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干美索不达米亚沼泽

✍ dations ◷ 2025-08-20 21:49:28 #抽干美索不达米亚沼泽

抽干美索不达米亚沼泽是1950年代至1990年代伊拉克复兴党政权抽干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系统(英语:Tigris–Euphrates river system)冲积的沼泽区之行动。美索不达米亚沼泽包括中部沼泽(英语:Central Marshes)、哈维则沼泽(英语:Hawizeh Marshes)与哈马尔沼泽(英语:Hammar Marshes)等三部分,曾为欧亚大陆西部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此行动起初的目的为扩建农业灌溉渠道,萨达姆·侯赛因政权镇压1991年伊拉克起义(英语:1991 Iraqi uprisings)后,为报复信仰什叶派的沼泽阿拉伯人支持起义、窝藏反抗者而加速此一进程,积极把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水流导出沼泽区,企图系统性地将此地沙漠化,并对外称此举目的为增加农地与消灭蚊虫。

抽干美索不达米亚沼泽造成超过20万名沼泽阿拉伯人流离失所,联合国称此为“悲惨的人道与环境灾难”,将其与亚马逊雨林的砍伐(英语:Deforestation of the Amazon rainforest)相提并论,美国将此举称为生态灭绝(英语:Ecocide)与种族清洗,有学者认为此行动为20世纪最严重的环境灾难。

美索不达米亚沼泽过去即为逃逸奴隶、农奴的藏身之处,9世纪的津芝叛乱即是由在沼泽劳动的黑奴所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托管时期的政府即因沼泽滋生蚊虫、缺乏经济价值而有将其抽干的计划,希望将其水源用于灌溉农田。二战后,伊拉克王国政府成立灌溉发展委员会(Iraqi Irrigation Development Commission),由F. F. 海格(F. F. Haigh)担任会长。1951年,委员会发布海格报告(The Haigh Report),规划了一系列可自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下游引水灌溉的水闸、堤防与水道等设施,包括有“第三河”之称的主集水道(Main Outfall Drain,MOD)与纳西利亚排水泵站(英语:Nasiriyah Drainage Pump Station),但这些计划在伊拉克王国时期未能实行,直至伊拉克复兴党政府上台后,才被重新提起并付诸实行。

1970年代灌溉设施的扩建严重影响美索不达米亚沼泽的水流,1980年代早期水位已经明显降低,1985年又为石油探勘而将哈马尔沼泽的一部分抽干。此时沼泽地区已成为被复兴党政府迫害的反抗人士藏身处,其中以什叶派人士最多。1980年代中期,当地已有反抗抽干沼泽计划的势力,由谢赫阿卜杜勒·卡里姆·马胡德·穆罕默达维(Sheik Abdul Kerim Mahud al-Muhammadawi,以阿布·哈蒂姆 Abu Hatim之名活动)领导:12。

经历1991年波斯湾战争与随后爆发的起义(英语:1991 Iraqi uprisings)之后,萨达姆·侯赛因政权加速抽干沼泽的计划,阻止沼泽阿拉伯人用水以作为他们支持起义的报复,构建堤防将原本流入沼泽的底格里斯河岔流导引至新建成的光荣运河(英语:Glory River)等其他水系中,至1993年,已经抽干三分之二的中部沼泽。

据联合国环境署2001年发布的报告,抽干美索不达米亚沼泽造成的环境破坏,包括自流失欧亚大陆迁徙至非洲的候鸟(并进而导致东欧与高加索地区的某些鸟类数量减少)、数种动植物于沼泽中灭绝、土壤盐化导致农渔产量下降、约2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沙漠化、海水倒灌加剧、阿拉伯河污染增加而使波斯湾的渔业减产等。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湿地生态系研究组的研究结果显示中部沼泽的生态系统已完全瓦解。红蛇鹈的伊拉克亚种黎凡特蛇鹈()与江獭的伊拉克亚种麦克斯韦江獭()一度被认为有灭绝之虞,后调查显示两者皆尚存少量族群;不过至少有印度豪猪(英语:Indian crested porcupine)、布恩地鼠(英语:Bunn's short-tailed bandicoot rat)与狼等7种动物已自此地绝迹。其中布恩地鼠为特有种,仅知的分布地点即为中部沼泽,在沼泽被抽干后,这种动物可能已灭绝。

抽干沼泽的计划伴随着伊拉克政府针对沼泽阿拉伯人的政治宣传,旨在将沼泽沙漠化以驱逐当地人口。除抽水外,当地人的房舍也遭袭击焚毁,甚至有水源被蓄意下毒,政府出动直升机攻击当地人的车辆,一系列的迫害造成上千名沼泽阿拉伯人丧生。

