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克拉克

✍ dations ◷ 2025-04-12 09:11:38 #乔·克拉克

查尔斯·约瑟夫·“乔”·克拉克 PC CC AOE(英语:Charles Joseph "Joe" Clark,1939年6月5日-),加拿大政治人物,1979年-80年间为第十六任加拿大总理。他于1972年首次出任加拿大国会下议院议员,1976年当选加拿大进步保守党党魁,1979年带领该党赢取少数政府,就任总理时为39岁,是加拿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少数政府于同年末倒台,而进步保守党则于1980年大选落败,克拉克的总理任期遂告结束;他再于1983年进步保守党党魁选举中败予布赖恩·马尔罗尼。

进步保守党在马尔罗尼领导下再度执政,期间克拉克曾于联邦内阁中担任外交事务国务秘书。他从1993年起暂别政坛,1998年复出并再度出任进步保守党党魁,2000年起再任下议院议员。克拉克于2003年离任党魁,而随着进步保守党和加拿大联盟于同年末合并成新的联邦保守党,他亦于2004年离任下议员并淡出政坛。

乔·克拉克于艾伯塔省高河镇出生,父亲为《高河时报》()的出版商,母亲婚前则任法语教师。他就读高河中学时曾任学生会主席,并编辑该校的学生报,中学毕业后曾于《卡尔加里先驱报》()的体育版当暑期工。他此后到埃德蒙顿的艾伯塔大学修读政治学,期间活跃于校园活动,曾任该校学生报编辑和辩论会成员。

克拉克在大学时期亦开始涉足政治,担任艾伯塔大学的保守派协会副主席。他于1958年参与拉泽特(Alan Lazerte)角逐艾伯塔进步保守党党魁的竞选活动,又于1960年组织示威,抗议当时艾伯塔省的执政社会信用党政府未有提供足够拨款兴建学生宿舍。他于同年从艾伯塔大学获取政治学学士学位,翌年获执政联邦进步保守党政府聘请,为其撰写讲稿和传单、安排媒体访问和筹备会议。

他于1962年到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市的戴尔豪斯大学修读法律,翌年则转到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学院。他两度出任加拿大进步保守党的全国学生联会主席,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期间亦曾效力该省保守党党魁富尔顿(Davie Fulton)。然而,他的法学院成绩因此受到拖累,而他亦有感法学沉闷,因此放弃该学位并返回艾伯塔大学修读政治学硕士,并曾于1965年-67年间任职该校的政治学讲师。他继续参与艾伯塔进步保守党活动,并成为该党的活动筹备总监。

他于1967年首次参选公职,在当年省选角逐艾伯塔省议会的卡尔加里南选区省议员议席,但以462票之差落败。克拉克后于同年协助富尔顿角逐联邦进步保守党党魁职位;斯坦菲尔德(Robert Stanfield)最终当选该党党魁,并聘请克拉克出任其行政助理。

他于1973年从艾伯塔大学获取政治学硕士学位,同年与作家和律师莫林·麦克提尔(Maureen McTeer)结婚。两人育有一名女儿凯瑟琳;她是美术历史学研究生,就读于多伦多大学,从事公共关系和广播职业。

克拉克于1972年再度参选,在当年联邦大选代表进步保守党角逐艾伯塔省的落基山选区国会下议院议席,击败寻求连任的自由党候选人当选下议院议员,首次晋身国会,并从1973年起担任进步保守党的青年事务评议员。他于1974年联邦大选在落基山选区连任下议员,同年末改任进步保守党的环境事务评议员。斯坦菲尔德于同年8月宣布辞任党魁后,部分党员游说克拉克参选。经过深思熟虑并复习法语后,克拉克于1975年10月宣布角逐党魁。

