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兰遮城日志

✍ dations ◷ 2025-04-28 23:54:21 #台湾荷西殖民时期,荷兰史书,台湾历史书籍,文件

《热兰遮城日志》(),或称《热兰遮城日记》(1629年-1662年),荷兰统治台湾时期的基本史料,主要是关于荷兰人在台湾的各种活动,是以十七世纪荷兰语撰写成的。

1505年,葡萄牙人在印尼设总督府,开始对东方的殖民和经济贸易。1565年,西班牙人已占据菲律宾,以吕宋岛作为对日本和中国海上贸易的根据地。到了十七世纪初期,荷兰人在海上的势力逐渐强大,便在1602年成立“荷属东印度公司”开始进军亚洲,和葡、西两国争夺海权。“荷兰东印度公司”由六个荷兰的城市共同组成,他们拥有强大的船队和贸易能力,甚至可以代表荷兰政府出兵和建立殖民地,他们在各据点建立商馆,进行货物贸易。

1624年,荷兰人选定“大员” --- 现在台湾台南市安平区,建造城堡,作为贸易的根据地,开始往后38年的殖民经济,直到1662年郑成功登台为止。短短38年之间,除了以大员作为贸易转运站,荷兰人几乎踏遍台湾全岛,有纪录可查的原住民村舍全岛竟多达三百多个,远至淡水、宜兰,下达台东、小琉球。随船而来的荷籍牧师更积极到原住民部落传教,甚至用原住民的语言编写了罗马拼音的圣经。

当年因为交通不便,从欧洲到亚洲动辄七、八个月,因此“荷属东印度公司”为了确实掌握殖民地的一举一动,遂要求各分据点的总督逐日记下殖民地所发生的点滴事情,以日志的形式寄往当时的巴达维亚(现在的印尼雅加达),再转送回荷兰母国。这些从十七世纪初到十八世纪末“荷属东印度公司”亚洲各据点与总公司联络所留下的日志资料,四百年来一直被慎重保存在海牙档案馆里。这些日志集结而成的巨册排列起来竟长达一公里又两百米,包括有书信、日记、报告和决议;其中关于台湾的《热兰遮城日志》就有厚厚四大册,《巴达维亚城日记》中也有不少和台湾有关的纪录。

所谓的《热兰遮城日志》,指的就是这四大册以古荷兰文撰写之和台湾相关的珍贵史料。

这些数量庞大的原始资料,虽然保存在荷兰海牙的国立中央档案馆里面,但是因为都是手写,很难辨识,所以第一步就是要将原稿整理出来,以印刷体印刷,然后才能流通、研究。这项整理的工作,荷兰政府早就在做,但是进度非常缓慢,不过《巴达维亚城日记》在1887年至1931年之间曾出版过31册。

早在台湾日治时期,日籍历史学者以台北帝国大学为基地进行台湾研究和南洋研究的时候,就曾经远赴荷兰,翻拍了很多原始档案,共有两万多张,收藏在当时台北帝大的图书馆。日本学者村上直次郎也曾经以日文摘译了《巴达维亚城日记》。不过,在中国国民政府接收台湾以后,虽然该批资料仍然留在台湾大学的图书馆中,这个历史领域的研究却发生了断层。直至任职台湾大学图书馆的曹永和自修荷兰文,并成为此领域专家为止。

从1977年开始,由荷兰的国立中央档案馆、国家历史出版会、以及莱顿大学合作,由曾经到台湾留学过的荷兰的史学家包乐史(J. L. Blusse)主持,邀请台湾的曹永和、江树生,日本的中村孝志、岩生成一等人,一起编注校译《热兰遮城日志》,前后历经二十年,终于在1999年将这四册的重要史料,完全编纂并出版完毕。以这个史料为基础,江树生并翻译出版了四册中文版的该原始史料。

相关

  • 水骨骼静水骨骼(Hydrostatic skeleton)或水骨骼(Hydroskeleton),是一种由液压支撑的骨骼。静水骨骼在简单的脊椎生物中是常见的。更高级的生物体也有静水结构,不过它们是静水器官而不是
  • 奥地利文化奥地利文化受到了其邻国意大利、波兰、德国、匈牙利、波希米亚等国的影响。在音乐方面,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音乐创新中心。18至19世纪,哈布斯堡家族是音乐家的
  • 礼曹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南北朝北周时开始设立,在《周礼》中相当于春官,其长官礼部尚书,有时以“大宗伯”为代称。隋唐时已有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礼部、祠部、主客、膳部。其后历
  • 层孔虫纲层孔虫(Stromatoporoids)是一类古老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生存于寒武纪至白垩纪,在志留纪及泥盆纪最为繁盛,常形成礁体,石炭纪至三叠纪无化石记录,中生代仅有少数代表,现已完全灭绝。于1
  • 丹绒比艾丹绒比艾(马来语:Tanjong Piai)位于马来西亚柔佛州笨珍县,同时也是亚洲大陆最南端的地区,并与廖内群岛构成新加坡海峡的最西点,距离新山市中心约90公里。丹绒一词在马来语中就是海
  • 花正在开《花正在开》(日语:花は咲く)是花正在开计划的单曲,由岩井俊二作词,菅野洋子作曲、编曲。2012年5月23日以CD形式发售。作词:岩井俊二作曲、编曲:菅野洋子《花正在开 日剧的乐器演奏
  • 绒毛槐绒毛槐(学名:),台湾称毛苦参。为豆科苦参属的一个种。别名有绒毛槐(植物分类学报),海南槐(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岭南槐树(中国树木分类学),毛苦豆、岭南苦参、海南槐树原产地于
  • 1833年嵩明地震1833年嵩明地震,是指发生在1833年9月6日(清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国云南嵩明的一场地震。地震倒塌房屋48888间,草房38733间,压死6700余人。据修复寺庙的碑记和后人调查资料统
  • 胡荣 (衢州)胡荣,字希华,自号谷溪渔者,私谥文庄先生,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龙游(今浙江省衢州市)人。胡荣跟从金华人汪公若讲学,当道交荐不起。居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搜猎百家图书,旁通九艺,乐
  • 胡安·马里内略胡安·马里内略·伊·比道蕾塔(西班牙语:Juan Marinello y Vidaurreta,1898年11月2日-1977年3月27日)是古巴的作家、学者,曾任古巴参议员兼部长,并曾担任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