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梵语

✍ dations ◷ 2024-12-23 04:46:37 #梵语

吠陀梵语(梵语:संस्कृतम्,转写:Vedic Sanskrit)是古代印度语言,是印度教的最古老的天启(śrauta)经典《吠陀》的语言。它是梵语的古老形式,是原始印度-伊朗语的早期后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它密切关联于伊朗语支中最古老遗存的阿维斯陀语。吠陀梵语是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语族的最古老的验证了的语言。

从大约公元前 600 年,在古印度铁器时代的古典时期,吠陀梵语让位于波你尼文法定义的古典梵语。

尽管相当接近于重构形式的原始印度-伊朗语,吠陀梵语已经明显标记为印度群组的语言了。对原始印度-伊朗语的语音变更包括 /z/ 和 /ž/ 音位消失,和介入了一系列卷舌塞音。例如,原始印度-伊朗语 *nižda-“nest”给出吠陀梵语 nīḍa-“resting-place, seat, abode”,这涉及到了 *ž 的消失(伴随着延长 *i 为 ī)和 *d 被替换为 ḍ 二者。在词汇方面,梨俱吠陀梵语展示了相当数量的本土印度来源的借词。这种在早期吠陀梵语中的底层影响还扩展到了语音、构词和句法特征,并可各自追踪到达罗毘荼语系或蒙达语族。

印度-雅利安语从无区别的原始印度-伊朗语祖先完全分出来,一般以语言学为基础确定日期到大于公元前1800年。 梨俱吠陀中集成的最古老的圣歌可确定日期到这次分裂后的几个世纪即大于公元前1500年。梨俱吠陀的颂歌使用了以犍陀罗地区在 Swat 文化早期阶段所讲的自然语言为基础的仪式语言,这时是印度铁器时代末期。这种仪式语言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从口语使用中脱离出来并被称为“典雅”(saṃskṛta)的语言,对比于在吠陀时期末期的“通俗”(prākṛta)的口语。

吠陀语言可以按年代次序分为五个不同阶段(Witzel 1989)。

大约公元前 500 年代,文化、政治和语言因素都导致吠陀时期的终结。吠陀经典的编撰达到了巅峰,而吠檀多学派和早期佛教的时代来临了,其经典使用了本国的俗语方言巴利语而非梵语。大流士一世入侵了印度河谷而印度-雅利安王国的政治中心东移到了恒河平原。大约在这个时期(公元前5世纪),波你尼完成了古典梵语的文法。

在原始印度-伊朗语和吠陀梵语之间的语音变化包括浊咝擦音 的消失。

吠陀梵语有双唇擦音 ,叫做 upadhmānīya,和软腭擦音 ,叫做 jihvamuliya。它们都是 visarga 的同位异音: upadhmaniya 出现在 p 和 ph 之前,jihvamuliya 出现在 k 和 kh 之前。吠陀还有一个卷舌 l,它是 ḍ 的元音间同位异音,在天城文中表示为独立的符号 ळ 并转写为 ḷ 或 ḷh。为区分元音 l 和卷舌 l,ISO 15919 转写元音 l 为字母下加一个圆圈 l̥。(元音 r 也可以表示为 r̥,出于一致性和区别于某些现代印度语的卷舌 ṛ 和 ṛh。)

吠陀梵语有音高重音。因为在后期的吠陀发音中少数词在短元音上承载了所谓的“独立降调”,可以争论说“后期”吠陀是“边缘上的”声调语言。但是要注意在保存韵律版本的梨俱吠陀中,几乎所有承载独立降调的音节必定可以回转为两音节序列,其中第一个承载高调而第二个承载(所谓的)依赖降调。早期吠陀因此明确的不是声调语言而是音高重音语言。请参见吠陀重音。

波你尼给出了他所处(后吠陀)时期的重音规则,尽管没有现存的有重音的后吠陀文本。

pluti 元音(三长元音)在中吠陀时期变得多见了,但后来再次消失了。

Tiwari ( 2005)列出了在吠陀梵语和古典梵语之间主要区别:

吠陀有缺席于波你尼文法的虚拟语气,一般相信在当时至少已经消失于常见句子构造中。所有时态都可以与虚拟语气和祈愿语气配对,相对于古典梵语,其中没有虚拟语气并只有现在时祈愿语气。(但是使用了古老的第一人称虚拟形式来完成古典梵语的祈使语气)。三个综合过去时态(未完成式, 完成式和不定过去式)在(至少最古老的)吠陀中仍在语义上明确的区分开来。还存在第五种语气,禁令语气。

长-i 词干区分Devi变格和Vrkis变格,这种区别在古典梵语中消失了。

相关

  • 美国农业部美国农业部(英语: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缩写:USD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行政部门,该部通过对农业生产的支持,提高美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农业部前身是1862年5月15
  • SAPSAP公司是德国一家软件企业,总部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瓦尔多夫,主营企业资源管理软件,在130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在190个国家拥有超过335,000名客户。该公司股票是欧洲Stoxx 50股票
  • 卡尔·施皮茨韦格卡尔·施皮茨韦格(德语:Carl Spitzweg,(1808年2月5日-1885年9月23日))为德国浪漫主义画家以及诗人。也是毕德麦雅画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纽约爱乐乐团纽约爱乐(英语:New York Philharmonic),正式全名为纽约爱乐交响乐协会(Philharmonic-Symphony Society of New York, Inc.),是于1842年由乌雷利·科雷利·希尔(英语:Ureli Corelli Hi
  • 巴鲍德安娜·拉埃蒂茨娅·巴鲍德(Anna Laetitia Barbauld,/bɑːrˈboʊld/,婚前姓艾金Aikin;1743年6月20日-1825年3月9日)是一位英国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编辑和儿童文学作家。巴鲍德是
  • 澳门档案馆澳门档案馆(葡萄牙语:Arquivo de Macau,英语:The Archives of Macao)是位于澳门特别行政区荷兰园大马路,乃澳门官方档案文史资料收藏、保管、分析和研究之机构。1952年6月28日,根据
  • 清卷舌擦音清卷舌擦音即清舌尖后音。发音时候舌尖略卷起,现代标准汉语sh/ㄕ就是此音。达悟语以s表示此音,如:sangi(颚骨),avios(兰屿铁苋)当符号成对出现时,左边的是清音,右边的是浊音。阴影
  • 林奋林奋(1955年11月-),雷剧演员,工旦行,中国国家1级演员,中国共产党员,大专文化,湛江实验雷剧团党书记兼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北京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大专班毕业(1993年)。2002年以
  • 尼朗格阿尼朗格阿(Nilanga),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Lat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1660(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31660人,其中男性16472人,女性15188人;0—6岁人口4717人,其中男2469人,女2248人;识
  • 磷质烙印磷质烙印(俗称屏幕灼伤、烧印、烧屏、残影、图像残留、重影等)是一种出现在阴极射线管显示屏上的、永久性的区域损伤。其表现为一些原先影像在显示屏上留下长久不褪的残影。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