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主宾格语言
✍ dations ◷ 2025-04-04 11:13:04 #主宾格语言
主宾型配列(Nominative–accusative alignment),也称为主宾格配列、对格配列或受格配列,是一类配列方式,即在句法或形态上,将不及物动词的单一变元和及物动词的施事论元同等对待(S=A),而区别对待及物动词的受事论元(P)。配列在综合语中常借由格标记来表示;但并非只有格这种语法范畴可以配列,分析语中的语序和介词(前置词)等也可以配列。呈现这种配列的语言称为主宾格语言或者对格语言、受格语言。这种配列法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分布,是句法形态配列的主要形式之一,世界上大多数的语言都属主宾格语言的行列。在主宾型配列里面,论元可以以多种显在方式呈现,这些方式称为编码性质(coding property),亦即形态性质。这些显在的编码属性常以词的形态变化或格助词的方式呈现。如果一种语言有形态上的格变化,那么及物动词的施事论元(A)和不及物动词的单一核心变元(S)一同标记为主格(S=A)。及物动词的受事论元(标记为P)则区别对待,将它标记为宾格,如日语和梵语;但有时候它也可以被标记为其他的格,比如芬兰语会将 P 标记为宾格和部分格(英语:partitive case),俄语会把 P 标记为属格,以区分结点性(英语:Telicity)。仅明显标记宾格而对主格隐性标记甚至不作标记的情况也很常见,例如:并非所有的语言都用显在的格来标记论元。实际上还有一种宾语异相标记(Differential object marking)广泛分布于各种语言当中,即直接宾语往往根据其含意而分割成两个子类,且在多数有宾语异相标记的语言中,只有一个种类有标记,而另一个子类则不带标记(但亦有像芬兰语般两个种类的宾语各带有不同标记的语言存在)。直接宾语的显著性越强,它就越容易被格显著地标记。显著性有以下阶层:这个阶层也反映在西尔弗斯坦(英语:Michael_Silverstein)的人-动物性阶层中。其他有宾语异相标记的语言包括了土耳其语、特里基语、卡西语(英语:Khasi language)、马拉雅拉姆语、含姆语(英语:Kham language)和阿姆哈拉语等语言。在土耳其语和萨哈语中,直接宾语可带宾格标记或不带任何(可见的)宾格标记,若一个直接受词名词带有宾格标记,则它是指特定的某事物(像例如“某特定的人”),不然就是指某些不特定的事物(像“某人”)。在萨哈语中,如果缺乏这种显在的格标记,那么宾语的语序分布就会受到限制,一定要前置于谓语,反之则不会。实际上显著度的区分在不同文化里面也会有很大差异,如德语的宾格常标记在阳性论元上。格标记是主语异相标记的其中一种形式,主语异相标记还能通过一致、倒装、语态变化等实现。在及物动词句中避免主语和宾语发生歧义是异相标记的功能动因;和宾语异相标记一样,主语异相标记可以区分主语的显著性。这一显著性阶层在及物动词主语上比及物动词宾语显的更加自然。有时主宾型配列也可以通过动词的显在一致来实现。在下面的阿姆哈拉语例子中,动词被同时标记上了主格标记“3SG.M”和“3SG.M.O”,分别与主格和宾格形成一致。当 S、A 或 P 处于特定的句法结构时,主宾型配列就会表现出来,这属于表现性质(Behavioral property),也即句法性质,作用于句子层面。有些语言缺乏形态变化,更依赖句法去编码语义和语法关系。一门语言越不依赖显在格标记,配列就可能通过语序呈现,如前述例 6.,以及下例印尼语:主宾型配列在语序上表现为:S 和 A 都直接出现在动词前,而 P 则可以直接表现在动词后。如法语:实际上,缺乏形态手段、主要靠语序表达句法功能的语言大部分都属于主宾型语言,作通型语言极其罕见。在等位省并(conjunction reduction)过程中,句法形态配列确定并列结构(coordinate structure)里的哪个论元可以忽略,哪个不可以。主宾型语言如:联动句里面,嵌入子句被省略的论元必须对应到复合子句的主语(主格),如果对应到宾语(宾语),则句子不合法。如果汉语是作通型语言,则会变成:这时嵌入子句被省略的论元必须对应到复合子句的宾语(通格),如果对应到主语(作格),则句子不合法。