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阿波罗10号
✍ dations ◷ 2025-11-11 10:47:06 #阿波罗10号
阿波罗10号(Apollo 10)是阿波罗计划中第四次载人飞行任务,第一次(也是唯一的载人土星5号)在39B发射台发射。本次任务是第二次环绕月球的载人任务,首次将登月舱带入月球轨道进行测试。在测试中,登月舱离月球表面仅15.6千米。截止2001年(2001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阿波罗10号在1969年5月26日从月球返回地球途中创造了载人航天器的飞行速度记录:39,897千米/小时(11.08千米/秒)。阿波罗10号也是人类航天史上第一个从太空发回彩色现场录像的任务。阿波罗10号是人类首次带着一套完整的阿波罗航天器(阿波罗8号未携带登月舱)环绕月球,也可以称得上是登月最后的“彩排”(阿波罗11号两个月内成功登月)。斯塔福德和塞尔南操纵的登月舱离月球最近时仅15.6千米,除了最后的降落过程(阿波罗10号的登月舱并不能真正降落),阿波罗10号执行了真正的登月需要完成的一切步骤,从执行任务的宇航员到指挥中心的控制人员,都对登月的过程进行了一次演习。离开近地轨道后不久,指令/服务舱从农神5号的S-IVB子火箭分离,在转向后与S-IVB中的登月舱连接。月球转移轨道射入(TLI)将航天器射向月球。在进入月球轨道后,杨独自留在指令舱中环绕月球,斯塔福德和塞尔南测试了登月舱的雷达和起飞火箭,并检查了月表宁静海阿波罗11号计划中的登月点。在登月舱第二次绕月飞行时,宇航员通过爆炸螺栓抛弃了登月舱的降落部分。突然上半部开始迅速旋转,并带有急剧的前后颠簸。宇航员镇静之后,改用手动控制系统使其稳定。直到启动发动机使登月舱起飞部分与绕月飞行的指令舱会合时,登月舱仍在吱嘎乱响。经过紧急处理,登月舱总算顺利与指令舱会合。阿波罗10号的指令舱目前在伦敦的科学博物馆展览。登月舱的起飞部分目前在环绕太阳,是阿波罗计划所使用的登月舱中唯一仍然完整的起飞部分(阿波罗5号、9号、13号的登月舱起飞部分在地球大气层中被烧光了;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起飞部分留在了月球轨道,最终坠落在了月球表面;阿波罗12号、14号、15号、16号及17号的登月舱起飞部分都按计划坠落在了月球表面)。阿波罗10号完成了所有测试航天器表现以及检查细节的飞行目标。盾牌形的徽章上有一个明显的罗马数字X(10)被放在月球表面,用斯塔福德的话来说就是“显示我们曾留下的印记(to show that we had left our mark)”。指令舱从X的上半部分穿过,而指令舱的起飞部分则离月球飞得很近。背景中的地球清晰可见。浅蓝色的边缘上写有“APOLLO(阿波罗)”以及3位宇航员的名字。徽章的最外层是一圈金色。
相关
- 鼻中隔Anterior ethmoidalnasopalatine nerves Medial posterosuperior nasal branches of pterygopalatine ganglionAnterior half to submandibular nodes Posterior half to
- 退化性关节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简称OA),或称退化性关节炎,是一种关节软骨(英语:articular cartilage)或关节下骨头损伤的关节炎,常见症状是关节疼痛或僵硬,初次发病常仅见于运动之后但发病
- 四羟基合锌酸钠四羟基合锌酸钠是一种配位化合物,化学式为Na2。平时所说的锌酸钠是含锌酸根或羟基锌酸根离子的钠盐的总称,在应用中,其精确的化学式不太重要,一般而言指的是各种锌酸钠的水溶液
- 前大爆炸理论大爆炸又称大霹雳(英语:Big Bang),是描述宇宙的源起与演化的宇宙学模型,这一模型得到了当今科学研究和观测最广泛且最精确的支持。宇宙学家通常所指的大爆炸观点为:宇宙是在过去有
- 土星1号土星1号运载火箭是美国第一枚专门用来将载荷送入地球轨道的运载火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共发射了10枚土星1号运载火箭。此后由土星1B号运载火箭所取代。与1号相比1B号拥有
- 果皮果皮,又简称皮,是指水果或蔬菜外侧一层可以取下的部分,这个外层通常可以徒手剥开或用削皮刀切下,如果比较硬或难以用手取下,通常称为果壳。果皮的厚度因果实而异,西瓜的果皮相对而
- 独派独派可以指:其他国家也有类似情形存在的地区也会称该支持独立的派系为“独派”。
- 伊斯基亚伊斯基亚(Ischia)是第勒尼安海中的一个火山岛,距离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约为30公里。岛屿的形状大致呈梯形,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约7公里,海岸线总长约34公里,面积46.3平方公里。
- 太平洋群岛托管地太平洋群岛托管地(英语:Trust Territory of the Pacific Islands,TTPI),是联合国委托美国于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一个托管地区,美国对该地区实际控制,直至1994年10月帕劳宣布
- 马踏里东山马踏里东山进攻战斗又称“三打马踏里”,是朝鲜战争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第三阶段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6军第136师对美国陆战第一师守卫的马踏里东山及其以北无名高地(美军称Outp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