党魁选举定于1976年2月举行。面对瓦格纳(Claude Wagner)和麦唐纳德(Flora MacDonald)等重量级候选人,外界早期并未看好克拉克的胜算。然而,他在首轮投票后出乎意料地排行第三,仅次于瓦格纳和马尔罗尼;在次轮投票他的得票更升至第二多。有见自己的选情不妙,麦唐纳德于次轮投票后弃选,并鼓励她的支持者转投同属红色托里派(Red Tory)的克拉克。克拉克亦获其他弃选的红色托里派候选人支持,遂于第四轮投票以65票之差险胜瓦格纳,当选进步保守党党魁,兼任加拿大官方反对党领袖。

当时克拉克在国内知名度不高;他当选党魁翌日《多伦多星报》头条称他为“乔谁?”("Joe Who?"),与政治魅力甚浓的总理和自由党党魁特鲁多比较下他更相形见绌。纵虽如此,克拉克着手整顿党内架构,以求平息自迪芬贝克年代已现的党内争斗。他引入行政党团会议,以便定出策略在下议院内集中攻击自由党施政。1977年下议院辩论时段引入电视转播,亦让观众见识克拉克质询特鲁多时的强硬作风,评论有指克拉克的表现偶然更胜特鲁多。进步保守党于1977年11月进行党魁检讨,克拉克获党员支持留任。

及至1979年,自由党已连续执政16年。在失业率、通胀和政府赤字皆高企的局面下,选民求变殷切。特鲁多希望自由党在多数政府任期末段能重建选民支持,因此待任期将近终结才请示总督解散国会并举行联邦大选。当年2月进行的民调显示,自由党和进步保守党的支持度分别为39%和38%。竞选期间克拉克集中于国内经济状况,抨击自由党施政不善,并承诺进步保守党若当选将削减征税和政府开支。

进步保守党在该届大选赢取136席,多于自由党的114席。安大略省95个议席中的57席由进步保守党候选人胜出,为该党致胜关键之一。然而,进步保守党离多数政府地位尚差六席,只能以少数政府姿态上台执政。克拉克本人的落基山选区在这次大选前解散,他遂改到新成立的耶洛黑德选区(Yellowhead)竞逐连任。他于1979年6月4日(即其40岁生日前一天)宣誓就任总理,成为加国历来最年轻的总理,以及首位生于加拿大西部的总理。

克拉克的少数政府需与其他政党(如持有6席的社会信用党或持有26席的新民主党)合作才能保著执政地位;社信党其中一名下议员贾内尔(Richard Janelle)其后转投进步保守党,但该党仍需另外五席才可达致多数地位。纵虽如此,克拉克仍以进步保守党仿佛拥有多数议席的姿态掌政,并未与任何政党达成执政联盟或其他合作协议。另一方面,克拉克的进步保守党政府虽于1979年5月当选,但下议院待同年10月才复会,是加拿大联邦成立以来为期最长的下议院休会时期。

进步保守党于竞选期间承诺减税,但在1979年12月11日公布的财政预算中则提出增加汽油税,增幅为每加仑18分钱。社信党的五名下议员要求取消增加汽油税,但未被财长克罗斯比(John Crosbie)接纳。自由党和新民主党亦不支持该份预算案,而新民主党的财政评议员李博则于预算案中加入附带动议,指执政党已失去下议院的信任。下议院于同月13日表决,自由党和新民主党合共139票支持不信任动议,社信党五名下议员则弃权。进步保守党其中三名议员则抱恙或在国外公干而缺席,该党因此只持有133票。动议获下议院通过,克拉克的少数政府遂告倒台。

克拉克少数政府的任期尚短,对加国长远影响未为显著。他在任总理期间重组内阁委员会的架构,并引入新程序控制经费,获其后再度掌政的自由党政府保留。此外,克拉克政府亦引入《资讯自由法》(C-15号法案),以便国民得悉政府记录。该法案于1979年11月进行二读,其后呈交下议院法律常务委员会,但克拉克少数政府于12月倒台,法案因此未获通过。下任自由党政府以C-15号法案为基础草拟一份相似的资讯自由法案,1982年7月获得通过并于1983年7月生效。

