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 (长篇小说)

✍ dations ◷ 2025-11-01 20:17:59 #卡夫卡,1925年长篇小说,德语小说

《审判》()是弗兰兹·卡夫卡在1914年至1915年间写的一部长篇小说,1925年发表。小说的主人公约瑟夫·K(Josef K)在一个早上被唤醒后,不明原因地被捕,陷入一场难缠的官司之中,却不知道自己的罪名。K最终在一个黑夜里被带走,并秘密处死。

《审判》一般被分为十章,虽然小说有头有尾,但一般还是认为卡夫卡没有写完。下为每章内容提要。

在他30岁生日的早上,一个年轻的银行经理约瑟夫·K在自己租的房间被两个差役逮捕了,却没有宣布他的罪名。差役并没有自述他们所供职的机关。K没有被带走,但要呆在家等候来自“庭审委员会”的指示。那天晚上,K没有像往常一样去探访一个妓女艾尔莎(Elsa)。

K的房东格鲁巴赫太太(Frau Grubach)想去安慰K,但无意间惹恼了K,因为她猜想K的被捕可能与他和他隔壁的房客布尔斯特纳小姐(Fräulein Bürstner)的暧昧关系有关。深夜,K和布尔斯特纳小姐谈论起他的困境,但在最后吻了她,这印证了房东先前的猜想。最初的迹象已经表明K将失去自己对命运的控制。

K被通知去一个当地的法庭,但却没有被告知时间。这导致他要浪费时间来等被传唤。当他最终被传唤时,却莫名其妙地被告知已经迟到了。审讯一开始,他就被问了一个错误的问题,法官把他的身份搞错了。K在气愤地法庭上说了许多——对被捕一事感到不满,并质疑法庭的能力和公正性。当他走的时候,初审法官对他说:“今天,你自己抛弃了审讯肯定会给被告带来的全部好处。”

K想去见见预审法官,但他只找到了法院门房的妻子。他翻翻了法官的书,惊讶地发现这都不是些法律书,而是一些色情书刊。这个女人试图诱惑K,而K决心顺从她,以示对法庭的蔑视和挑战。正当这时,一个学法律的学生走了进来,在和K发生了口角后,一把把这女人抓走了。

K后来看到了门房,他对自己妻子的不检点很不满,并带K参观了一下法院办公室。那有许多其它被告在绝望地等待关于他们案子的消息。K拼命和那里“混浊沉重而且使人窒息”的空气挣扎,几乎要晕倒。最后他屈辱地被两个官员撵出了法院。

K回家后发现原来住在另一个房间里的蒙塔格小姐(Fräulein Montag)正往布尔斯特纳小姐的房间里搬,打算一起住。他怀疑这是防止他继续和后者的暧昧关系。另一个房客,上尉兰茨(Captain Lanz)看起来和蒙塔格小姐是一伙的。

几天后的晚上,K在自己银行的一个储藏室之中,发现了两个逮捕他的差役正在被一个上司痛打。这个荒唐的画面好像是专门给K看的:要么是要杀鸡儆猴,要么是显示法院对无能和腐化处理的决心。第二天,K再去这个储藏室时,震惊地发现打手和两个差役还在里面,就像他一天前离开时一样。

K一个有影响力的叔叔来看K,那位叔叔在法院里有个当书记的朋友。他对K的困境表示同情,但对K低估这个案子的严重性感到很担忧。K的叔叔把K介绍给一个律师。这个律师身体不好,由一个护士莱妮照顾。K在他的叔叔和律师还有那个法院的书记谈话时,偷偷和莱妮亲热了一会儿。K的叔叔对此生气,他觉得这可能会对K的案子不利。

K去见了一次律师,发现他反复无常,而且对案子帮不上什么忙。K回到银行后觉得他的同事们都在和他捣乱。

K的一个主顾建议K去见见蒂托雷利(Titorelli)。蒂托雷利是个给法官们画像的画家。他虽然没有什幺正式职务,但对法院了解颇深。他说:“你知道,一切都属于法院。”他给K想了几个办法,但这些办法都会造成不好的后果。因为这些办法非常费力,而且结果并不彻底。K的前景不妙。

K决定由自己来掌握命运,他去见律师,并打算解聘他。在律师的办公室,他看到一个被践踏的人——谷物商勃洛克(Block)。勃洛克的案子已经持续了5年之久,他太依赖于律师所提供的一些没有什么用的建议,在律师面前他完全失去了尊严。这到这幕情景,K相信继续请律师有弊无利,于是干脆解聘了他。

K要带一个从意大利来的主顾参观大教堂。但这个主顾没有来,正当K要走的时候,一个牧师叫出了K的名字,尽管K从来没有见过他。这个牧师为法院工作,他给K说了一个寓言(这个寓言后来被卡夫卡抽出来,收入《乡村医生》()那个集子中,故事名为〈在法的门前〉(),这似乎在说K的案子已经不可挽回了。而牧师的话也暗示了K最后的结局。

