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教学

✍ dations ◷ 2025-05-20 03:47:54 #教育学

协同教学(Team teaching)是一种教学组织型式,在两个以上教师的合作下,负责担任同一群组学生的全部教学或其主要部分。

增派一个教师归属在一个班级里,和班导师共组教学班群的方式。若是没有增派教师,则教务或特教班导师,甚至图书馆员、地方义工等也可以加入教学群。此种方式以班级导师为主导,再另外增加教学助理员来提供支援。 研究者认为以目前国内国小教师编制而言,增派一个教师归属在一个班级里颇有难度,除非是实习教师的分派,但此现象并非所有班级的常态情况。

以同学年的教师组织起来做跨班级性的指导,即庄秀贞(1977)所提出相关科目的分组教学,以一学年为单位,打破班级的界限进行分组教学活动,不同的科任教师可分别担任不同年级的协同教学教师。此组织模式对传统包班制的教师组织变动较小,班级教室紧邻、任教年级相同,平时便多有接触机会,所以目前许多学校便采此种模式来组成协同团队,如高雄市港和国小、民权国小即采用之此种学年班群教学团模式。

当人员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由不同年级的教师组成教师群,有时也可能需要校长或教务主任的协助,而加派老师的角色也可以是科任教师或家长义工。研者认为以目前国内国小教师排课情形而言,每位教师皆有固定分配之授课节数,其他有限的空堂时间必须准备教材、批改作业及处理行政业务,所以要加派教师参与教学在实际层面有诸多困难。

此模式需要充裕的时间做全校性综合学习或无学年制的学习,而增派教师也会加入教师群中。研究者认为此种模式要在现行的国小教育体制内实行难度较高,必须将全校各年级的教材做纵向及横向的统整。

林志忠认为实施协同教学的具体步骤有下列七个阶段:

相关

  • 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定义至今仍有争议,一般是指能够长期或周期性在水中或水分饱和土壤中正常生长的植物,如苔藓、蕨类、大型藻类及部分种子植物等;于园艺与水族造景,常见的种类大多为种子
  • 粗略触觉体感,或称躯体感觉,是触觉、压觉、温觉、痛觉和本体感觉(关于肌肉和关节位置和运动、躯体姿势和运动以及面部表情的感觉)的总称。体感是和特殊感觉相对的一个概念。这些不同的体
  • 爪鲵爪鲵(学名:Onychodactylus fischeri)为小鲵科爪鲵属的两栖动物,俗名水蛇子。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辽宁、吉林等地,常栖息于石块较多的山间溪流。其生存的海拔下限为 1000米。该物种的
  • 敷波重治郎敷波重治郎(日语:敷波重治郎/しきなみ じゅうじろう ,1872年2月12日-1965年7月24日),原名敷波重次郎,是一名日本解剖学家。敷波1872年(明治五年)出生于石川县金泽的一个商人家庭,后就
  • 僧残僧残(巴利语:saṅghādisesa,梵语:saṃghāvaśeṣa),也作僧初残、众余、众决断、僧始终,音译为僧伽胝施沙、僧伽婆尸沙、僧伽伐尸沙,现代音译为桑喀地谢沙,是佛教出家众具足戒(别解脱
  • 浜藜叶科浜藜叶科,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只生长在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是当地的特有种。本科植物是一年生草本,单叶互生,肉质,无托叶;花两性,雌雄同株,雄花球状,末端有刺,花瓣4,雌花生于花茎顶
  • 许石许石(1919年9月24日-1980年8月2日),是二战后的台湾作曲家,创作出许多台湾歌谣,《安平追想曲》、《南都之夜》为其代表作。1946年,许石自日本回台,逐步收集整理散落在各地方的台湾民
  • 西卜林书西卜林书(拉丁语:Libri Sibyllini)是古罗马神谕,以希腊语六音部格律(英语:hexameter)写成,相传由罗马最后一任国王卢基乌斯·塔奎尼乌斯·苏培布斯从一位西卜林处购买,并时常在遇到危
  • 尼各老三世教宗尼各老三世(拉丁语:Nicolaus PP. III;约1210年或1220年-1280年8月22日)本名若望·加埃塔诺·柯尔西尼(Giovanni Gaetano Orsini),1277年11月25日当选罗马主教(教宗),同年12月26日即
  • 安井算哲安井算哲(1590年-1652年),日本围棋棋手,生于京都,一说大阪,父亲安井忠右卫门宗顺,一说是当时碁界高手(本因坊算砂的师父)仙也的儿子,本名安井六藏。十一岁被德川家康召见,授予俸禄,16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