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化石

✍ dations ◷ 2025-11-28 13:14:37 #藻类学

深海沉积物中在过63μm的筛网后,小于63μm由碳酸钙组成的生物壳体化石,称之为钙质超微化石 (Calcareous nannofossil),这些化石大部分是钙板藻 (原文为coccolithophorid或 coccolithophore,亦有学者称为球石藻或球菌藻,中国大陆学者则称其为颗石藻) 这种单细胞双鞭毛浮游藻类的生物遗骸及一些已绝灭的不明亲源关系生物遗体,少部分为海绵骨针、钙质涡鞭藻、有孔虫幼体或碎片…等。

根据现生钙板藻的研究,这种单细胞双鞭毛浮游藻类直径大小约2-25μm,广泛生存在全球各大洋,在生物分类学上属原生生物界 (Kingdom Protista; 亦有学者认为应将所有的藻类独立设一个生物界:藻界Kingdom chromista) 定鞭藻门 (Phylum Haptophyta ) 定鞭藻纲 (Class Prymnesiophyceae ),其细胞体或表面会制造碳酸钙质外壳,形成大小约2-10μm的钙片 (原文为coccolith,亦有称为球石片) 覆盖在细胞外表,多集结成球状的钙板球 (coccosphore),一般来说,每个钙板球平均约有20个钙片,广布于全球海洋表层约200米内的透光带,行光合作用提供其他与之共生的生物养分,为重要的海洋初级生产者。由于此化石体积小、产量丰、分布广及演化快速等特点,再加上可使用偏光显微镜快速鉴定,故和具有相同特性的浮游有孔虫被认为是最常使用的生物地层定年工具。

相关

  • 比目鱼见内文比目鱼或扁鱼,是鲽形目鱼类的统称,又名.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
  • 微行星微行星(Planetesimal)被认为是存在于原行星盘和岩屑盘内的固态物体。一种被广为接受的行星形成理论是维克托·萨夫罗诺夫(Viktor Safronov)的微行星假说,说明行星的形成是由微小
  • 威廉·史密斯威廉·史密斯(William Smith,1769年3月23日-1839年8月28日)是一位英国地质学家,他对地层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他在1815年编绘了最早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现代地质图,很多由他命名的地层
  • 起飞起飞是指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离开地面,进入空中的阶段。对于水平起飞的航空器而言,起飞一般需要在跑道上滑行(rolling),在到达一定速度及升力后再起飞。若是航空气球、直升机或是
  • 欧立德欧立德(Mark C. Elliott),美国汉学家,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总监和哈佛大学亚洲历史教授,现为新清史的旗手之一。主要研究领域为晚期帝制与现代中国史、中国与内亚关系史,关注议题包
  • 郭药师郭药师,渤海铁州人。辽末金初时的燕京将领,辽被灭时降宋,出卖宋再降金,并协助金南侵。辽末招募辽东人为兵,号“怨军”,以郭药师为渠帅。斡鲁古攻显州,败药师于城下。耶律淳自立后,改
  •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波格丹诺夫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波格丹诺夫(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огда́нов 1873年8月22日-1928年4月7日)俄罗斯内科医生、哲学家、
  • 弗雷德里克·坦斯利·蒙宁斯弗雷德里克·坦斯利·蒙宁斯(英语:Frederick Tansley Munnings,1875年-1953年),是一名英国灵媒和前窃贼。蒙宁斯出生于洛斯托夫特,并在海斯廷斯担任寄宿家庭的管理员,曾于工作时间入
  • Mayumi中村茱莉亚(Júlia Nakamura,ID:Mayumi,2002年5月22日-),是位日裔巴西籍《英雄联盟》职业选手,目前于巴西的 INTZ e-Sports 中担任辅助。在尚未加入职业队前,Mayumi 是巴西服务器的菁
  • 叠码仔叠码仔是澳门博彩业中一种特有职业,其发展与澳门历史及当地黑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规范化后称为博彩中介人合作者。至今有些叠码仔仍会从事洗黑钱及非法借贷等业务。叠码仔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