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尼兹·玛丽·克勒克

✍ dations ◷ 2025-04-26 21:42:54 #1842年出生,1907年逝世,斯基伯林镇人,爱尔兰非小说作家,爱尔兰天文学家,女性天文学家,19世纪女科学家,19世纪天文学家,19世纪爱尔兰作家,女性科学作

艾格尼兹·玛丽·克勒克(Agnes Mary Clerke)是一位女天文学家及天文领域作家,1842年10月20日出生于爱尔兰科克郡斯基伯林镇,1907年1月20日在伦敦去世。

艾格尼兹·克勒克的父亲约翰·威廉·克勒克(1814年-1890年)是斯基伯林一名银行经理,母亲凯瑟琳·玛丽·迪齐(约出生于1819年)为当地司法常务官的女儿。艾格尼兹·克勒克姐弟共三人,姐姐埃伦·玛丽·克勒克出生于1840年,弟弟奥布里·圣约翰出生于1843年,三人全都是在家里接受的教育。

按照父亲的安排,克勒克在学习传统学科的同时,也学习天文课程-她从小就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曾用父亲的望远镜进行天文观察,并在15岁时就开始记录天文观察笔记。1861年在她18岁时,全家搬到都柏林,1863年又转至皇后镇。25岁时,曾因她和姐姐埃伦二人的健康原因去了意大利,并一直在那呆到1877年,主要在佛罗伦萨学习科学、语言和其它一些对日后有用的学科,1877年在伦敦定居。

回国后,她在1877年10月的《爱丁堡评论》上发表了二篇在意大利所写的文章:《西西里岛的抢劫》和《在意大利的哥白尼》,这引起了亚当和查尔斯·布拉克公司-杂志出版商(曾出版过《大英百科全书》)的注意,并聘请她为第九版《大英百科全书》专门撰写一系列著名科学家的传记。该项工作也使她得到另外的一些聘用,如为《天主教百科全书》撰写有关天文方面的文章。在她一生的职业生涯中,曾写下过许多包括法文、德语、希腊语和意大利语在内的书刊评论。

1885年,她发表了最著名的《十九世纪天文史》,该书内容被公认为超越了她所在的那个时代

克勒克并不是一名从事实际研究的天文学家,而是整理、解释和总结开方研究结果,1888年,她受台长大卫·吉尔爵士和他妻子邀请,在南非天文台作客三个月,充分掌握了天体光谱学知识,从而使她能够清晰地了解这门新的科学分支。

1892年她被大不列颠皇家学会授予100畿尼的阿克顿奖(Actonian Prize) ,并作为英国天文协会成员出席定期会议及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议。1903年,她与哈金斯夫人一道被选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名誉会员,以前仅只有二位女性曾获得过这一资格:卡罗琳·赫歇尔和玛丽·费尔法克斯·萨默维尔。

她的姐姐埃伦·玛丽·克勒克(1840年-1906年)也撰写过一些有关天文方面的著作。

月球上的克勒克陨石坑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2012年退休的天文学讲师玛丽·布鲁克(Mary Brück)曾写过一本有关她的书籍—《艾格尼兹·玛丽·克勒克和天体物理学的兴起》。

她还在《爱丁堡评论》上发表过55篇文章,主要是一些与天体物理学有关的主题以及为牛津国家人物传记大辞典、大英百科全书、天主教百科全书以及其它几种期刊撰写的文章。她在大英百科全书第九版中的文章包括有伽利略·伽利莱、亚历山大·冯·洪堡、约翰内斯·开普勒、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和黄道带等。

相关

  • 摩尔质量在化学中,摩尔质量(英文:molar mass)是每一摩尔化学元素或者化合物的质量,符号为 .mw-parser-output .serif{font-family:Times,serif}Mmol。摩尔质量是一种物质的宏观性质,而非微
  • 八十年战争八十年战争(荷兰语:Tachtigjarige Oorlog;西班牙语:Guerra de los Ochenta Años),又称为荷兰起义(荷兰语:Nederlandse Opstand)、法兰德斯战争(西班牙语:Guerra de Flandes),是一场哈布
  • 法兰克-华特·史坦麦尔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1956年1月5日-)是一名德国政坛人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统。他生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代特莫尔德市,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
  • 尘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英语:Alveolar macrophage),是存在于肺间质的特殊巨噬细胞,由迁移到肺的吞噬细胞发育而成,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一部分。可参与吞噬和清除外来的尘粒或病原并进行
  • 大卫·韦克斯勒大卫·韦克斯勒(David Wechsler,1896年1月12日-1981年5月2日)是一位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他制定了著名的智力量表,例如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0)和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大卫
  • 旧港 (新竹)新竹的旧港是一个拥有历史的港口及聚落,位于台湾新竹市西北端--与新竹港相邻,头前溪近河口处北岸的沙洲,以旧港大桥与白地桥连接新竹市大部与新竹县竹北市。清代时曾是台湾与福
  • 卡乌皮斯-赫伊基卡乌皮斯-赫伊基(芬兰语:Kauppis-Heikki),本名为赫伊基·卡乌皮宁(芬兰语:Heikki Kauppinen,1862年6月7日-1920年9月3日)是一位多产的芬兰作家和小学教师。卡乌皮斯-赫伊基在年轻的时
  • 罗马温暖期罗马温暖期是在公元前250年至公元400年,欧洲与北大西洋不同寻常的一段温暖时期。有很多证据表明这一时期的存在,如古罗马人在不列颠引种了葡萄园。在安纳托利亚的Sagalassos遗
  • 宇宙的琴弦《宇宙的琴弦》(The Elegant Universe)是布莱恩·格林于1999年出版的一本书,副标题为《超弦、隐藏维度与终极理论探索》(Superstrings, Hidden Dimensions, and the Quest for t
  • 李福达李福达,山西代州崞县(现山西原平县)人。明朝弥勒教宗教首领。正德(1506年-1521年)初年与王良、李钺组织宗教反明,被判处山丹卫充军。自山丹卫逃出,改名为李午,被发现,再次发往山丹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