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体药物

✍ dations ◷ 2024-07-03 02:23:49 #前体药物
前体药物(英语:prodrug),也称前药、药物前体、前驱药物等,是指经过生物体内转化后才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前体药物本身没有生物活性或活性很低,经过体内代谢后变为有活性的物质,这一过程的目的在于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加强靶向性,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目前前体药物分为两大类:载体前体药物(carrier-prodrug)和生物前体(bioprecursor)。此外农药中也有许多前体药物。在前体药物提出前,历史上偶然发现的许多前体药物都在应用,如阿斯匹林和水杨酸的作用。1958年,阿尔伯特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了前体药物的概念,1959年,Harper根据无活性的化合物百浪多息,在体内经代谢产生活性物质对氨基苯磺酰胺及其衍生物的事实,提出“药物潜伏化”(drug latentiation), 总结了前体药物设计的思想,即通过对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化学修饰形成新的化合物,新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酶的作用下释放出有活性的母体化合物并发挥药理作用。载体前体药物是把活性药物(原药)与某种无毒性、有运输作用的(多为亲脂性的)化合物相连接而形成的,载体前药的三个特征:首先是前药应无活性或活性小于原药,其次原药与载体一般以共价键连接,但进入体内后可断裂形成原药,此过程一般是以简单的酸、碱水解或酶促转化来实现的,第三是通常要求前药在体内生成原药的速率是快速的,以确保原药在靶位有足够的浓度,但是当修饰原药的目的是为延长作用时间达到缓释的效果时则可设计代谢速度缓慢的前药。载体前药设计的核心问题是选择合适的载体,并根据体内组织的酶、受体和pH等条件的差异,在合理的作用部位释放原药。生物前体药物不同于载体前体药物,活性物质不用于载体暂时性结合,而是本身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来发挥作用。生物前体药物本身没有活性,有活性的是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物,这样避免了代谢反应使化合物失活,反而利用生物体内的反应生成活性代谢物。一些非甾体抗炎药(如舒林酸)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路而合成的。

相关

  • 鼓膜鼓膜(Tympanic membrane)是分割外耳和中耳的薄膜。鼓膜是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获取空气中的声音,并将之传递给中耳中的听小骨。在听小骨中,直接与鼓膜相连的是锤骨。鼓膜的破裂或
  • 门(英文:Phylum),动物界的门(植物界的门(英语:Division (biology))为Division)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位于界和纲之间,有时在门下也分亚门。目前动物界拥有35个门,植物界则拥有16个门。真
  • 病原菌病原细菌(英语:Pathogenic bacteria)是指能导致传染病的细菌病原体。本条目主要针对会造成人类传染病的病原细菌。大部分的细菌是无害,甚至是有益的,不过有些细菌是病原体。像结
  • 体染色体隐性遗传在基因学中,显性(英语:dominance)是一个基因中一对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其中一个等位基因的表型会表现出来,掩盖了同一基因座中另一个等位基因的表现。前面的等位基因称为显性基因,
  • 头颈癌头颈癌(Head and Neck Cancers)是指位于头颈部位,除了脑癌以外的其他恶性肿瘤。较常见有口腔癌、鼻咽癌,另外还有口咽癌、下咽癌、喉癌、鼻窦癌、唾液腺癌以及甲状腺癌等。头颈
  • 蛋白酶蛋白酶(英语:protease)是生物体内的一类酶(酵素),它们能够分解蛋白质。分解方法是打断那些将氨基酸连结成多肽链的肽键。蛋白酶是重要的工业酶,占全球总酶销售量约六成,其中七成用于
  • 担子菌门担子菌门(学名:Basidiomycota)是一类高等真菌,构成双核亚界,包含2万多种,包括蘑菇、木耳等主要食用菌。更具体地说,担子菌门包括以下组:蘑菇,马勃,stinkhorns(鬼笔科),支架真菌(英语:Bracke
  • FR快中子反应堆(英语:Fast-neutron reactor)或简称快堆,是指其链式裂变反应是依靠快中子来维持的一类核反应堆。这类反应堆不需要中子慢化剂,但是必需使用易裂变材料富集度比热堆高
  • 加拿大重水铀反应堆加拿大重水铀反应堆或称“CANDU反应堆”或是“坎度堆”,是加拿大原子能公司(英语:Atomic Energy of Canada Limited)、安大略水电公司(英语:Ontario Hydro)和加拿大通用电气(英语:Can
  • 4-磷酸二乙基色胺4-磷酸二乙基色胺(英语:Ethocybin CEY-19 4-phosphoryloxy-DET 4-PO-DET)是生物碱裸盖菇素(4-磷酸二甲基色胺)的同系物,也是色胺家族中的一种半合成迷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