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体药物

✍ dations ◷ 2025-04-03 10:36:30 #前体药物
前体药物(英语:prodrug),也称前药、药物前体、前驱药物等,是指经过生物体内转化后才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前体药物本身没有生物活性或活性很低,经过体内代谢后变为有活性的物质,这一过程的目的在于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加强靶向性,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目前前体药物分为两大类:载体前体药物(carrier-prodrug)和生物前体(bioprecursor)。此外农药中也有许多前体药物。在前体药物提出前,历史上偶然发现的许多前体药物都在应用,如阿斯匹林和水杨酸的作用。1958年,阿尔伯特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了前体药物的概念,1959年,Harper根据无活性的化合物百浪多息,在体内经代谢产生活性物质对氨基苯磺酰胺及其衍生物的事实,提出“药物潜伏化”(drug latentiation), 总结了前体药物设计的思想,即通过对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化学修饰形成新的化合物,新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酶的作用下释放出有活性的母体化合物并发挥药理作用。载体前体药物是把活性药物(原药)与某种无毒性、有运输作用的(多为亲脂性的)化合物相连接而形成的,载体前药的三个特征:首先是前药应无活性或活性小于原药,其次原药与载体一般以共价键连接,但进入体内后可断裂形成原药,此过程一般是以简单的酸、碱水解或酶促转化来实现的,第三是通常要求前药在体内生成原药的速率是快速的,以确保原药在靶位有足够的浓度,但是当修饰原药的目的是为延长作用时间达到缓释的效果时则可设计代谢速度缓慢的前药。载体前药设计的核心问题是选择合适的载体,并根据体内组织的酶、受体和pH等条件的差异,在合理的作用部位释放原药。生物前体药物不同于载体前体药物,活性物质不用于载体暂时性结合,而是本身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来发挥作用。生物前体药物本身没有活性,有活性的是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物,这样避免了代谢反应使化合物失活,反而利用生物体内的反应生成活性代谢物。一些非甾体抗炎药(如舒林酸)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路而合成的。

相关

  • 养老院老人院也叫安老院、养老院、安养院,是一些社区服务的机构,是为老人提供住宿和日常起居照顾的地方,工作人员分为社工、护士、医生、义工及助理员等,提供的是老人服务。老人院因为
  • 关节病变关节病变(英语:arthropathy)是关节疾病的总称。若一个或多个关节发炎引起的关节病变称为关节炎,因此,任何关节的问题,不论是否发炎,均可称为“关节病变”。脊椎关节病变是一种影响
  •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药品的依据。目录中的药品
  • 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PAEs),又称酞酸酯,统称邻苯二甲基酯类,主要做为增塑剂(增塑剂)使用,添加到塑胶中以增强弹性、透明度、耐用性和使用寿命。邻苯二甲酸酯也可用来软化聚氯乙烯
  • Ksup+/sup钾离子(K+)是金属元素钾的阳离子。钾是人类营养中的一种必要宏量元素,也是动物细胞中主要的阳离子,同时在体液及电解质平衡上非常的重要。大量血浆(约每天180升)在肾脏的肾小球处
  • 肢,或称肢体,是指动物的手和脚。哺乳类动物拥有四条肢体,故又称为四肢。另一方面,手臂和腿也分别可称为上肢和下肢。昆虫的肢体则多很多,如毛虫、蜈蚣有很多附肢。
  •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英语:Japanese encephalitis,港澳台译为日本脑炎),中国大陆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英语: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导致的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
  • 伊拉克战争伊拉克 (复兴党政权) 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伊拉克地区 Supreme Command for Jihad and Liberation 纳克什班迪教团军 Tanzim Qaidat al-Jihad fi Bilad al-Rafidayn Islamic Sta
  • 结节性硬化症结节性硬化症(英语: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缩写作 TSC)是一种罕见的多系统先天性疾病,会在脑部、心脏、肾脏、皮肤及其他器官出现良性肿瘤,因此病患可能出现癫痫、发育迟缓或
  • 学生it检验学生t检验(英语:Student's t-test)是指虚无假设成立时的任一检定统计有学生t-分布的统计假说检定,属于母数统计。学生t检验常作为检验一群来自正态分配总体的独立样本之期望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