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士华

✍ dations ◷ 2025-07-01 16:28:58 #1932年出生,在世人物,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仇姓,如皋人,复旦大学校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学家,中国核工业人物

仇士华(1932年7月5日-),江苏如皋人,中国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幼时在赵园小学读小学,后考入励志中学进行初中学业,1947年转入南通县立中学完成初中学业,毕业后考入江苏省立南通中学完成高中学业,1951年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1952年调剂到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受核物理专业学习班的培训,1956年进入核探测器组工作。1959年调中国科学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负责建立碳十四测年实验室。1962 年,实验室已经可以全面试运行,但由于一些原因导致了成本高、效率低、误差大,1965年,仇士华与同事解决了这些问题后实验室正式运行。1978年,主持了继美国草酸、澳大利亚蔗糖、维也纳淀粉等国际标准之后的中国糖碳标准的制备。80年代发起并组织了中国碳十四学会。1996年任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专家组组长。先后任考古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2006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编撰了数十篇(本)学术论文和著作:

编著(包括合著、译著):《中国考古学中碳十四年代数据集(1965-1991)》、《中国碳十四年代学研究》、《第一次全国碳十四学术会议文集》、第四纪冰川与第四纪地质论文集》,第六集,碳十四专集、《碳十四测年及科技考古论集》、《加速器质谱法测定碳十四年代》等。

论文:《有机盖革计数管中淬灭气体之分解》、《碳十四年代的误差问题》、《骨质标本的碳十四年代测定方法》、《碳十四年代数据的统计分析》、《石灰岩地区碳十四样品年代的可靠性与甑皮岩和仙人洞遗址的年代问题》、《碳十四测定年代与考古研究》、《用碳十三值校正碳十四年代的条件及其应用于考古》、《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碳十四断代方法》、《碳十四断代技术的新进展与“夏商周断代工程”》等。

相关

  • 润肤膏润肤膏,是一种日用品,功能是润肤及护肤。润肤膏由天然物料或者石油等化学物料合成。在商品市场上定位为化妆品或药品。润肤膏在冬日令皮肤避免干燥损伤。润肤膏保持皮肤湿润,可
  • 路易斯·阿加西让·路易士·鲁道夫·阿格西(法语:Jean Louis Rodolphe Agassiz,1807年5月28日-1873年12月14日),19世纪瑞士裔植物学家、动物学家和地质学家,以冰川理论闻名。阿格西生于瑞士西部,分
  • 白鹡鸰白鹡鸰(学名:Motacilla alba)是一种小型鹡鸰,属于鹡鸰科。喜滨水活动,多在河溪边、湖沼、水渠等处,在离水较近的耕地附近、草地、荒坡、路边等处也可见到。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大
  • 蕾切尔·薇兹蕾切尔·汉娜·薇兹(英语:Rachel Hannah Weisz,/ˈvaɪs/,VYS;1970年3月7日-),英国女演员,曾经以电影《不朽的园丁》和《宠儿》入围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及金球奖,并凭前者夺得第78届奥
  • 鼻烟壶鼻烟壶,是一种盛放鼻烟的容器,源于西方,至十七世纪传入中国。鼻烟传入中国后,中国人先是利用传统药瓶盛放鼻烟,后来利用了利用玛瑙、陶瓷器或象牙等多种材质和制作工艺来改善鼻烟
  • 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德语:Deutsch-polnischer Nichtangriffspakt; 波兰语:Polsko-niemiecki pakt o nieagresji)是纳粹德国和波兰第二共和国于1934年1月26日签署的国际条约,两国保
  • Double-JDouble-J(日语:だぶるじぇい),是野中英次(日语:野中英次)原创、亚樱丸(日语:亜桜まる)作画的日本漫画作品,宣称是吊儿郎当愉快的女孩(及男孩一名)的漫画,在《周刊少年Magazine》(讲谈社)2009
  • 丁酸酐丁酸酐,结构式-C3H7C(O)O(O)C-C3H7。无色透明液体。遇水分解为丁酸,溶于乙醚。可燃;低毒。由丁酸和乙酸酐在加热和催化下反应而得。副产乙酸,经分离、精制得丁酸酐成品。用于制
  • 莱拉·施耐普斯莱拉·施耐普斯(Leila Schneps,1961年12月22日-),美国女数学家,居住在法国,供职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和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朱西厄校区(英语:Jussieu Campus)数学研究所, 她
  • 爱娃·玛丽·森特爱娃·玛丽·森特(英语:Eva Marie Saint,1924年1月4日-)是一位美国女演员,她曾获得1954年的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电影《码头风云》)。爱娃·玛丽·森特的演绎事业开始于百老汇,19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