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英寸47倍径舰炮

✍ dations ◷ 2024-12-22 21:56:12 #6英寸47倍径舰炮

Mk 16型6英寸47倍径舰炮(英语:6"/47 caliber Mark 16 naval gun)是美国海军于战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采用的6英寸(152毫米)轻巡洋舰舰载主炮(英语:Main battery)。它们主要搭载在三联装炮塔以内,并且用于打击地面、水面目标。而Mk 16DP型6英寸47倍径舰炮(英语:6"/47 caliber Mark 16DP naval gun)是Mk 16的高平双用途型(英语:Dual-purpose gun),可用于打击飞机和水面舰艇。它搭载于战后的伍斯特级轻巡洋舰和密西西比号(BB-41)防空炮兵训练舰。

还有Mk 17型6英寸47倍径舰炮(英语:6"/47 caliber Mark 17 naval gun)是Mk 16的修改型,使用袋式装药(英语:Shell_(projectile)#Separate loading bagged charge);它只架设在伊利级炮舰(英语:Erie-class gunboat)的单装式炮架以上使用。

该后装式(英语:Breechloader)线膛舰炮制有三种版本,分别是6-英寸(152.40-毫米)47倍径Mk 16 Mod 0、6英寸47倍径Mk 16 Mod 1和6英寸47倍径Mk 17。6英寸47倍径(6-inch /47 caliber)是指6英寸的膛径(口径)和47倍的膛径长度(一倍径即是一膛径),或可说达到23英尺6英寸(7.16米)。“Mk 16”(全写应为Mark 16)表示它是美国海军6英寸舰炮系列中的第16款设计。“ Mod 0”或“ Mod 1”表示对该设计进行的细微修改,其中0为原始型号,1则第一款修改的型号(具有锥形内衬)。

6英寸47倍径舰炮是在1930年代,美国海军所研发、用于发射“超重型”穿甲(AP)型抛射弹的多种武器之一,从而在遵守《伦敦海军条约》对舰炮数量和舰只尺寸的限制的同时,增加了战列舰的破坏力。与前型的Mk 12、14、15、18 6英寸53倍径舰炮(英语:6"/53 caliber gun)相比,6英寸47倍径Mk 16舰炮发射的是一枚130英磅(58.97千克)穿甲战斗部,而非仅重105磅(48千克)的穿甲战斗部。

该舰炮就架设在三种类型的炮塔以内。

Mk 16主要架设在三联装炮塔以内,以打击地面、水面目标。每座炮塔以内的全数三门舰炮都架设在同一具套筒当中,因此会一同被抬高,但是延迟线圈可让其发射时“分裂齐射”;这解决了1920年代和1930年代众多美国巡洋舰普遍存在的炮弹分布问题。克利夫兰级搭载有12门舰炮,架设在四座三联装炮塔以内。舰只中心线以上的三座炮塔的布局使得所有舰炮都可从宽阔的侧舷以上使用。1920年代的奥马哈级轻巡洋舰也搭载了12门6英寸53倍径舰炮,但由于当中8门舰炮为单独架设在炮廓(英语:Casemate)以上,而且都只能向舰只的一侧开火,因此侧舷射击时最多只能使用8门舰炮。

Mk 16DP采用了两炮联装半自动“双用途”型炮塔,可同时用以打击空中和地面、水面目标。它俩分别的装有各自的套筒,可以独立抬仰。它俩在战争后期少量生产。与“单一用途”的三重炮塔相比,双用途型炮塔射速较高,台仰与回旋速度亦更快。伍斯特级采用了这些炮架。这款炮塔并不完全令前线满意,亦有官兵提议以三联装双用途炮架取代它们,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取消。

