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迦陵

✍ dations ◷ 2025-10-28 09:59:04 #1864年出生,1941年逝世,中华民国佛教人物,上海人,法国裔混血儿,华裔混血儿

罗迦陵(Liza ,R,1864年3月28日-1941年10月3日)是近代上海的英国籍犹太裔房地产大亨哈同(Silas Aaron Hardoon)(1851年 - 1931年6月19日)的中国籍妻子,本名俪蕤(Liza),号迦陵、慈淑老人,法名太隆。

按照罗迦陵自己的说法,她是一名中法混血儿。父亲路易·罗诗是一名法国水手,母亲沈氏,原籍福州闽县。1864年,罗迦陵出生在上海县城内九亩地(今黄浦区露香园路、大境路一带)。罗迦陵出生不久,父亲回国,六七岁时母亲也去世,因此她是由亲戚抚养长大。罗迦陵虽然识字不多,但她自幼聪明伶俐,机智多谋。为生活所迫,她曾经做过外侨女佣,许多书报都说她在虹口做过专门接待外国水手的“咸水妹”,其实并无证据。不过,罗迦陵确实阅历相当丰富,还学会了说英语和法语。

罗迦陵在帮佣期间,结识了一名新沙逊洋行地产部职员,出生在巴格达,在印度孟买长大,只身来沪的犹太人哈同。不久哈同发现,罗迦陵虽然只是一名出身低微的中国女子,但她拥有过人的机智,性格大胆泼辣,相信她有“旺夫运”,正是帮助他事业发达的理想配偶。1886年9月24日,哈同和罗迦陵在闸北青云里用犹太教仪式举行了婚礼。

自从与罗迦陵结婚后,哈同的事业就开始蒸蒸日上。结婚的次年,哈同就担任上海法租界公董局的董事,1898年又改任更重要的上海公共租界的工部局董事。1901年,哈同脱离新沙逊洋行,自己独立创办哈同洋行,专营房地产业。在哈同经营房地产业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行动无疑是他对南京路的开发。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租界内的商业中心还位于南部靠近旧城的广东路和福州路,南京路当时还很冷清。不过,随着1899年公共租界向西、北、东三面大规模拓展后,从宏观角度来看,不久这里必将成为全上海新的商业中心。南京路和福建路口有一座虹庙,罗迦陵经常到那里烧香,听信该庙住持的劝说,便鼓动丈夫多多购进南京路两侧的地产。随后又出资60万两,用名贵的铁藜木铺设南京路的路面,使这马条路成为上海最为平整的道路,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博取了做善事的好名声,提升了哈同洋行的社会形象;同时也使其在南京路的房地产大为增值。不久,在1908年,东西横贯上海的该市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走向也正是沿着南京路,那里成为上海交通最方便的地方,很快店铺云集,又成为上海商业最繁华的黄金地段,在数年间地价上涨千倍以上。一首民谣这样称赞他:“哈同哈同,与众不同。看守门户,省吃俭用;攒钱铺路,造福大众。筑路,筑路,财源亨通。”哈同去世前,占有南京路地产的44%,永安公司、新新公司、慈淑大楼(今东海大楼)的地皮都是哈同的产业,两侧凡是“慈”字头的房产,如慈裕里、慈庆里、慈顺里、慈丰里、慈永里等,也都是哈同的产业。

1904年,哈同开始在沪西静安寺路购地300亩,花费70万两银元,由罗迦陵聘请乌目山僧人黄宗仰设计,到1910年建成了上海最大最豪华的一座私人花园,并以罗迦陵的名字命名为爱俪园(哈同花园),园内亭台楼阁、假山湖沼,完全是典型的中国式园林,据称是模仿了《红楼梦》中大观园的设计,因而号称“海上大观园”。整个园林共有景点60余处,每处均冠以美丽的名字,是当时上海最大、最为豪华的私家花园。

由于罗迦陵笃信佛教,在爱俪园内建有佛教建筑频伽精舍,按照佛经中极乐世界的说法,设计七重行树,七重罗网,七宝莲池,八功德水,成为上海的佛教圣地。到抗日战争爆发以前,这里曾经招待了无数南来北往的僧侣。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江南地区的佛教受到了毁灭性打击。1909年,她出资20万元,聘请黄宗仰主持,历经四年,刊印了全套《大藏经》40帙(帙号为"天"至"霜")414册1916部8416卷,称为《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简称《频伽藏》。这是中国近代出版的第一部铅印本《大藏经》。

1913年,罗迦陵听从康有为的建议,在爱俪园内创办了僧侣学校华严大学,聘请从湖北来沪的月霞法师主讲。招生规模六十人,订为预科三年、正科三年,方可毕业。这是中国近代佛教复兴的重要事件。不过,华严大学仅在哈同花园上课一学期,罗迦陵提出要求,要全体学僧于每月朔望,为罗迦陵顶礼问安。学僧无法接受,月霞法师乃率领全体师生离开爱俪园,迁往杭州海潮寺。

哈同夫妇热衷于中国古典文化,还在园内开办了仓圣明智大学,这是一所从小学到大学的全日制学校,学生的膳食、住宿和学杂费全部由园内提供。课程则侧重于中国古代文字、古董和典章制度,聘请的学者包括王国维、章一山、费恕皆、邹景叔等。他们还曾出巨资收集河南安阳出土的大批甲骨,并请著名学者罗振玉等在爱俪园进行整理,所以中国的不少甲骨文专家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国画大师徐悲鸿也曾经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过。学校鼎盛时亦曾有学生1600余人。

