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过敏

✍ dations ◷ 2025-08-17 15:32:58 #听觉,耳和乳突疾病,听力学

听觉过敏是一种听力障碍,是听觉系统异常敏锐而失去对声音的忍受度,以及适听范围(dynamic range)明显的降低,有时也会伴随着耳鸣和耳痛,患有听觉过敏者难以忍受日常的声音,这些声音变得痛苦跟响亮,严重者会影响日常生活。

在1938年H.B.Perlman第一次提出听觉过敏(hyperacusis)概念。Tyler等人于2008年提出以下数种对于听觉过敏的名词定义:

对于听力正常者为轻度或中度的声音,对于患者却是非常大声的,即是响度行听觉过敏

烦恼型听觉过敏是指对声音产生负面情绪反应,这样的反应通常是针对特别的声音、特定类别的声音才会出现,是无所不在且持续性的(并非偶发式),这种负面情绪反应会产生焦虑、紧张、刺激的表现。

恐惧型听觉过敏是指一种对声音产生厌恶的反应,会做出回避的行为。反应通常是针对特别的声音、特定类型声音,恐惧型听觉过敏会使患者采取回避行动避免该情境发生、避免去会产生该声音的地方,例:餐厅、健身房,会使他们减少社交、工作等参与。

患者相对于听力正常者对于低强度的声音会感到疼痛(正常人的声压级为120左右),是严重性较高的类型,目前仍不清楚因为疼痛阀值变低抑或是有不同的生理机制导致的。疼痛型听觉过敏需与跟声音无关的耳朵疾病所造成的疼痛作区隔。

首先要分辨是何种类型的听觉过敏,因为不同类型的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许多患者对听觉过敏的第一个反应便是保护耳朵以及远离声音,通常会使用耳塞和耳罩去隔离声音,殊不知在使用工具来减低声音经听觉系统传入大脑的音量,反而会进一步让声音在大脑中被代偿性地放大加强(increase central gain),反而会使听觉过敏更严重。

让患者改变对那些声音的认知和情绪反应,减少过度的生理反应。

以连续性的接触宽频噪音使患者可以重新建立对声音的接受度。

主动式听力保护装备可以在不减弱低到对话强度的声音情况下,减弱较高强度的声音。

由于听觉过敏可以单独发生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很难有确实的数字,但是耳鸣与听觉过敏有高度关联,耳鸣的患者患有听觉过敏的几率约40%,有听觉过敏的患者患有耳鸣的几率为86%,因此有学者推测两者有相同的发病机制。

相关

  • 细胞膜细胞膜,又称原生质膜(英语:cell membrane 或 plasma membrane 或 cytoplasmic membrane),为细胞结构中分隔细胞内、外不同介质和组成成分的界面。原生质膜普遍认为由磷脂质双层分
  •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英语:Urinary system),有时也归类于排泄系统(英语:Excretory system)(Excretory system)的一部分,负责尿液的产生、运送、储存与排泄。人类的泌尿系统包括左右两颗肾脏、左右
  •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英语:Seventh-day Adventist),是基督教的一个教派,源自19世纪中期美国的米勒耳派运动,该组织成立于1863年,以遵守圣经于创世纪中神所设立的每一周的第七天(即星期
  • 托马斯·莫尔托马斯·莫尔爵士(英语:Sir Thomas More;1478年2月7日-1535年7月6日),由于获天主教会封为圣人,又称“圣托马斯·莫尔”(Saint Thomas More)是英格兰政治家、作家、社会哲学家与空想社
  • 内质网#光面内质网内质网(英语:Endoplasmic reticulum, ER)是在真核生物细胞中由膜围成的隧道系统,为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实际上内质网是膜被折叠成一个扁囊或细管状构造,可分为粗面内质网(Rough E
  • 天人 (佛教)天人(梵语:देव,Deva),又称天众、天部、天神,音译为提婆,指佛教中住于诸天界之有情。最早源自古印度神话中的提婆,与之不同的是佛教认为天人为轮回五道(或六道)之一。天界分为欲界天
  • 藏品《藏品》(英语:)是于2012年上映的恐怖惊悚美国电影,为藏品前传的续集电影
  • 恩斯特·泰特斯·班德罗斯基恩斯特·泰特斯·班德罗斯基(波兰语:Ernest Tytus Bandrowski,1853年1月3日–1920年11月28日) 是一位波兰化学家班德罗斯基自1896年开始在亚捷隆大学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晶
  • 加布里埃尔·吉福兹加布里埃尔·吉福兹(英语:Gabrielle Giffords,1970年6月8日-),出生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是一位美国政治家、民主党联邦众议员。从2007年起至2012年1月25日,她连续3次在选举中获胜
  • 别洛瓦尔别洛瓦尔(克罗地亚语:Bjelovar,匈牙利语:Belovár)位于克罗地亚北部,为别洛瓦尔-比洛戈拉县首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