Mk 16/16DP舰炮可在+22.3°的抬仰角度将重达130英磅(58.97千克)的战斗部射至11.36英里(18.28千米)的距离,飞行时间为44.7秒。达到44.5°的抬仰角度时的最大射程为14.77英里(23.77千米),飞行时间为77.3秒。战斗部的重量各不相同;一枚穿甲弹的战斗部重达130磅,而大容量(HC;high capacity)战斗部则是105磅。弹药为半定装式(英语:Shell_(projectile)#Separate loading cased charge)(抛射弹和推进药弹壳为分开的)。这些舰炮的全装推进药式弹壳是Mk 4,装入一具黄铜罐以内,重达65磅(29.48千克)。大容量战斗部可装上机械定时(MT)引信或是在1942年末装备的可变式时间(VT)无线电近炸引信,以对付飞机。

这款舰炮发射的Mk 34高爆弹通常被称为“HC”,但当装有近炸(VT)引信或是机械定时(MT)引信时,它可以用以对付飞机;因此在这种配置时,从技术上而言是“防空”(AA)战斗部。因此,根据所装上的引信,Mk 34 HC炮弹在理论上也可变成Mk 34 AA炮弹。

每门6英寸舰炮每分钟可以发射8至10发炮弹。每门舰炮重达6.5短吨(5.80长吨),最初只能抬高至40°,但后来经过修改而可抬高至60°。最初,炮塔正面的端口(英语:Gun port)被切开,只可让其仰角为41°,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三联装6英寸47倍径舰炮的端口都受令接受修改以放寛至60°。舰炮只能在-5°—20°的俯仰角度之间装填;当与远处的水面目标或飞机交战时,这会导致降低了其射速。重达105磅的Mk 34 HC炮弹在46.6°角时可以2,665英尺每秒(812.29米每秒)的速度射出并且飞至23,483码(21,472.86米);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已推出的、重达130磅的Mk 35超重型穿甲炮弹可在全装药时达到2,500英尺每秒(762.00米每秒)的速度,并可在44.5°时贯穿最大距离达到26,000码(23,774.40米)的装甲。

Mk 16舰炮的炮管寿命为750—1,050发全装药弹(英语:Glossary_of_British_ordnance_terms#Effective_full_charge)炮击。

而Mk 17则是用以搭载于单装的Mk 18炮架。Mk 17舰炮可以从20°仰角发射重达19,800码(18,105.12米;11.25英里)的105英磅(47.63千克)常规炮弹(HE)。弹药为袋式装药(英语:Shell_(projectile)#Separate loading bagged charge)(抛射弹和推进药袋为分开的)。全装药时,这款舰炮的推进药袋重至34或34.5英磅(15.4或15.6千克)之间。伊利级(英语:Erie-class gunboat)在四座单装式基座以上各自搭载了一门舰炮。

每门6英寸舰炮每分钟可以发射5至8发炮弹。每门舰炮重达5.24短吨(4.68长吨),可从-10°抬高至20°。重达105磅的Mk 28常规炮弹可以2,800英尺每秒(853.44米每秒)的速度射出。

Mk 17舰炮的炮管寿命同为750—1,050发全装药弹炮击。

其命名“Mk 16”是指该舰炮在6英寸炮系列的设计当中的顺位为第16位,而非搭载舰炮的炮塔。当时较小的火炮具有以Mark为编号的炮架类型。在现代,美国海军主要是以炮架(炮塔)为Mark编号,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火炮的型号才是主要重点。在19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多数6英寸以及更大型的火炮的炮塔会根据所搭载炮塔的舰只种类而为人所知。

布鲁克林级和圣路易斯级(英语:USS St Louis (CL-49))轻巡洋舰所搭载的6英寸三联装炮塔重达154~167短吨(137.50~149.11长吨),而克里夫兰级和法戈级轻巡洋舰则是165~173短吨(147.32~154.46长吨),每根线膛炮管长达25英尺(7.62米)。炮塔搭载在炮座或是圆形枢轴以上,而该枢轴从数层甲板延伸到舰只以内。抛射弹就存放在炮座底部的炮弹存储室以内。每门火炮可将200枚炮弹存放在炮弹存储室以内。炮弹通过卷扬机供应给火炮。

