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世纪拉丁语
✍ dations ◷ 2025-04-04 04:50:03 #中世纪拉丁语
中世纪拉丁语(英语:Medieval Latin)是在欧洲中世纪时期使用的拉丁语。它继承自后期拉丁语,从4-5世纪一直延续到约公元15世纪,才为文艺复兴拉丁语所取代。这一阶段拉丁语仍然是教会与学术界普遍使用的上层语言,同时通俗拉丁语也迅速地发生改变,与古典拉丁语的差异越来越大而渐渐变为各种罗曼语;从某些中世纪拉丁语作品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当时从通俗拉丁语新生出的各罗曼语言对拉丁语文学的影响。与古典拉丁语相比,中世纪拉丁语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拼写上。原 ae 和 oe 二合元音变为 e/ę 和 e,同时有些词中的 e 二合元音化。希腊语地位的降低使拉丁语 y 和 i 的使用变得混乱,互换现象渐增,甚至出现在拉丁语固有词汇上。在中世纪拉丁语末期,随着彼特拉克注意到中世纪拉丁语与古典拉丁语的差别,并重新激发对西塞罗的赞美,中世纪拉丁语开始成为文艺复兴学者嘲弄的对象,他们将优雅的西塞罗用语视为拉丁语的典范。这标志着文艺复兴拉丁语的起始。不过,尽管拉丁语仍然被视为上层语言,但由于各罗曼语发展日臻成熟,此时对于不再“活生生”的拉丁语的复兴却使拉丁语略显僵化而做作。古体拉丁语古典拉丁语Late Latin中世纪拉丁语文艺复兴拉丁语新拉丁语Contemporary Latin
相关
- 属属(英语:genus,拉丁语:genus)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用于生物学中的生物和化石生物以及病毒的生物分类。在生物分类的层次结构中,属位于种之上和科之下。属名由拉丁词或希腊词或拉丁
- 高胱氨酸尿症高胱氨酸尿症(英语:Homocystinuria)是一种遗传病,其会导致体内堆积甲硫氨酸、高胱氨酸、高半胱氨酸及复合双硫化合物,造成智能不足、骨骼畸型、心脏血管疾病等。此遗传病的发生率
- 止痛剂镇痛药(Analgesic)是指能缓解痛的一类药物。该词起源于希腊语中的"an"(意即“没有”)和"algos"(意即“痛”)。镇痛药通过不同的机理作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对痛觉中枢有选择性抑
- 手指手指是人或一些灵长类动物(例如猿)的手上的指头。人的手指虽然非常灵活,但也非常纤细,原因是因为活动手指的肌肉不位于手指内,而位于下臂,这些肌肉通过长的腱来指导手指的运动。有
- β辐射β衰变,或称贝塔衰变,是放射性原子核放射电子(β粒子)和反中微子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的过程。1896年,亨利·贝克勒发现铀的放射性;1897年,欧内斯特·卢瑟福和约瑟夫·汤姆孙通过在磁场
- 孕妇孕妇是怀孕的妇女,是人类社会的一个身份,她们有共同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消费需要。孕妇怀孕期是需要加强营养的特殊生理时期,因为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所有营养素均来自母体,孕妇
-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Clopidogrel,商品名为波立维(中国大陆)、保栓通(台湾)(Plavix)、氯吡多),分子式:C16H16ClNO2S,莫耳质量:321.82g/mol),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不良反应可有皮疹、腹泻、腹痛
- 嗝气嗝气(又称作饱嗝,中医学上称为嗳气或噫气)指气体经由上消化道(经由食道和胃)往上并从口腔排出。通常伴随着特有的声音,偶尔带有气味。中文语词使用上,“嗝气”经常与“打嗝”混淆,后
- 贲门癌贲门癌在肿瘤学上指原发于贲门(食管与胃的接口)处的恶性肿瘤。1998年,国际胃癌协会和国际食管疾病协会将贲门癌定义为肿瘤中心位于食管与胃结合部,贲门近端/远端5厘米以内的腺癌
- 脓肿脓疡(拉丁语:abscessus; 德语:Abszess; 法语:Abcès; 英语:Abscess)又称作脓疮、脓肿。指的是在身体组织中蓄积的脓。接近体表的脓疡会有红、肿、热、痛等症状,触诊病灶时感觉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