联邦大选定于1980年2月举行。自由党在上届大选落败后,特鲁多辞任党魁,但克拉克政府倒台后自由党仍未选出新任党魁,特鲁多遂改变初衷复任领袖。自由党在1980年大选表现理想,赢取147个议席重拾多数政府地位,进步保守党则只得103席,克拉克的总理任期遂告结束。他出任总理为期九个月,为历来任期第五短的加拿大总理。

进步保守党失掉执政权后,党内出现不满克拉克的呼声,但他仍于1981年党全国大会的党魁检讨中获取66%的代表支持留任。当时特鲁多的自由党政府正为加拿大从英国取回制宪权;克拉克拖延此举的进度,以让加拿大法院有足够时间审阅新宪法,并让联邦和各省政府就宪法达成妥协,以确保魁北克和加拿大西部民众的支持。

进步保守党再于1983年全国大会中举行另一场党魁检讨,克拉克这次则获得66.9%的代表支持。有见自己的支持度在两年间仅轻微上升,克拉克认为这不足以制衡反对他领导的声音,因此宣布于1983年6月举行党魁选举并竞逐连任,以求获取党员认受。

克拉克在这次党魁选举的主要对手为他总理任内担当财长的克罗斯比,以及来自蒙特利尔的律师和商人马尔罗尼。克拉克在首轮投票领先马尔罗尼和克罗斯比,到第二轮投票马尔罗尼仅以60多票之差落后于克拉克。第三轮投票的结果与第二轮相若,排行第三的克罗斯比遂弃选。到第四轮投票马尔罗尼赢取1584票,击败得取1325票的克拉克当选党魁。评论指出该党偏向右翼的蓝色托里派党员认为克拉克过于左倾,因此支持马尔罗尼。此外,马尔罗尼来自魁北克且精通英法双语,部分党员认为他将有助进步保守党在魁省赢取议席,这些因素皆被视为对马尔罗尼的选情有利。

在马尔罗尼领导下,进步保守党于1984年联邦大选中取得空前胜利,囊括下议院282席中的211席,为历来多数优势最大的下议院议席分布。连任耶洛黑德选区下议员的克拉克获新任总理马尔罗尼邀请入阁,出任外交事务国务秘书(该职位待1993年才升格为外交大臣)。他出任该职期间正值埃塞俄比亚饥荒;当时埃塞俄比亚的德尔格政权受到西方国家排斥,在此背景下克拉克协助统筹西方国家向该国伸出援手。他又大力主张向推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实施经济制裁;这与当时英美政府的立场有别。他亦致力维护美加关系,以利两国自由贸易协议的谈判过程。

马尔罗尼执政期间国内一项主要议题为进行修宪,以满足魁北克民族主义支持者的要求。米治湖修宪协议失败后,马尔罗尼于1991年4月调派克拉克出任新成立的宪政事务大臣职位(兼任加拿大枢密院主席),委派他重启修宪程序。克拉克从同年9月起走访全国,咨询各省政府和各地民众对此议题的意见。查洛城修宪协议于1992年8月公布,当中包括承认魁北克为一“独特社会”、确认原住民族拥有自治权、以及改革上议院产生方法;然而该项协议于同年10月举行的全国公投中被否决。

在修宪失败和经济不景等不利因素拖累下,进步保守党的民望大跌,马尔罗尼遂于1993年2月宣布辞任党魁和总理。克拉克并未宣布角逐党魁职位,反之称自己在冗长的修宪程序中已竭尽所能,并于同月宣布不会在来届联邦大选中竞逐连任下议员。在金·坎贝尔领导下,进步保守党在同年6月大选惨败,执政地位败予自由党之余议席数目更从选前的154席大幅减至仅2席,并在国会内失掉正式政党地位。克拉克的耶洛黑德选区议席则落入加拿大改革党手中;进步保守党候选人在该选区只排行第三。

