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

✍ dations ◷ 2025-10-30 03:23:07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英语:Iron-deficiency anemia,IDA)指的是因为缺乏铁质所产生的贫血,而贫血是指红血球细胞数量或血液中的血红素下降。一般贫血的产生影响的速度较缓慢,所以症状通常较不明显,其中症状包括感到疲倦、无力、呼吸急促或是运动能力下降等等。而相反的是,急性的贫血通常会有较严重的症状,可能会意识浑沌或有快要昏厥的感觉,并且感到口渴。若非十分严重的贫血,否则一般人不会有脸色苍白的现象。其他症状表现则常因成因不同而有所差异。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从饮食摄取的铁质不足,或是身体吸收铁质不良所导致,也有可能是失血导致的铁质流失或身体铁代谢多于吸收所引起。而出血的位置可能包括小肠、子宫或是泌尿道。就发展中国家的孩童而言,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为寄生虫感染。寄生虫会造成肠道出血,但粪便中并不总是能明显发现。在未开发国家中,疟疾、钩虫和维他命A缺少是三个造成怀孕期间贫血的原因。在超过50岁的女性中,缺血性贫血最主要是慢性肠胃出血,其背后的原因与寄生虫感染无关,而是因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是消化道癌症等因素。铁质缺乏所致的贫血占全世界贫血个案将近一半,对女性的影响通常大于男性,在2013年的统计中,全球有将近1.2亿的的人口受缺铁性贫血所影响,同样的研究也发现,缺铁性贫血造成193,000人死亡,较1990年的213,000例已经有下降的趋势。缺铁性贫血的特征有苍白(因为皮肤或黏膜缺少氧化血色素),疲倦,头晕以及虚弱。但没有一种症状能高敏感度或具有特异性地诊断缺铁性贫血。孩童黏膜部位的苍白(特别是结膜)是与贫血最相关的指标,但在大型研究中指出:结膜苍白只有28%的敏感度以及87%的特异性区别孩童贫血(血红素<11.0 g/dl);以及49%的敏感度以及79%的特异度诊断孩童严重贫血(血红素<7g/dl)。因此,贫血的孩童中只有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会有此征相表现,此症状的出现完全依赖疾病的严重程度。因此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必须完全依赖实验室检查。因为缺铁性贫血的病程发展慢(可能数年),身体也会渐渐适应这个疾病而导致不典型的疾病表现;病人也常常适应了缺铁性贫血对全身的影响。严重的个案有可能发生呼吸困难。吃某些东西的欲望,或所谓的异食癖也会发生。食冰癖或对冰的异食癖被认为对鉴定缺铁性贫血具有特异性,但其实此症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佳,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也没有帮助。当这个症状出现时,其消失与否可能和缺铁性贫血的好转并无关连性。其他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和疾病表现包括:在婴儿发育初期阶段缺铁性贫血造成的影响比成人期大。在婴儿发育初期阶段的严重缺铁性贫血无法经由治疗回复正常的血铁浓度。相比之下,发生在婴儿发育晚期的缺铁性贫血可以经由补充足够的铁来代偿。缺铁性贫血对神经发展的影响有:减少学习能力,改变运动功能,永久减少多巴胺受体和血清素浓度。发展阶段的铁缺乏可能导致脊髓减少髓鞘形成,以及改变髓鞘的组成。除此之外,缺铁性贫血对身体成长有负面的影响。生长贺尔蒙的分泌和血中运铁蛋白浓度对身高和体重而言有正相关。这个关联也和前述异食癖有关,可能是导致异食癖的原因。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后需要进一步调查其原因。它可能因为铁的需求或流失增加,或铁的摄入减少,这些情形在儿童和成人都可能会发生。慢性失血需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史,若找不到可能导致的原因,则须迫切转诊以排除潜在的恶性肿瘤。在婴幼儿和青少年时期,身体的快速增长可能会让铁的摄取量供不应求,从而导致没有疾病表征的隐性缺乏。在育龄妇女过长或经血过多的月经周期也可引起轻度的缺铁性贫血。全世界缺铁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寄生虫(蠕虫,例如绦虫,吸虫和蛔虫)。寄生虫可引起发炎和慢性失血。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各地大约二十亿人感染了土壤传播的蠕虫。”血液中的红血球含有铁,所以血液流失同时会导致铁的流失。失血的几个常见原因:妇女月经量过多是缺铁性贫血的风险因子,因为他们月经更可能比他们的饮食中铁的摄取量大。而体内的慢性失血,像是因为消化性溃疡、肠道血管发育不良、大肠息肉或胃肠癌,失血过量的时候可导致缺铁性贫血。消化道出血也可能因为经常使用的一些药物,如NSAIDs(例如阿司匹林),抗凝血剂(例如氯吡格雷和华法林),虽然这些药是容易有血栓形成的患者必需使用的。通常我们是铁的来源从食物中摄取。如果一个人摄取太少铁或铁吸收不良,就可能随时间渐渐缺乏铁。富含铁的食物包括肉类、蛋类、绿叶蔬菜和铁强化食品。对于正常生长发育,婴儿和儿童从他们的饮食获取铁。大量摄取牛奶与缺铁性贫血的风险增加有关。缺铁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低肉类摄取量、低摄入铁强化产品。铁的每日建议量为:*足够的摄入量(AI)来源: https://ods.od.nih.gov/factsheets/Iron-HealthProfessional/食物中的铁在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特别是十二指肠和近端回肠。肠功能紊乱会降低人体对铁的吸收能力。 肠的吸收表面积减少,例如腹腔疾病,炎性肠道疾病或在手术切除肠道后,身体还是可以吸收铁,但吸收表面积根本不够。 如果胃里盐酸的产量不足,胃酸缺乏(通常是由于慢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长期质子泵抑制剂疗法)导致铁和三价铁的盐沉淀出来,在肠道会吸收不良。 在全身性炎症存在的情况下,铁被吸收到肠细胞后,由于在肠细胞基底的铁转运蛋白减少,导致铁无法顺利进入血液循环,铁因而被留在肠,且随肠细胞脱落时从身体失去。因为孕妇身体储存的铁需要提供怀孕期间所会增加的血容量,同时提供胎儿血红蛋白日益增长以及胎盘发育之所需,如果孕妇没有补充铁,缺铁性贫血就可能发生。其他较不常见的原因是溶血和血红蛋白尿。

