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莱迪人

✍ dations ◷ 2025-11-20 22:45:23 #纳莱迪人
纳莱迪人(学名:Homo naledi),又名纳莱蒂人,是已经灭绝的人科物种,其化石于2013年在南非的升星岩洞(Rising Star Cave)被发现,包括属于至少15具遗骸、超过1550块骨骼化石。纳莱迪人超前的头颅形态以及其牙齿较小、腿骨较长等身体特征与现代人类相似,因而被归为人属(Homo)。但与此同时,纳莱迪人还混合有一些更为原始的特征,其脑容量较小,骨盆与肩胛也与原始的南方古猿相仿;而身体外围,如四肢的构造,还有整体身高,则与人类相似。目前化石所处的年代估算约33.5万至23.6万年前。纳莱迪(Naledi)在梭托-茨瓦纳语中表示星星。发现纳莱迪人的地点,位于曾出土大量古代人类化石的遗址:“人类的摇篮(Cradle of Humankind)”附近。同属升星岩洞系统,另一个更难抵达的“勒塞迪地洞(Lesedi Chamber)”中,又找到 133 个样本,至少属于年纪 2 大 1 小的 3 位个体。如今纳莱迪人已经累积到将近 1700 件出土遗骨,分属 18 个人,全身上下每一部位都至少有一件样本,有大人、也有小孩。在已知的灭绝人种中,这般完整性仅次于尼安德特人,排名第二。最令人吃惊的大概是纳莱迪人的脑容量,大约介于 465 到 560 cc 间的南猿等级。在目前所有已知人属物种中脑袋一样小的,只有佛罗勒斯人(Homo floresiensis),可是佛洛勒斯人住在离非洲遥远的东南亚外海的弗洛勒斯岛上;纳莱迪人却是住在南非,人类演化的大本营。由型态判断,配备许多古早人种型态的纳莱迪人,生存于超过 100 万年以前,应该是较为合理的推论。只是,迪纳莱迪地洞的状态相当难以定年;之前只能确定纳莱迪人的年代,超过碳同位素定年法的 5 万年极限。由于纳莱迪人躺在地洞里面,因此他们躺着的地层,必定要比人进洞的年代更早形成;采取 US-ESR 定年(combined U-series and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dating)这个方法,估计的结果是 23.6 万年前,可见纳莱迪人生存的年代,距今至少有 23.6 万年。研究团队还从 3 颗牙齿上取得样本,使用铀钍定年法(uranium-thorium dating)估计年代;此一方法之前曾用在胡瑟裂谷遗址,顺利得知那批型态上接近尼安德特人,却又不完全像是尼安德特人的化石,生活在 43 万年前。而这回纳莱迪人的铀钍定年法结果是,距今 33.5 万年。综合不同定年方法的估计值,论文作出结论,纳莱迪人进入迪纳莱迪地洞的年代介于 23.6 到 33.5 万年以前,远比多数古人类学家的猜测,更加晚近许多。

相关

  • 中世纪中世纪(公元5世纪-公元15世纪)是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古典时代”、“中世纪”和“近现代”)的一个中间时期,始于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的灭亡,终于东罗马帝国(公元1453年)的灭亡,最
  • 肾上腺脑白质失养症肾上腺脑白质失养症(ALD, Adrenoleukodystrophy),是一种脑内去髓鞘化白质化的遗传病,其通常分作儿童型脑白质化、青少年大脑型、肾上腺脊髓性神经病变型及女性异型合子病征基因
  • 病原微生物病原体(希腊语:πάθος pathos “痛苦”、“热情” 与 -γενής -genēs “生产者”),在生物学中,从最古老和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就是任何可以产生疾病的事物。病原体也可以称
  • DI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isobutyl phthalate,DIBP)可由异丁醇和邻苯二甲酸酐进行酯化反应来制备。结构式为C6H4(COOCH2CH(CH3)2)2。折射率为1.488-1.492(20 ℃,D)。DIBP是无味增塑剂,
  • 西库昂的阿拉图斯阿拉图斯(西库昂)(英语:Aratus of Sicyon),(前271年-前213年),军事将领及政治家,其父西库昂的克雷尼亚斯(Cleinias)被罢官后,他随之流亡到阿尔戈斯。公元前251年他重夺西库昂,并使与亚该亚
  • 匈牙利王国匈牙利王国(匈牙利语:Magyar Királyság)由伊什特万一世于1000年创建,是为阿尔帕德匈牙利王国。1301年,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三世去世,死后无嗣,阿尔帕德王朝灭亡。卡洛伊一世继位,是为
  • 食道下括约肌贲门(cardia)是人或动物消化道的一部分,为食道和胃的接口部分。食道粘膜在贲门处与胃粘膜相接。此处的食管下段括约肌能起到收紧胃上口的作用,在胃蠕动过程中防止胃内容物返入食
  • 标准标准,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原意为目的,也就是标
  • P值p值(P value)就是当原假设为真时所得到的样本观察结果或更极端结果出现的概率。如果P值很小,说明原假设情况的发生的概率很小,而如果出现了,根据小概率原理,我们就有理由拒绝原假
  • 消费行为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