在K三十一岁生日的前一天,两个黑衣人把K带走了。K几乎没有反抗,显示出他早就预料到此事不可避免。在被押解的路上,K看到一个形似布尔斯特纳小姐的人。最后K被带到一个采石场,两个黑衣人处死了K。K说:“像条狗!”卡夫卡写道:“仿佛他的耻辱将留在人间。”

《审判》整部小说在一种不变的无情的令人不安的气氛中进行,直到悲惨的结尾。小说表面上的主题是关于政治的、对法院的无能腐败的抨击。但小说主要用力在对这种环境对K的影响。它展示了人类的困境,K的努力没有方向,也没有结果。

尝试分析一下《审判》——有必要指出小说的结局是卡夫卡最先写出来的部分。所以K的审判和被处死是必然的,在小说中多处都有暗示。K从来都没告知他被起诉的罪名,并且他从头到尾一直认为自己是清白的。而K被起诉的罪名恰恰是他的清白——做人就是有罪的。承认他的罪是做人,可能K就能从案子中解脱出来。或者说,K的审判是因为他不承认他是有罪的,即他不承认他是人。

另外种说法是萨特在他的《关于犹太人问题的思考》()一书中提出的。顾名思义,犹太人生来就是在一个充满反犹主义的世界里,似乎就像是K经历的那样,而卡夫卡本人也经历过。萨特说:“《审判》可能是关于犹太人的。就像小说的主人公K,犹太人陷入了一场漫长的审判。他不认识自己的法官,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认识自己的律师。他不知道自己的罪名是什么,但他是被认为有罪的。审讯在被不断的拖延,他利用这段拖延不断地找人说情帮忙,但每一步都把他推向罪的深渊。他的外表虽然依然正常,但出生一刻起他就陷入了审判。终于有一天他被告知被捕了,最后被处死。”

像卡夫卡的其他小说一样,《审判》直到卡夫卡死也没有写完,也没有被计划出版。它的手稿被卡夫卡的密友马克斯·布劳德(Marx Brod)保存,于1925年在德国出版。出版后迅速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并一版再版。在中国,《审判》常和卡夫卡的另一部小说《城堡》一起结集出版。

《审判》曾被导演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拍成电影。主要演员有安东尼·珀金斯(Anthony Perkins 饰约瑟夫·K)和罗密·施奈德。最近的一次重拍由凯尔·麦克拉克兰(Kyle Maclachlan)主演。在1999年这部小说又被意大利演员基多·克雷帕克斯(Guido Crepax)改编成了戏剧。

相关

  • 原子簇化学原子簇化学(英语:Cluster Chemistry)是当前化学中最有趣而又极其活跃的领域之一,首先由弗兰克·阿尔伯特·科顿于1966年提出,对研究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有机金属化学等领域都有
  • 五氟化磷五氟化磷(化学式:PF5),是磷卤化合物,磷原子的氧化数为+5,包含有一个三中心四电子键。 五氟化磷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恶臭气体,其对皮肤、眼睛、粘膜有强烈刺激性。是活性极大的化合物
  • 立部立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一十七个(五划的则为第二十三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立部归于五划部首。立部通常从左、上、下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
  • 苏珊娜·阿拉科斯基贾娜·苏珊娜·埃米利亚·阿拉科斯基·瑟德隆德(Jaana Susanna Emilia Alakoski Söderlund,婚前姓Alakoski,1962年5月16日-)是一位出生于芬兰瓦萨的芬兰裔瑞典作家,小说家和讲师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议会波斯尼亚族议席 (5):克罗地亚族议席 (5):塞尔维亚族议席 (5):波黑联邦议席 (28):塞族共和国席位 (14):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议会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最高立法机构,由民
  • 路德维希·图伊勒路德维希·图伊勒(德语:Ludwig Thuille,1861年11月30日-1907年2月5日),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生于南蒂罗尔,幼年父母双亡,在因斯布鲁克生活,后到慕尼黑从赖因贝格尔学习,并在当地任教
  • 何杜娟何杜娟(1987年-),女,广东连平人,中国大陆影视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代表作有电视剧《外科风云》、《乔安你好》、《秋蝉》等。
  • 位移贴图置换贴图是使用高度图将经过纹理化的表面上实际几何点位置沿着表面法线根据保存在纹理中的数值进行移位的技术,这是与凹凸贴图、法线贴图以及视差贴图不同的技术。多年以来,置
  • 出租出租(Renting),又名租、租借、租赁(zū-lìn)等,在合约或法律上,是一种商业交易。租户付款金钱,称作租金(承租人依照租约条款或租赁协议所支付给出租人的费用),获得指定物件的有限期使
  • 除号؋ ​₳ ​฿ ​₿ ​₵ ​¢ ​₡ ​₢(英语:Brazilian cruzeiro) ​$ ​₫ ​₯ ​֏ ​₠ ​€ ​ƒ(英语:Florin sign) ​₣ ​₲ ​₴(英语:Hryvnia sign) ​₭ ​₺ ​₾ ​₼