1909年,罗迦陵应邀前往北京,被隆裕太后的母亲认为义女,于是罗迦陵与隆裕太后成了干姐妹。后来,宣统皇帝的弟媳又认哈同为义父。民国初年,哈同夫妇又去北京给拜寿,受到清宫款待,封罗迦陵为正一品夫人,又赐给60名太监回上海使唤。全盛时期园内有管家、警卫、仆人、和尚、尼姑、教师、学生近800人。据与罗迦陵亲近的人回忆,她在家中颇有贾母和慈禧太后的风范,颇为讲究排场。花费最巨的是她的两次祝寿,一次是1922年71岁的哈同与59岁的罗迦陵做“百卅大寿”,一次是1933年哈同去世后罗迦陵做七十大寿,这两次祝寿当时均轰动了整个上海。

哈同夫妇终其一生都非常相爱。哈同大量的产业均以罗迦陵的名字命名:爱俪园、南京路迦陵大楼、慈淑大楼、杭州西湖别墅罗苑等,其名下的里弄名称也都以“慈”字冠名,如慈安里。

哈同夫妇一方面以吝啬节俭著称,另一方面又热衷于参与当时上海的各项慈善活动。他们没有自己的亲生子女,但收养了20名中外孤儿,全都住在爱俪园中。由哈同领养了11名外国孤儿为养子女,均从父姓;罗迦陵则领养了9名中国孤儿为内侄子女,均从母姓,他们是:罗友良、罗友兰、罗友三、罗友启、罗友仁、罗友翔、罗馥贞、罗慧秀、罗岫梅、罗转坤和罗补乾。

1931年6月19日,哈同在爱俪园病故,留下土地450余亩,房屋1200余幢,30万平方米以上,1931年英国领事估计,哈同财产值400万英镑。英国驻华法庭鉴证了哈同生前所立的遗嘱,决定把其全部遗产归其妻罗迦陵继承;又根据英国法律向遗产继承人罗迦陵征收了税金达1700余万银元的遗产税。

哈同病故后,罗迦陵终日卧床,不理家事,致使爱俪园逐渐呈现荒芜的景象。1941年10月3日,罗迦陵去世,11月12日葬于爱俪园。葬礼耗费约20万元。但因哈同夫妇二人留下的2份遗嘱有很大出入,引发旷日持久的哈同遗产案。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哈同花园被日军占领作为营地,又遭受数次火灾,园内建筑被破坏殆尽。1949年以后,新政府征用了爱俪园,在旧址上建造了中苏友好大厦(今上海展览中心)。

至今,哈同夫妇的房产仍属于法律上未了诉讼的标的物,按沪房(1987)第548号文精神由房管机关代管。

相关

  • 塔西佗普布利乌斯·科尔奈利乌斯·塔西陀(Publius或Gaius Cornelius Tacitus,也译作塔吉突士,55年?—117年?),罗马帝国执政官、雄辩家、元老院元老,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与文体家,他的最主要
  • 乔治·波特乔治·波特,陆登汉姆的波特男爵,OM,FRS(英语:George Porter, Baron Porter of Luddenham,1920年12月6日-2002年8月31日),英国化学家,1967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
  • 苏格兰王国英国苏格兰王国(英语:The Kingdom of Scotland、苏格兰盖尔语:Rìoghachd na h-Alba、低地苏格兰语:Kinrick o Scotland),是位于西欧的一个古国,最大版图包括大不列颠岛北部以及周
  • 创造创造在古文中是一个历史学的专有概念,原指于后人对于前人个体反社会行为的描述,包括发明非天然的通常是有害的事物,或发动对于社会产生负面效应的事件。在白话文运动中,受西方神
  • 卵子生成卵子生成(英语:Oogenesis、ovogenesis或oögenesis)是一个从卵原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并在受精卵中形成卵细胞的过程。哺乳类动物的卵子生成始于生殖皮膜,他可以提供滤
  • 济南府济南府,中国古代的府,在今山东省境。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升齐州置,治所在历城县(即今山东省济南市)。下领五县:历城县、禹城县、章丘县、长清县、临邑县,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济南、长清
  • 互花米草互花米草(学名:Sporobolus alterniflora)又称为平滑网茅,为禾本科鼠尾粟属下的一个种。原生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潮间带泥滩,本种与其杂交种后代大米草(Sporobolus anglicus)起初被
  • CD1322B5I、​2ERJ、​3BPL、​3QAZ、​3QB7、​4GS7356116186ENSG00000147168ENSMUSG00000031304P31785P34902NM_000206NM_013563、NM_001308535、XM_017318396NP_000197NP_0012
  • 丹兑县丹兑县(缅甸语:သံတွဲခရိုင်;英语:Thandwe District)为缅甸若开邦辖下的县,其区域面积为10,542平方公里,2014年人口357,840人。该县下分3个镇区。丹兑为该县之首府。以下
  • 卡尔·冯林德卡尔·冯林德 (德语:Carl Paul Gottfried Linde, 1842年6月11日-1934年11月16日)是一位德国发明家,科学家和机械工程师,他发现了林德-汉普逊循环,发明了首台气体分离机,这一项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