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猛犸

✍ dations ◷ 2025-05-17 18:16:19 #绝灭物种,古生物,猛玛象属

草原猛犸(英语:steppe mammoth;学名:)是一种已灭绝的象科动物,生活在距今约600,000-370,000年前更新世中期的欧亚大陆北部。这个物种可能是在更新世早期于西伯利亚由南方猛犸进化而来的,这可能是象科动物走向草原和苔原的第一步,同时,草原猛犸也可能是后来冰河时期真猛犸的祖先。

草原猛犸的学名是“”(Falconer 1857)还是“”(Pohlig 1885)存在争议并容易混淆,费尔康那的依据是来自亚洲的材料而后者则是基于发现在欧洲的化石,这两个名字亦同时出现在学术刊物上。第一次调整方案是由Maglio于1973年提出的,因“armeniacus”出现较早所以被视为首选。但是Shoshoni和Tassy于1996年将其重新改作“”,理由是这个名字更加常用。故而现在哪个名字更合适尚无定论,而学者们通常倾向于在描述欧洲的草原猛犸时使用“”,描述亚洲的草原猛犸时使用“”。

有几个在日本发现的化石曾用过其他学名,但现在都被认为是异名。

草原猛犸的头颅和颌骨都比南方猛犸小,雄性的象牙前端回弯,一些老年个体的象牙可长达4.9米(16英尺)。雌性的象牙则比较纤细。

草原猛犸的部分个体可以高(肩高)达4米(13英尺) 。它和哥伦比亚猛犸、南方猛犸、恐象一样,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象科动物之一,甚至有可能这其中最大的。一个亚速海博物馆的草原猛犸骨架高达4.5米(15英尺),但是这可能是高估了,因为在这具化石上脊椎被安在了肩胛骨之上。另一具在Mosbach Sande单独发现的腿骨肱部化石有1.45米(4.8英尺)长,据推测这头猛犸生前至少肩高4.5米(15英尺),甚至更大,也许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猛犸。

草原猛犸最完整的化石是1996年于塞尔维亚基金达发现的。这是一头雌性猛犸,高约3.7米(13英尺),全长7米(23英尺),象牙长2.7米(8.9米),活着的时候可能重达7吨。

另一个非常完整的化石发掘于英国诺福克West Runton的悬崖上,颌骨和牙齿都保存着,但是头骨的上半部分没有找到。2008年于法国奥弗涅又发现了其头盖骨化石。

1959年,Zhou, M.Z.宣称,他发现了一种新的猛犸,并命名作“”。这个物种后来以“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为名流行一时,并且基于发现于1980年的两个个体,被制作成了一具高达5.3米(17英尺)的复合化石。然而,Wei等人(2010)重新研究了这具化石,认为“”只是“”的一个次定同物异名,他说通过尺寸和形态断定,其中一些化石可能来自草原猛犸,而另一些则来自真猛犸。

相关

  • 纳米粉体纳米颗粒(nanoparticle),指纳米量级的微观颗粒。它被定义为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小于100纳米的颗粒。小于10纳米的半导体纳米颗粒,由于其电子能级量子化,又被称为量子点。纳米颗粒具
  • 越族越族可能指:
  • 北美负鼠北美负鼠(Didelphis virginiana)是栖息在北美洲格兰德河以北唯一的有袋类动物。它是独行及夜间活动的动物,约有家猫的大小。它们分布在中美洲及北美洲,由哥斯达黎加至加拿大都有
  • 金融科技园区金融科技园区是中华民国金融管理委员会成立的全国第一个“金融科技产业生态的实体共创空间”,园区全称为金融科技创新园区FinTechSpace,位于金融业者群聚的台北市南海路上的仰
  • 氯铂酸盐六氯合铂(IV)酸盐是含阴离子PtCl2−6的盐类,简称氯铂酸盐。它在水溶液中为深黄色,锂和钠盐形成水合物且易溶于水,更重的碱金属(钾、铷、铯)和铵盐形成无水物,微溶于冷水。将金属铂
  • 补骨脂补骨脂(学名:Psoralea corylifolia),又名破故纸,为豆科补骨脂属下的一个种。夏天的时候,会开白色或者淡紫色的花儿。这种草的种子可以做药。
  • 日立日立可以指:
  • 两轮投票制两轮选举制(Two-round system)又称“两轮投票制”、“两轮决选制”(Run-off election),指选举无法一次选出结果时,采用两轮投票的选举制度。如果某选举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过半数的选
  • 碧奇公主桃花公主(日语:ピーチ姫,英语:Princess Peach,港台官方译为“碧姬公主”,中国大陆官方译为“桃花公主”),是任天堂著名游戏系列马里欧系列中的重要角色。她由宫本茂亲自设计出来,名字
  • 阿尼斯·巴斯威丹阿尼斯·拉希德·巴斯威丹(印尼语:Anies Rasyid Baswedan,1969年5月7日-),印度尼西亚学者、前印尼教育与文化部长。他在2007年获任命为雅加达Paramadina大学校长,至2015年卸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