克拉克离开国会后成立顾问公司,又于1993-94学年在伯克利加州大学担任客席教师,并于1993年-96年间出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塞浦路斯特使。他于1994年10月获颁加拿大同伴勋章(1995年5月叙任)。他从1998年起分别在艾伯塔大学和卡尔顿大学出任客座教授。

进步保守党于1993年大败后,坎贝尔辞任党魁并由庄社理接任。在其领导下,该党于1997年大选中赢取20席,取回正式政党地位。庄社理后于1998年4月宣布辞职并转战魁北克省级政坛,而克拉克获多名进步保守党党员游说后于同年6月宣布角逐党魁职务。在同年10月举行的首轮投票中,克拉克赢取48.5%选票。三名候选人于首轮投票后弃选,克拉克遂于同年11月举行的次轮投票中与奥查德(David Orchard)对垒,并以78%得票率当选党魁。面对当时加拿大右翼选票被进步保守党和改革党摊分的局面,改革党曾尝试拉拢进步保守党党员加盟该党,但受到克拉克强烈反对。

当时没有国会议席的克拉克于2000年获新斯科舍省国王—汉兹选区(Kings—Hants)下议员布里森(Scott Brison)禅让该议席,让克拉克参与该区补选。补选于同年9月11日举行,克拉克获得53%选票赢取该议席重返国会。数星期后自由党籍总理克雷蒂安宣布将下届联邦大选提早至同年11月27日举行;在克拉克带领下,进步保守党在该届大选中赢取12席,当中大部分议席位于大西洋省份,险保正式政党地位但仍为国会第五大党。克拉克本人则返回艾伯塔省竞逐卡尔加里中选区下议院议席并当选。同年从改革党改组而成的加拿大联盟在大选中赢取66席,继承改革党的官方反对党地位。

克拉克了解到进步保守党和加拿大联盟瓜分右翼票源的局面只惠及自由党,因此并未反对两党结合,但希望合并程序按照他的意愿来进行。及至2001年初,加拿大联盟党魁戴国卫受到数项不利消息困扰并失去部分党员支持。包括副党魁格雷(Deborah Grey)和下议院官方反对党首席议员施察奥(Chuck Strahl)在内的数名加拿大联盟党员于往后数月内自行离开或被逐出党团,并筹组成“民主代表党团”(Democratic Representative Caucus),于8月中与进步保守党高层会面,商讨在国会内加强合作。民主代表党团和进步保守党从同年9月起在国会结成联盟,并由克拉克领导。此局面维持至哈珀于2002年3月当选新任加拿大联盟党魁为止;民主代表党团大部分成员重返加拿大联盟,该组织与进步保守党的合作关系遂告终结。

纵然克拉克的个人支持度不俗,他未能重建进步保守党在国内的广泛支持。他于2002年8月宣布辞任党魁,但留任至新党魁就任为止。彼得·麦凯于2003年5月当选新任党魁,而进步保守党和加拿大联盟高层则在往后数个月就合并事宜磋商。麦凯于同年10月16日与哈珀共同宣布达成协议,将两党合并成新的加拿大保守党。克拉克视此为加拿大联盟吞并进步保守党,又质疑新成立的保守党能否在全国建立广泛支持以抗衡自由党。他拒绝加入保守党党团,并在其余下的下议员任期内以独立议员身份议政。

2004年联邦大选举行之际,克拉克宣布无意竞逐连任下议员。他指保守党党魁哈珀和自由党党魁马丁皆为“糟糕的选择”("awful choice"),但选择马丁为两害取其轻;这番言论受到部分保守党党员和保守派媒体猛烈批评。

