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科索沃宣布独立事件

✍ dations ◷ 2025-08-16 20:58:00 #2008年科索沃宣布独立事件

科索沃宣布独立事件是指科索沃宣布独立的过程。科索沃于当地时间2008年2月17日下午3点半完成宣读《科索沃独立宣言》,宣布科索沃正式独立,是自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于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后成立的第七个国家。但此单方面宣布独立仅得到国际上部分国家的认可,未被普遍承认。这是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发表的第二次独立宣言; 第一次宣布独立是于1990年9月7日宣布独立为科索沃共和国。

2010年7月22日联合国国际法院发表关于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是否符合国际法问题的咨询意见,以10比4票认为科索沃于2008年单方面宣布从塞尔维亚独立并未违反国际法。

由于国际法院的决定,在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一项联合国塞尔维亚和欧盟的联合决议,呼吁由欧盟推动的科索沃和塞尔维亚之间的对话“促进合作,取得进展 通往欧盟的道路,改善人民的生活”。 对话结果是塞尔维亚和科索沃之间的2013年布鲁塞尔协议废除了塞尔维亚共和国在科索沃的所有机构。德扬·帕维奇维奇是塞尔维亚对科索沃的正式代表。瓦尔代·萨迪库(Valdet Sadiku)是科索沃驻塞尔维亚的官方代表。

塞尔维亚南部的科索沃90%人口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人。 1912年,塞尔维亚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获胜后,以图并吞阿尔巴尼亚及科索沃,但当时奥匈帝国为阻止塞尔维亚取得阿尔巴尼亚,协助阿尔巴尼亚独立建国,但有大量阿尔巴尼亚人居住的科索沃,却并入塞尔维亚,由于塞尔维亚认为科索沃是他们民族的发祥地,他们取得科索沃后就计划要再殖民科索沃,而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却希望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并入阿尔巴尼亚,种下后来种族冲突的远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科索沃紧随塞尔维亚,并入新立国的南斯拉夫。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南斯拉夫成立社会主义政权,冷战格局下社会主义国家的官方意识型态凌驾于文化、宗教和种族的差异,因此在南斯拉夫联邦下科索沃与联邦内部的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塞尔维亚等国之间的种族关系并未被强调。然而在冷战结束后,苏维埃的官方意识型态失去主导后,政治诱因使得种族紧张关系日益紧张。最终南斯拉夫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解体,但科索沃仍保留在塞尔维亚之内,但科索沃内的阿尔巴尼亚裔人极争取脱离塞尔维亚。

1989年,鼓吹大塞尔维亚主义的塞尔维亚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把持南斯拉夫的多数,单方面撤销科索沃大部分的自治权力;经1992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正式解体,科索沃依然归入新成立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国家行政版图,但阿尔巴尼亚族居民继续争取独立。在塞尔维亚和黑山境内的阿尔巴尼亚裔和塞尔维亚裔的居民之间的流血冲突不断升级。

1998年,塞尔维亚和黑山总统米洛舍维奇以军事方式对付科索沃的分离分子,不少当地平民因而被杀,引发80多万名阿尔巴尼亚裔居民的逃亡潮。米洛舍维奇被指控从事种族清洗。此后美国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采用外交手段介入没有结果,于是决定发动空袭,迫使塞尔维亚撤军,科索沃战争爆发。2001年米洛舍维奇被捕,随后被国际战犯法庭以种族清洗罪起诉。

2007年11月17日举行的2007年科索沃议会选举中,哈辛·塔奇领导的科索沃民主党胜出35%选票,有望成为议会第一大党,而当时的执政党科索沃民主联盟只取得22%选票。塔奇接任总理后立即推动独立,而美国、俄罗斯和欧洲联盟主导的科索沃前途谈判未能在该年突破僵局。他在谈判期限12月10日后,自行宣布独立。2008年1月9日,塔奇正式接任科索沃总理。