而推进药存库位于炮弹存储室下方,并且通过推进药卷扬机供应给火炮。空的推进药罐可通过炮塔背面的抛壳口从炮塔内抛出。当该舰炮开火时,在炮塔后方的甲板以上看到打空的黄铜制推进药罐堆积起来的场面并不罕见。炮塔本身的表面装有厚达6.5英寸(165.10毫米)的装甲板,可以10°/秒的速度回旋跟随其目标。

每座炮塔需要3名军官和52名士兵。

Mk 17舰炮安装在Mk 18单装炮架以上,重达15.4短吨(13.97公吨)。

Mk 16DP型6英寸47倍径舰炮的三联装提案型在2015年战游网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射击游戏《战舰世界》当中的一次更新以后,以“Mark 17”之名将四座搭载于其架空轻巡洋舰西雅图号以上;而中国智能手机游戏《碧蓝航线》与战列舰世界的第二次联动活动当中,在西雅图号的舰娘登场的同时,亦让“Mark 17”三联装舰炮沿用相关资料登场。

如今,世界上仅存的少数6英寸三联装炮塔架之一,就搭载在位于纽约州水牛城尼亚加拉河畔的水牛城伊利郡海军军事公园(英语:Buffalo and Erie County Naval & Military Park)的小岩城号(CG-4)(英语:USS Little Rock (CL-92))博物馆舰(英语:Museum ship)以上。

本文包含了来自公共信息的文字,而这些资料就在位于纽约州水牛城尼亚加拉河畔的水牛城伊利郡海军军事公园(英语:Buffalo and Erie County Naval & Military Park)的小岩城号(CG-4)(英语:USS Little Rock (CL-92))博物馆舰(英语:Museum ship)以上展出。

相关

  • 丙氨酸丙氨酸(Alanine,简写为Ala或A)是一种氨基酸,于1879年首度被分离出来。它含有胺基和羧酸,二者都与中心碳原子相连,中心碳原子也带有甲基侧链。因此,它的IUPAC系统命名为2-氨基丙酸,并
  • 碳14碳14(¹⁴C)或放射性碳是碳元素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于1940年2月27日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放射性实验室(现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马丁·卡门和萨姆·鲁本首先发现。它透过
  • 光明会阴谋论光明会(拉丁语:Illuminati)是1776年5月1日启蒙运动时成立于巴伐利亚的一个秘密组织。该组织经常被各种阴谋论指控参与控制全世界的事务,透过掌握货币发行权、策划历史事件(如法国
  • 函谷关函谷关,是中国古代著名关隘。故址在豫西灵宝县旧城西南,因“路在谷中,深险如函,故以为名”。与雁门关、仙霞关、剑门关并称中国四大古关口。函谷关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由秦国所建
  • G显带G显带(G-banding;G banding;Giemsa banding)是一种染色体着色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了解染色体的情况。可以从中得到胎儿或者是癌细胞的染色体组型。科学家可以利用这种技术了
  • 粉岭礼贤会中学粉岭礼贤会中学(英语:Fanling Rhenish Church Secondary School)是新界的一间中学,位于粉岭联和墟联益街1号,邻近联和墟球场。现任校长为陈俊平先生,校监为陈启元博士。进学明道(St
  • 约翰·佩恩 (昆士兰州政治家)约翰·佩恩(英语:John Payne,1860年11月9日-1928年1月14日)是昆士兰州立法会的其中一位议员。
  • 古斯塔沃·马尔齐古斯塔沃·马尔齐(意大利语:Gustavo Marzi,1908年11月25日-1966年11月14日),意大利男子击剑运动员。他参加了1928年、1932年和1936年夏季奥运会击剑比赛,共获得2枚金牌和5枚银牌。1
  • 张武臣张武臣,梅花门第十六代合字辈掌门人,山东定陶县人。早年曾参加抗战,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南京全国擂台赛副主吴体胖的得意传人,十七代弟子两千余人,十八代弟子千余人,第十九代弟子两
  • 微积分学教程《微积分学教程》(俄语:Курс дифференциального и интегрального исчисления),是苏联数学家菲赫金哥尔茨为数学分析课程撰写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