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

✍ dations ◷ 2025-05-16 17:10:16 #调节
体温调节(thermoregulation),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和外在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和器官活动的改变使人体体温维持恒定的过程。人体的体温是恒定的,其内在温度约维持在37℃左右,也就是所谓核心温度(core body temperature),通常指人体的直肠温度,位于人体的内部中心,绕着脏器,其外围就是体壁与皮肤。体温若高到41~42℃(如:剧烈运动、发烧)时,体内许多蛋白质分子(尤以酵素分子对生命非常重要)会很快地分解,而细胞内许多代谢反应却需要在恒定的温度下才能顺利地进行,酵素是代谢过程的重要催化剂,没有了酵素,细胞也就无法进行代谢作用。内温动物(旧称恒温动物),通常是指鸟类和哺乳类,它们的下视丘内有体温调节中枢,具有自行调节体温的功能,通常体表具有良好的保温构造,例如:羽毛、毛发。内温动物在天气炎热或激烈运动时,皮肤的血管会扩张,使血液量增加,加速体热在体表散失,食欲也同时减少,以减少热量产生。有时,内温动物的汗腺分泌量增加促使体热快速散失。另外,呼气、排泄及排遗也可散失一部分的体热。内温动物在天气寒冷时,皮肤的血管会收缩,使血液量减少,抑制体热在体表散失的速度,食欲也同时增加,配合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的量增加,加速细胞的呼吸作用,以加速热量产生。有时,内温动物的肌肉会不自主地颤抖,皮肤表层产生“鸡皮疙瘩”,以增加体热。外温动物(旧称变温动物),通常是指鱼类、两生类和爬虫类等动物,由于缺乏体温调节中枢,无法自行调节体温,因此体温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改变而有明显的变动。外温动物在环境温度大幅改变时,会更换栖息地或休眠的外在行为协助体温不至于变化过大,例如:天气炽热时,它们会躲在阴凉处避免体温过高;天气寒冷时,它们会外出晒太阳,以获取热量。植物的体温过高时,叶绿素会被破坏而成白色,即“叶片白化”。因此植物也须进行体温调节。植物可借由蒸散作用将过多的体热带走,叶片的角质层可以反射阳光,以减少热的吸收。

相关

  • 肺结核结核病(Tuberculosis,又称TB)为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结核通常造成肺部感染,也会感染身体的其他部分。大多数感染者没有症状,此型态感染称为潜伏结核感染(英语:Latent tuberculo
  • 汉他病毒汉坦病毒(Hantavirus),又译汉坦病毒,是本雅病毒目的一种病毒,其引发的病症称为汉他病/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为一种经由老鼠传染给人类的致命传染病,被列为生物性危害第四级
  • 肠杆菌等肠杆菌属(学名:Enterobacter)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兼性厌氧生物及呈棒状的细菌,属于肠杆菌目肠杆菌科。这个属下的七个种都是病原及使宿主免疫受损的机会性感染的细菌。泌尿道
  • NN00-N08 肾小球疾病N10-N16 肾小管、间质疾病N17-N19 肾衰竭N20-N23 尿石病N25-N29 肾和输尿管的其他疾患N30-N39 泌尿系统的其他疾病N40-N51 男性生殖器官疾病N60-N64 乳房
  • 肌肉萎缩症肌肉萎缩症(肌营养不良症,英语:Muscular dystrophy, MD),指一组损坏人体肌肉的遗传性疾病。肌营养不良症表现为进行性骨骼肌萎缩,肌肉蛋白质缺失,和肌肉细胞或组织的死亡。有九种疾
  • 胞器细胞器(英语:organelle,或称胞器)是细胞的一部分, 是细胞中通过生物膜与细胞中其他部分分隔开来的、功能上独立的亚细胞结构,与细胞质基质和细胞骨架统称为“细胞质”。细胞器可依
  • 科学分类法生物分类法(英语:Taxonomy),åˆç§°ç§‘学分类法,是用生物分类å­
  • 转录转录(英语:Transcription)是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遗传信息由DNA复制到RNA(尤其是mRNA)的过程。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第一步,转录是合成mRNA以及非编码RNA(tRNA、rRNA等)的途径。真核
  • 前置胎盘前置胎盘(Placenta praevia)是指胎盘有植入于子宫壁内,但是位在子宫颈管开口(英语:Cervical canal)处或是邻近位置。症状包括在怀孕后半段的出血,血液多半是鲜红色,流血时不会疼痛。
  • D维他命D也称抗佝偻病维他命,是一类脂溶性维他命,属类固醇化合物。在人类所需的维他命中,维他命D非常特殊,是一种激素的前体,而且人一天只要暴露在阳光下10分钟,人体自身即可合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