相关

  • 咽喉反流咽喉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缩写 LPR),又称为喉咽回流、咽喉逆流症、咽喉胃酸逆流、胃食管外反流疾病(extra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缩写 EERD),是指胃酸逆行流到上呼吸
  • 语义网络语义网络(英语:Semantic Network)常常用作知识表示的一种形式。它其实是一种有向图;其中,顶点代表的是概念,而边则表示的是这些概念之间的语义关系。语义网络是机读型字典(machine-
  • 国际科学词汇ISV(英语: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vocabulary)指国际科技词汇或国际通用科技词汇,指的是欧洲语言为了科技术语的统—及科技术语的单义性,以吸收外来词为方法,以术语国际化为目标
  •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临床医学(英语:Clinical Medicine)主要是
  • 粘膜黏膜是生物体(口腔、器官、胃、肠、尿道等器官里面)中由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状结构。其结缔组织部分被称为固有层,其上皮组织部分被称为上皮,内有血管和神经,能分泌黏液。
  • 细胞细胞(英语:Cell)旧称䏭,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是除了病毒之外所有具有完整生命力的生物的最小单位,也经常被称为生命的积木(病毒仅由DNA/RNA组成,并由蛋白质和脂肪包裹
  • 史蒂芬·古尔德史蒂芬·杰伊·古尔德(英语:Stephen Jay Gould,1941年9月10日-2002年5月20日)是一名美国古生物学家、演化生物学家,科学史学家与科普作家,职业生涯中大多在哈佛大学担任教职,并曾在
  •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系一个对病毒进行生物学分类和命名并制定相关标准的组织。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已制定了一套病毒
  • 玻那病毒玻那病毒科(Bornavirus),又称博尔纳病毒科、鲍那病毒科,RNA病毒的一种,属单股负链病毒目。其下仅有玻那病毒属(Bonavirus),目前只有一个病毒被发现,玻那症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
  • 利德尔综合症李德尔氏综合征(Liddle's syndrome、假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ominance (genetics))疾病、特征在于早期频繁严重的高血压,以及与低血浆肾素活性、代谢性碱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