《科索沃独立宣言》由科索沃总理塔奇在当地时间2008年2月17日15时在科索沃国会大楼召开特别会议中宣读。该宣言宣告科索沃为“民主、世俗、且多元种族”的国家,同时也强调要与包括塞尔维亚在内的邻国建立良好关系,也提及塞尔维亚的“深厚的历史、商业、社会连系”并会努力继续发展此关系。因此,尽管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裔是多数,其独立宣言强调世俗及多元种族的意义在于出现三次的“和解”(reconciliation)一字。

该宣言也强调融入欧洲及大西洋民主国家阵营的远景及希望,而科索沃未来尽快加入欧盟的一贯主张也明白陈述于此宣言中,其国旗和欧盟旗的相似性也展现加入欧盟的决心。

随后议会进行表决,15:49通过《科索沃独立宣言》;其后在15:53全体国会议员无异议地完成签署《科索沃独立宣言》。

随着《科索沃独立宣言》的宣读、表决及签署,科索沃共和国正式成立,而科索沃居民在街上挥舞著科索沃国旗及阿尔巴尼亚国旗及高呼口号以示庆祝科索沃独立。

科索沃独立对于格鲁吉亚境内事实独立,但未得到国际普遍承认的阿布哈兹共和国、南奥塞梯自治州带来鼓舞的作用。目前两地驻有俄罗斯维和部队,而格鲁吉亚政府未治理本地区。今后这两地的独立运动很可能加剧,使得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关系恶化。

相关

  • 渤海语渤海语指在渤海国使用的主要语言。渤海国使用受汉语影响的靺鞨语,最终形成渤海语。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关于渤海语的资料稀少,其详细情况仍然不明。仅在《新唐书》中收录
  • 黑海德意志人黑海德意志人(德语:Schwarzmeerdeutsche; 俄语:Черноморские немцы; 乌克兰语:Чорноморські німці),是十八至十九世纪移民到俄罗斯帝国的德意志
  • 山本健儿山本 健儿(1895年9月20日-1975年4月14日)为日本陆军军人。最终阶级为陆军中将。高知县出身。山本雄秀的二男。就读过县立中学海南学校、大阪陆军地方幼年学校、中央幼年学校。1
  • 纹面纹面、刺面,又名刺乌鸦喙(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
  • 小行星名称意义下列是由小行星中心官方命名的小行星。此列表包含子页面,每个页面包含1000个天体的名称含义及相应的参考文献。所有的子页面可在 § 索引中查看。 在成千上万的小行星中,仅有
  • 巴克比克巴克比克(英语:Buckbeak)是英国奇幻小说系列《哈利·波特》里的虚构角色,是一只鹰头马身有翼兽,同时具有马的身体和鹰的翅膀与头部。鹰头马身有翼兽巴克比克在《哈利·波特与阿兹
  • 海誓山盟 (电影)《海誓山盟》是一部1982年的印地语电影,里希·卡普尔、普拉姆·达伦、蒂娜·穆尼姆、沙米·卡普尔主演。影片讲述出身富裕家庭的维卡拉姆爱上贫家女苏尼塔,后苏尼塔遇车祸毁容
  • 玛丽-让娜-巴普蒂斯特玛丽-让娜-巴普蒂斯特(法语:Marie-Jeanne-Baptiste,1644年4月11日-1724年3月15日),萨伏依公爵夫人(英语:List of consorts of the Savoyard monarchs),1675年至1684年间担任萨伏依公国
  • 船木翔船木翔(1998年4月13日-),日本足球运动员,前日本20岁以下足球代表队成员。现效力于日职球队大阪樱花。2017年,船木翔在大阪樱花开始足球生涯。船木翔参加了2017年U-20世界杯。
  • Saeed MalekpourSaeed Malekpour(1975年5月-)是位伊朗网页开发者。2005年起他在加拿大工作并成为了加拿大永久居民。他开发了一种图片上传软件,该软件被一个色情网站使用。2008年Malekpour回国探望自己病重的父亲时被伊朗政府扣押,并因为煽动反政府等原因被判处死刑。这个判决被加拿大政府和国际特赦组织等谴责。在加拿大政府的抗议下,Saeed Malekpour被暂停死刑,但仍然在伊朗关押。目前有一个众筹项目致力于尝试使他恢复自由。Imprisoned Tech Expert Saeed Male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