多数沼泽阿拉伯人被迫放弃其传统的生活方式,自沼泽迁往其他地区。约有10万人逃亡至伊朗的难民营。1950年,沼泽阿拉伯人的人口约合50万人,至沼泽抽干后仅剩约2万人。至2003年,仅剩约1600人仍住在沼泽中芦苇床()上的传统房舍:13。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复兴党政权后,新政府将用于抽干沼泽的堤防与水道拆毁,沼泽开始缓慢恢复。2004年早期,中部沼泽北侧的几座湖泊及重新现踪,自1990年代早期即干涸的南侧区域也重新开始注水。不过中部沼泽恢复的速度比哈维则沼泽和哈马尔沼泽缓慢,破坏最严重的部分直至2006年都未见复原迹象。至2008年,美索不达米亚沼泽已恢复了75%,但因土耳其与伊朗在河流上游构筑水坝,湿地面积又再度缩小为被抽干前的58%,且预期会继续降低。此外沼泽的水质与盐度也较被抽干前恶化,1980年代沼泽的盐度约为300至500ppm,复原后的沼泽部分区域则高达15,000ppm,因盐度过高而难以重新引入原生植物与鱼类,并严重影响水牛放牧与渔业等沼泽阿拉伯人主要的传统经济活动。2010年,一项针对中部沼泽的调查结果指出,盐度升高的原因为水流来源单一(仅来自幼发拉底河),也有水源流入与流出的季节波动降低、来自农场与城镇的水污染加剧等因素。

坐标:31°02′24″N 47°01′30″E / 31.04000°N 47.02500°E / 31.04000; 47.02500

相关

  • 2007年美国宠物食品污染事件2007年美国宠物食品污染事件是指2007年3月16日至今,总部位于加拿大的宠物食品厂家菜单食品(“Menu Foods”)因其原料涉嫌污染导致猫狗宠物死亡,而紧急回收产品的事件。此次事件
  • 硫酸二乙酯硫酸二乙酯是硫酸与两分子乙醇形成的硫酸酯。为无色油状液体,有薄荷香。不溶于水,溶于乙醚和乙醇。遇水缓慢分解,热水中剧烈分解为硫酸单乙酯。有毒。可能致癌。用作乙基化剂,用
  • 卡缅涅茨-波多利斯基大屠杀卡缅涅茨-波多利斯基大屠杀(英语:Kamianets-Podilskyi massacre)是二战中一起针对犹太人的大规模枪决行动,实施于巴巴罗萨行动的开端阶段,由纳粹德国维安警察营(英语:Orpo battalio
  • 南回线南回线,又名南回铁路,位于台湾台东县、屏东县,是一条由台湾铁路管理局所经营的传统铁路干线,西起枋寮车站,东至台东车站,途经之地多为山地,人烟稀少。日治时代就有兴建屏东和台东间
  • 荣星合唱团荣星合唱团是台湾的一个合唱团,1957年由辜伟甫创办,吕泉生长年担任团长。长期以来,吕泉生期望借着训练儿童唱歌提升大众的音乐素养;1957年,他在辜伟甫的协助下共同成立“荣星儿童
  • 格鲁吉亚-奥塞梯冲突格鲁吉亚-奥塞梯冲突是南奥塞梯与格鲁吉亚持续性种族冲突,于1989年展开,发展成为1991年-1992年南奥塞梯战争。尽管格鲁吉亚与奥塞梯宣布停火,冲突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轻微武装事件依
  • 迦因小传迦因小传(),英国小说家哈葛德1895年的小说,最早由蟠溪子(杨紫麟)译成中文,1901年4月在包天笑的木刻杂志《励学译编》上连载,至12册登毕,但只有下半册,不久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了单行本,署
  • 儒略日儒略日(Julian Day)是在儒略周期内以连续的日数计算时间的计时法,主要是天文学家在使用。儒略日数(Julian Day Number,JDN)的计算是从格林威治标准时间的中午开始,包含一个整天的时
  • 土生芋螺土生芋螺(学名:)为芋螺科芋螺属下的一个种。
  • GB 12345GB/T 12345,GB/T 12345–90 或 GB/T 12345–1990,全称《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辅助集》(英文:Code of Chinese ideogram set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supplementary set),也就是“第一辅助集”,简称 GB1,可以看成是GB/T 2312的繁体版本,共收录6,866个汉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适应繁体汉字信息处理而制定的标准。该标准是于1990年发布,原称 GB/T 12345–90,T 是“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