呈现主宾型配列的语言数量最多,在世界上的分布也最广;相反,作通型配列的语言则被局限于高加索、北美和中部美洲、青藏高原和澳大利亚等数个地区。右图呈现了各种配列在世界上的分布,而下表则列出了世界各区域主宾型语言的例子:大洋洲:南美洲:最优理论(Optimalicy theory)认为,主宾型标记系统的形成主要是为了实现两项功能,或者说是两项制约:确认功能(identifying function)和消歧功能(distinguishing function)。确认功能是指,格这一词法编码会包括论元独有的语义或语用属性和信息。例如从某个论元所持有的宾格形态,就可以确认该论元拥有受事语义角色。 消歧功能即区分核心论元的功能,尤其是及物动词句中的两个核心论元 A 和 P;而不同配列如何实现消歧功能,就成为了不同的“格标记策略”。格的这两种功能往往同时起作用。确认功能为主的格系统相较于消歧功能为主的格系统,其格变化必须更为发达。另一种解释主宾型配列产生的理论是功能压力论(Functional pressure)。在语言方面,这个理论主要关注语言社区的各种需求,认为语言会发展出一些功能体系来满足需求压力。主宾型配列就是为了消除歧义、简化沟通流程而产生的。出于上述原因,不及物型语言很罕见:36:125,因为没有满足区分论元 A 和 P 的需求;不过经济原则也是影响配列形成的重要因素,虽然有必要辨别区分论元,但像三分型那样的配列就有些过剩了,因为超出了需求,所以三分型语言也很少,大部分语言都会在不损害可理解性的前提下采取较少的论元数目。通过这种方式,效率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就产生了 S 与 A、P 任意两方联合、一方孤立的格配列,也即主宾型和作通型这两种最为广泛分布的配列。以修饰语顺序
相关
- 获得性免疫后天性免疫(英语:adaptive immunity)也称为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专一性防御,是一种经由与特定病原体接触后,产生能识别并针对特定病原体启动的免疫反应。和后天
- 漳浦县漳浦县(闽南语:.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Chiu
- 亲子鉴定亲子鉴定又称亲缘鉴定,是利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亲子鉴定在
- 依附理论依附理论(英语:attachment theory)是一种心理学、演化、动物行为学理论,旨在探讨“人际关系”:二或多个个体间的感情纽带。依附理论最重要的原则是,幼童因为社会与情感需求,而至少
- 智力智力或智能(英语: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推理、理解、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尽管智力的定义与重要
- 克拉科夫克拉科夫(波兰语:Kraków,波兰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
- 触电遭雷击的患者,腿部表面有红色条状痕即电流流经的痕迹 。触电是指当生物(主要指人类)与电有直接的接触时,因此感受到疼痛或甚至受到伤害的意外事故。被雷电击中(简称雷击)也属于触
- 昼夜节律昼夜节律(英语:circadian rhythm /sɜːrˈkeɪdiən/),又译日夜节律、概日节律、日变周期、生理时钟,一种生理现象,以内源性、持续的,呈现以约24小时为周期的变动。包括植物、动物
-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为混合神经,也就是既含有运动神经又含有感觉神经。感觉部分收集来自面部和头部的信息,运动部分则控制咀嚼肌。三叉神经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它的运动部
- 河豚河鲀(英语:Puffer fish)常作河豚,古名肺鱼,俗称气鼓鱼、气泡鱼、吹肚鱼、鸡泡鱼、青郎君、刺䲅等,一般泛指鲀形目中二齿鲀科、三齿鲀科、四齿鲀科以及箱鲀科所属的鱼类。河鲀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