上已有证据显示,相互作用后,产生臭氧,会形成空气污染。但对人体有益或有害尚且未得到科学证实。在常见的工业上,会经由异戊烷或者甲基丁烯催化去氢来生产、也会从轻油裂化生产乙烯所得的副产物中取出、以及用丙烯合成。丙烯在三烷基铝下二聚,所产生的2-甲基-1-戊烯在酸性催化剂下异构化为2-甲基-2-戊烯,分解成异戊二烯和甲烷。

相关

  • MM00-M25 关节病M30-M36 全身性结缔组织疾患M40-M54 背部病M60-M79 软组织疾患M80-M94 骨病和软骨病M95-M99 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的其他疾患
  • 遗传重组遗传重组(genetic recombination;亦称基因重组(genetic reshuffling))在遗传学上的重组、是指DNA片段断裂并且转移位置的现象。发生在减数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结合。
  • 尘土土壤(德语:Boden,英语:soil)是一种自然体,由数层不同厚度的土层(德语:Bodenhorizont,英语:soil horizon)所构成,主要成分是矿物质。土壤和母质(岩石)的差异主要是表现在形态特征或物理、化
  • 有尾目有尾目(学名:Urodela)是终身有尾的两栖动物,一共有9科60属约358种,幼体与成体形态上差别不大,主要包括蝾螈、小鲵和大鲵。有尾目动物有发展完全的前肢和后肢,大小大约一致,但四肢细
  • 加拿大原住民音节文字加拿大原住民音节文字(Canadian Aboriginal syllabics),是一系列的音节文字,用于书写几种加拿大境内原住民语言,这些语言分别属于阿尔冈昆语族、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和德内语支。
  • 医学家医学家(英文:medical scientist),也称医疗科学家,与医生不同,是从事医疗科学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生理学、微生物学、病毒学、流行病学以及生物医学工程都是医学家所
  • 中微子νe(电中微子): 沃尔夫冈·泡利 (1930)νμ (μ中微子):1940年代晚期中微子(意大利语:Neutrino,其字面上的意义为“微小的电中性粒子”,又译作微中子)是一种电中性的基本粒子,自旋量子
  • 激活能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是一个化学名词,又被称为阈能。这一名词是由阿瑞尼士在1889年引入,用来定义一个化学反应的发生所需要克服的能量障碍。活化能可以用于表示一个化学反
  • 封建制度 (中国)封建制度是一种政治制度。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封建”即“封土建国(封邦建国)”,即天子把自己直接管辖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并授予他们爵
  • 起始翻译原核翻译(Prokaryotic translation)是指原核生物细胞中信使RNA被70S核糖体翻译为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可分为起始、延伸、终止与再循环四个主要步骤。原核生物的翻译起始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