克拉克第二度离开政坛后继续其顾问业务,并出任数间公司和慈善组织的董事局成员。他亦以卡特中心成员身份到巴基斯坦、多米尼加共和国、喀麦隆、刚果民主共和国、黎巴嫩和尼日利亚等地出任国际考察员,观察当地选举。他曾出任全球领导基金会(Global Leadership Foundation)的副主席;该机构由前国家或政府首脑组成,专为现任首脑提供意见和辅导。他曾于美利坚大学出任高级研究员,2006年起则出任麦基尔大学的公私合伙关系教授。

Order of Canada (CC) ribbon bar.svgAlberta Order Excellence ribbon bar.svg
QEII Silver Jubilee Medal ribbon.pngCanada125 ribbon.pngQEII Golden Jubilee Medal ribbon.png
QEII Diamond Jubilee Medal ribbon.svgACM ribbon.pngOrdre de la Pléiade (Francophonie).gif

相关

  • 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缺乏症(英文:Avitaminosis)是由维生素缺乏或者代谢转化(例如色氨酸转烟酸过程)缺损所引起的一系列慢性或长期的疾病,这类疾病根据与其有关的维生素的字母进行定名。与此相反
  • 日珥日珥(英文:Solar prominence)是太阳表面喷出的炽热的气流,是在太阳的色球层上产生的一种非常强烈的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的标志之一。它是太阳磁场剧烈活动的结果,也是证明太阳磁场
  • 涡旋流体动力学中,涡旋(Vortex,复数形Vortices或Vortexes)是指流体顺着某个方向环绕直线或曲线轴的区域。这样的运动模式即为涡流(Vortical flow)。涡旋是由被扰动的流体,例如液体、气
  • 奇克索族奇克索人(英语:Chickasaw)是一群生活于美国境内的美洲原住民,原先居住于阿拉巴马州的亨茨维尔(Huntsville)西部,以及密西西比州与田纳西州等田纳西河流域一带。在与欧洲移民接触以
  • 地方品种作物地方品种(crop landraces) 是个动态名词,指那些起源古老、特征独特尚未进行改良的栽培植物,但它们遗传多样性高、适应当地环境并与传统和栽培体系密切相关。地方品种是地方
  • 本贝什蒂日乌本贝什蒂日乌是罗马尼亚的城镇,位于该国西南部,距离首府特尔古日乌18公里,由戈尔日县负责管辖,面积214.0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333米,2009年人口10,452,大多数居民信奉东正教。
  • 非洲侏儒鼠非洲侏儒鼠(Mus minutoides)又被称作侏儒鼠、指鼠、拇指鼠、瓶中鼠,是世界上最小的啮齿目动物。主要栖息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并且被广泛在世界各地作为宠物饲养著。与小家鼠
  • 200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200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2004 UEFA European Football Championship,简称Euro 2004)于2004年6月12日至7月4日在葡萄牙举行。共有 16 支球队参加了决赛圈赛事。除主办国葡萄牙外,其他的 15 支球队必须通过预选赛来争夺参加决赛周的席位。葡萄牙是首次主办欧洲足球锦标赛。下列是 16 支决赛圈参赛队伍(档次为欧足联划分):葡萄牙 v 希腊西班牙 v 俄罗斯希腊 v 西班牙俄罗斯 v 葡萄牙西班牙 v 葡萄牙俄罗斯 v 希腊瑞士 v
  • Ꚅ ꚅ(Zhwe;斜体:)是一个西里尔字母,为З з与Ж ж的连字。这个字母被用于旧的阿布哈兹语正写法,所代表的音值是浊颚龈擦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
  • 斯巴达 (自治市)斯巴达(希腊语:Σπάρτη)是希腊伯罗奔尼撒大区的一座城市,拉克尼亚州州府,人口35,259人(2011年)。斯巴达坐落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塔伊耶托斯山脉东麓,埃夫罗塔斯河富饶的河谷地带。历史上的斯巴达曾经是希腊最强大的城邦。今天的斯巴达是1834年重建的,市内古迹已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